新闻传播领域中国广播学研究的知识图谱

    朱毓春

    【摘要】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技术,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依据,梳理了近20年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广播研究的重要文献,分析了广播学研究热点演变路线、核心研究人群及研究涉猎的领域范围。

    【关键词】广播学?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共词分析 共引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2? ? ? 【文献标识码】A

    国内的广播理论研究与广播的诞生、发展实践相生相伴。自1920年上海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以“用无线电传达音乐及新闻”介绍广播以来,我国的广播研究走过了98年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广播诞生时期的萌芽状态,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坎坷发展阶段,再到1949~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中国广播的理论研究一直在探索中发展。直到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国内的广播理论研究才随着广播实践的大繁荣走入了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阶段。

    198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提出要建设独立的广播电视学。广播学作为广播电视学的分支,其学科体系建设由此拉开序幕。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学研究并没有在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中享有应有的话语空间和学科地位。为满足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提供的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技术,以1998年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收录相关文章为起点,梳理近20年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下广播研究的重要文献,以及期刊论文呈现出的热点议题变迁、核心作者群等,分析解读近20年来我国广播学研究的学科建设情况。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应用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MKD)的方法,采用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College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cs,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对广播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

    (二)研究对象

    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期刊数量较多;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期刊学术性强且编辑規范。本次研究选取两大数据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广播学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CSSCI期刊收录以1998年作为起点,为统一两大数据库分析时间,以1998年作为本文分析起点。

    (三)数据筛选` 段中进行检索,在CNKI中共检索到1998~2017年间相关文献数据30520篇,CSSCI中共检索到1998~2017年间相关文献数据1745篇,检索时间是2018年8月。

    在CNKI全文数据库中,由于该数据库论文数量较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1998~2017年每一年度所有符合标准的论文中选取被引频次在前10%的论文作为研究样本。针对得到的30520篇论文,由两位编码员进行人工筛选,去除“会议通知”“征稿公告”“新闻报道”“会议举办的新闻报道”“期刊卷首语”“无作者”等不属于学术文献的论文,编码员间信度为0.90,最终得到有效数据共3400篇。

    在CSSCI数据库中,以“一般论文”“综述”“会议论文”三项标准对所获取数据进行提纯,最终筛选出1734篇论文。

    二、中国广播学研究进展分析

    (一)广播学研究发文趋势分析(CNKI和CSSCI)

    图1、图2分别为中国广播学研究CNKI和CSSCI发表论文数量年度变化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广播学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在1998~2004年间,国内广播学研究的年均发文增长量在100篇左右;2005~2012年,年均发文增长量达到200篇左右;2013~2016年,年均发文增长量为500篇左右,于2016年达到峰值,发表论文数量为5371篇。从CNKI数据库可以看出,我国广播学研究的热度在逐年增加。

    如图2所示,与CNKI发文数量趋势有所不同,CSSCI论文发表数量有升有降,在1998~2001年间、2004~2008年间、2013~2014年间呈现出上升趋势;在2001~2003年间、2010~2013年间、2013~2017年间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说,我国广播学研究的发文趋势均呈缓慢增长趋势。

    (二)国内基于CNKI数据库的广播学研究热点分析

    利用CiteSpace的时区功能,选择每3年关键词的前20个进行共现分析,得出基于CNKI数据库的广播学研究关键词时区视图(见图3)。时区视图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表示知识的演进,可以从图3中大致看出1998~2017年间新闻传播学领域广播学研究的相关议题。图中节点和字体的大小反映关键词的词频高低,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

    高频和突现度较高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突现度高的关键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广播研究领域相应时间区间的新兴研究前沿,其历时性演进折射出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前沿热点的动态变化。结合图3和表1的突现度可以看出,广播学的研究热点演变路线为:节目—美国—广播媒介—新媒体—媒体融合—新闻编辑。同时也可以发现,基于技术基础发展的广播媒介,其研究也深受技术发展的影响,如从早期的数字广播到播客、新媒体、网络广播及融媒体的研究。

    1998~2000年间,广播学研究偏向于业务方面,此时,传统的大众传媒领域如“广播”“电视”都是该时期的研究重点。高频关键词有“广播”“广播电视”“开路电视”“广播节目”“电视”“广播节目”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对于电视媒体的关注度十分突出,如广播电视、开路电视、电视、广播电视节目、电视机、电视节目等。其主要原因在于1990年以后广播电视研究倾向于将广播与电视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且在研究过程中呈现出重电视研究轻广播研究的现象。而这种以“广播电视”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的做法,其实质会损害广播、电视两者的个性特征而不利于研究的深入,且不能让研究者们对我国广播、电视的研究情况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此外,从表1中的关键词突现度可以看出,“节目”“开路”“受众”等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成为该时间段内的新兴研究前沿。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引入,也引发了广播学者们对于“数字音频广播”“数字广播”“数字视频广播”的研究热潮。

    (三)重要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

    以CNKI数据为基础,对广播学研究作者进行时区分析。将“Years Per Slice”(时间切片) 的值设定为3,节点类型选取标准设定为“Top50”,运行CiteSpace得到国内广播学研究(CNKI)重要作者分布时区图谱。在本次研究的文献中,共有309位作者,存在着57个合作关系。

    比较核心的研究者是申启武、栾轶玫、朱虹、孟伟、张海涛、李静等。1990年重要的研究者有赵玉明、哈艳秋、郭镇之,这一时期基本以学界研究者作为领军人物。2000年左右,朱虹、张海涛等生产成果较多,他们多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传媒大学等机构,这一时期研究主要以业界为主,而学界研究者较少。2004~2007年间,出现了申启武、孟伟等核心学者,同时,合作网络也以这些研究者为中心点,形成了比较松散的合作关系网。

    广播学研究合作关系多为师生间的合作,如围绕赵玉明、陆晔、曹璐等知名学者组成的合作网络。但是,不同的核心学者之间的网络联系十分薄弱,表明我国广播学研究者十分分散;同时,学界与业界之间的勾连也非常少,理论与业务并未能很好地结合。总体上,广播学研究仍以独自研究占据主流。

    表2列出了发文量≥5篇的25位作者,这25位作者是1998~2017年间广播学研究的活跃研究者。这些作者共发表论文213篇,占总发文量的6.3%,这些作者在广播学研究中较为活跃。

    (四)国内研究机构及合作网络分析

    运用CiteSpace对相关文献的从属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将“Years Per Slice”的值设定为3,选择每3年前20%的数据进行聚类,运行CiteSpace获得广播学论文从属机构的知识图谱(见图4),共有节点316个,连线45条。

    图4:1998~2017年中国广播研究的机构分布知识图谱(CNKI)

    对于研究者而言,新闻与传播研究者大多归属于某个团体或机构。其所属机构的活跃程度、权威性既可以影响研究者的资源占有率,也可以影响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对于学科总体进程而言,机构的开放性和机构间的交流及活跃程度决定了学科总体的活跃状况。

    国内广播学学界之间合作关系薄弱、地域合作明显。在国内主要的新闻与传播科研机构之间,科研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十分薄弱,且多数集中在各机构内部。发文章较多的机构之间学术交流活动匮乏,如表中所示发文量较多的科研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之间基本没有合作。这并不利于我国广播学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广播学科的进步以及理论的创新。

    虽然各高校之间合作匮乏,但高校与当地广播电视台之间的合作相对紧密,并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如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长春广播电视台合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合作、复旦大学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合作、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合作、中国传媒大学与浙江广电集团广播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等。同时,高校机构内部也存在着子机构之间的合作。如中国传媒大学包括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外国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科科研处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15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播电台与高校发文集中。表3中列出了发文量≥15篇的13个机构,共计发文418篇,占总发文量的12.3%。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量≥5的机构共有69所,这些机构的类型以广播电视台和高校为主,其他机构还包括学会、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等。其中高校有24所,占比34.8%,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广播电视台有37所,占比53.6%,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吉林广播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郑州广播电视台等。其他机构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8所,占比11.6%。就行业集中度而言,国内广播学研究主要以广播电视台和较为有影响力的新闻院校为主导,并且广播学研究主要还是以业务实践为主。

    在高校中,中国传媒大学是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机构(包括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部、媒体管理学院等);其次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包括各学院及研究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科研高校也排名较高。在广播电台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吉林广播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发文量居多。说明国内广播学研究机构较为集中,且多分布于北方地區。这些大型广播电视台和一流高校对广播学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中国广播学研究共引分析和经典文献分析

    期刊共被引是指两本期刊被同一篇文献引用的现象,反映的是各类期刊及学科间的关联性。期刊共被引数据可以为确定核心期刊提供方法论依据。将节点类型设置为“cited references”(引用文献),运行软件获得期刊、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见图5),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种期刊和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篇文献分别见图5和表4。

    由图5和表4可见,国内广播学研究的论文主要发表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上,其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中国广播》《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共被引次数较高。此外,综合性新闻传播研究刊物如《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和地方性广播电视研究刊物如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视听界》、江西省广播电视学会等主办的《声屏世界》等在广播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结语

    本文利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呈现了1998~2017年近20年间广播学领域研究的知识轨迹。研究表明:广播学科发展稳步前进,学术成果不断增长。广播技术与广播实践成为广播研究的主要推动力,且广播研究与广播实践联系紧密,研究议题围绕广播实践热点与难点展开。研究者集中于学界、业界以及各电台研究机构,但相互之间合作网络松散,且学术与业务研究分化较为严重。广播学研究较多关注史学与业务研究,未能从其他更多的角度(如文化、经济等)对广播进行相应的研究。

    本文研究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将时间进行拓展,对样本再进一步精选,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和传统的文献综述方法等对广播学进行更为细致的全景式分析。此外,还可以对国外广播学研究进行分析,以对广播学研究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王贤文:《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2.姜春林、张帆、唐悦:《我国部分科学学期刊共被引网络特征研究》,《情报杂志》, 2010年第4期。

    3.李彪、赵睿:《新世纪以来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生命周期及学术权力地图(2001~2016)——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 《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7期。

    4.李法宝:《中国广播评论的发展历程》,《现代视听》,? 2007年第3期。

    5.刘蒙:《美国广播新形态一瞥》,《现代视听》, 2006年第1期。

    6.陆原:《厚积薄发 存真求实——评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简史>》,《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0年第4期。

    7.卢迎安:《媒体:资本与民主的竞技场——<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

    8.孟伟、张渤、李秀丽:《创新与续航:2015年中国广播发展图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3期。

    9.秦晓天、谢先进:《交通广播发展历程与思考》,《现代视听》,2007年第1期。

    10.申启武:《改革开放30年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现代传播》,2008年第2期。

    11.申启武、安治民:《九十年来我国广播研究发展特征分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2.申启武、安治民:《中国广播研究90年》,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申啟武、吴侠:《探寻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创新与发展之路——第四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综述》,《现代传播》, 2014年第2期。

    14.田园、宫承波:《音频价值的深度挖掘——2017年广播媒体热点扫描》,《中国广播》,2018年第2期。

    15.王积龙:《报纸和广播在美国市场失宠》,《传媒观察》,2006年第3期。

    16.赵玉明:《中国抗战广播史略》,《现代传播》,2015年第11期。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