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生态课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张银

    [摘? 要] 作为一线初中数学教师,要冷静地观视和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落地生根,并且通过教学实践,凝练出本我解读和认同素养之核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态课堂,以学生为根本,在遵循他们的发展特点和数学知识发展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以一个个策略助力素养的达成,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生态课堂”是一种“有序、有情、有效、有趣”的教学模式,是在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生态学习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互动讨论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的学习模式. 我们要冷静而热切地对初中数学生态课堂进行思考,以期让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生态课堂中落地生根,绽放异彩.

    科学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笔者来自乡村,乡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孩子,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由于缺乏家长的管束,使得学习比较懒散、缺乏自控能力,学习严重缺乏自主性. 因此,在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科学地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

    案例1? “七年级下册9.3?摇多项式乘多项式”导学案设计.

    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能熟练运用多项式法则进行乘法计算.

    2. 学习重难点:多项式乘多项式运算过程中的“漏项”和“符号”问题.

    3. 导学案:

    幂的乘方:

    (a2)3=______;(a3)4=______.

    积的乘方:

    (ab2)3=______;(-2a3b)4=______.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2a2)(-3a)=______;

    (-2a3b)(-3ab2)=______.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2a2(2a+3b+1)=______;

    3ab(ab2-2ab)=______.

    思考:在计算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題?下面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新的内容我们已有的经验是什么?如何开展学习?

    尝试计算:

    (a+b)(a-b)=______;

    (a2+b2)(a-3b)=______;

    (a+b+1)(a-b-1)=______.

    在上述导学案中,所设计的练习题数量不多,难度也不大,易于操作,前面4道习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获取学习新知的经验、方法、规律,为实现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优化教学情境,彰显数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乡村的生活更贴近自然,且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及生活现象,这其中就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当然,城市生活也是如此. 因此,以生为本,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就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资源.

    案例2? “八年级下册9.1 反比例函数”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情境:土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耕地则是土地的精髓. 据统计,我村的耕地面积一共有450公顷,这几年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增多及二胎政策的放开,我村人口数量(n)每年都在发生变化,那么我村人均耕地面积与人口数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若有,请用数学函数表示出来.

    耕地在初中学生(尤其乡村)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很多留守学生也都会帮家里耕地. 在生态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数学实验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做”中思考数学

    数学实验是通过动手动脑“做”数学的一种数学学习活动,实验性数学学习是初中数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与“学习行为”,提倡的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体验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学习经验,通过建构并发展自己数学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培养核心素养.

    案例3? 菱形教学——做菱形.

    关于菱形的学习,定义还比较容易懂,但是性质与判定总是让不少学生有些畏惧.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学生亲手触摸到菱形,或者说能否让学生自己做出菱形呢?其实,在折纸中,常常能做出菱形. 课堂上如果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做出菱形,再结合自己做出的成果,思考这个图形为什么是菱形,采用这种实验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加深对菱形的理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科学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 研究学情,科学分层

    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情及状态都了如指掌,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教师通过阶段性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学生分层为优秀层、中等层及学困层.

    2. 分层备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

    将学生科学分层后,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或者通过合作交流能够摘到“桃子”,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4? “九年级上册1.2.2?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分层教学目标设计.

    共同学习目标:理解并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它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分层学习目标:

    优秀层:能自主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熟练求解一些具有综合性的方程问题;中等层:在掌握求根公式的基础上,能求解一些较为复杂的方程问题;学困层:了解求根公式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它求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3. 分层施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在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营造适合学生主动构建、自主内化及互动探究的课堂生态.

    案例5? “轴对称图形”分层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卡纸,并提问:你会拿这张纸来干什么?(打草稿、写字、折飞机……)

    动手操作:学生动手结束后,请学生展示手中的作品,该环节主要以学困层学生的展示为主,其目的是增强学困层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其积极融入课堂学习中.

    观察图形:认真观察这些学生手中的图形,虽然每个学生所撕的形状不一样,但都有着共同点. (该环节主要请中等层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并由优秀层学生进行补充)

    引出概念:像这种折痕两边形状一样的图形,我们就称其为轴对称图形. (该环节由全体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认识对称轴:你能给中间这条折痕命名吗?猜一猜,数学家把中间这条折痕叫作什么呢?(该环节由优秀层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归纳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以下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任意不规则三角形等,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卡纸,动手折一折,撕一撕,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該环节中,学生4~6人一组,合理搭配优秀层、中等层和学困层的学生)

    以上设计中,通过开展“折、猜、撕”,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的数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探究合作,得到不同发展,实现不同目标,达到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追求.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真正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动手、去展示,使得课堂教学真正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学堂”,最终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堂中有学生个体的积极探索与思考,才能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生态课程中得到养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