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的探讨

    刘小溪

    [摘?要]

    本文主要简单地介绍了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通过对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理论进行分析,来探讨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的有效应用,研究民族音乐作曲理论的实践性,以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充分应用民族音乐作曲技术,来提升民族音乐水准,用音乐来向全世界展示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风貌,传承优良的民族精神,让民族音乐作曲中融入生活,有效运用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知识,从而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作曲技术;有效应用;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8-0094-03

    音乐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从过去的CD到现如今的数字专辑和音乐会演奏,愿意为音乐买单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行为表现,更加证明了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重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然而,纵观当下,流行音乐似乎占据头筹,而民族音乐却成为了小众音乐,年轻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显然还不够,这使得民族音乐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深刻的音乐文化内涵,也展现了我国民众的生活,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民族音乐的种类并不单一,即使是当下流行的说唱类型同样也有很多种类,身为民族音乐的作曲者,其必须掌握牢固的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理论,在作曲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些技术知识,以创作出富含底蕴又受人追捧的民族音乐作品,将民族音乐推广于全世界。

    一、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

    音乐是人类通过一定思维指导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人们一定的审美意识,也必然具有民族属性、地方属性与家族属性。[1]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民族,在这历史长河中民族音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展现的不只是中华民族音乐的优秀,更是各族人民的民间生活。民族音乐的伟大不在于其形式的多变,而是其蕴含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即使是在世界音乐中,我国民族音乐仍占据着重要份额,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国民或是外国人来说,学习民族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国民族音乐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分别有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戏曲和民间说唱等。

    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非常早,于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陶土制作的吹奏乐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丝弦乐器、古琴等已于伏羲时期出现,黄帝时代则有音律理论产生。中华民族的先祖早就具备了音乐的创作能力,也有属于当时的音乐审美观。在朝代的更替中,民族音乐逐步完善,形成了五声调式的民族音乐体系,其拥有完善的理论内容,也颇具中华民族特色,传承至今,影响深远。

    民族音乐的特點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阐述:一是音乐结构以五声调式为主。这里的五声调式指的是“宫、商、角、徵、羽”,《春江花月夜》等作品都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创作而成,而在五声调式基础上也衍生出了六声调式、七声调式。二是音乐表现形式上,民族音乐注重的是旋律,强调横向进行。就存在方式而言,音乐作品作为一个资深独立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态性客体的同时,它又不是一个离不开接收者意识活动的、非实在性客体。[2]在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常以单旋律为主,作曲的时候鲜有和声出现,但随着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深入,当代民族音乐中也开始不断地尝试和声作曲,以增强民族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使其音乐内容更加丰富。三是在演奏和演唱方式上有其独特的方式,部分作品更是融入了传统戏曲,极具个性化,富有民族特色。

    二、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理论

    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理论,是每一个民族音乐作曲者应当掌握的内容,其也是民族音乐作曲专业中的必修课之一,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强调了理论应用的实践性。作曲技术理论之于民族音乐,就像是武器之于士兵,是重要的支持,是完成作曲任务的主要手段。作曲者能否在创作过程中,有效运用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理论,将会直接影响其作曲水平,也会对演奏者的演奏过程产生影响,关系到听众的听感。为保障民族音乐的演奏效果,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相关作曲技术,合理设计乐曲,以提升乐曲张力,丰富乐曲表现形式,使其能与广大听众产生共鸣,将民族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传递到人的心底,真正彰显民族音乐作品的价值。

    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理论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分别是和声、复调、曲式和器配。和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音乐形态,多应用于多声部音乐中,简单地来说和声指的是两个频率以上所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理解为是不同和弦之间相互组合而形成的音响。和声在民族音乐作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不仅能够将不同声部进行组合,还能通过和声来细致描述民族音乐所要传递的内容,完善民族音乐的乐曲结构。

    复调指的是在不同声部独立存在的同时,将不同声部进行有效融合,使其能够协调配合,相互作用,呈现出独特的曲调。一般来说,使用较多的复调方式是对位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声部的旋律不同,从乐曲中寻找恰当的时间点,来将其进行融合,形成旋律对比;另一方面是各声部的旋律相同,将同样的旋律在不同的声部中,错开时间点演奏,形成旋律模仿。复调在民族音乐作曲中的作用在于能够表明作曲者的创作目的,强化民族音乐的声部特征,丰富民族音乐作曲的层次感,让听众领悟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章法结构,也可将其看作是创作中的框架设计。在作曲过程中,创作者要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以及想要表现的音乐内涵,来制定出乐曲的框架,然后再往框架中增添内容,这种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可以提高民族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和结构性,使其在音乐结构上更加优秀。分析民族音乐作品曲式的时候,应当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掌握音乐创作流派,打造个性化曲式。

    配器指的是根据民族音乐曲目中的各声部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演奏乐器。这是一个二次创作过程,在配器之前,作为作曲者必须对每一个声部的结构和特征进行了解和分析,掌握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音量特点和音质特点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乐器之间的音效配合,以确保演奏的和谐性。科学而有效的配器工作,不仅能增加乐曲的感染力,还能保障民族音乐的演奏成效,给听众带来一场美妙的听觉盛宴。

    三、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的有效应用

    (一)民族音乐作曲技术之和声

    在民族音乐作曲中,和声是最为基础的技术之一,也是使用最多的创作手法。和声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手段,与音阶、调式、律制、音调等音乐基本要素密不可分。[3]属于作曲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的方向来说,和声的组成频率并不简单,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是将不同的频率结合在一起,有人认为所谓和声就是至少两种声音的合成音。在一些合唱团或是组合表演中,常常能够听到和声的设计。和声于民族音乐作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常以组合和声的形式展现,在作曲中添入和声,能够有效的分出声部,并让每个声部协调配合,以形成整体,为整首曲目增彩;二是利用和聲能够让民族音乐的整体结构显得更加合理,对声束的调节,可以使民族音乐曲目更为完整;三是融入了和声设计的民主音乐曲目,能够有效传递出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丰富了民族音乐曲目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增进作曲者和演奏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演奏者读懂作曲者的寓意,从而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演奏水平。

    和声在民族音乐作曲中占据中心地位,有效应用和声技术可提高民族音乐作曲水平,突出民族音乐中的丰富情感,为演奏者和听众营造良好的音乐气氛。一般来说,在演奏民族音乐的时候,三度和弦、非三度和弦的结合演奏十分重要,演奏者们必须予以高度配合。

    (二)民族音乐作曲之曲式

    民族音乐作曲中的曲式指的是其章法,为了提高曲目结构的完整度,让演奏者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充分表达出音乐情感,予以听众良好的音乐体验,在创作民族音乐作曲的时候,必须选择合适的曲式结构。一般来说,民族音乐曲式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结构,另一种则是空间结构。通过对已经形成的固定章法和结构进行灵活变换和调整,有利于形成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可提升民族音乐作曲的创作水准。常见的民族音乐曲式类型主要是小型曲式和大型曲式。像一部曲、二部曲这种便属于小型曲式,而大型曲式包含了奏鸣曲、变奏曲等。大型曲式的演奏常常能振奋人心,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壮阔。平铺直叙的音乐表示方式固然也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但若是在章法结构上有所创新,则能使曲目更加出彩,更能将听众引入到音乐所创造的氛围中。

    (三)民族音乐作曲之复调

    在民族音乐作曲过程中,复调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帮助演奏者理解曲目的内涵,还能丰富民族音乐的美感,通过至少两段音段的组合来协调民族音乐曲目的结构,以展现出更好的演奏效果。在设计复调的时候,可以增强旋律的对比性,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激发民族音乐的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复调的乐曲中可以融合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无论是人民的社会活动,或是人民的情感表达,都可以通过复调来展现,这不仅能提高民族音乐的文化性,还能提升听众的听觉效果,使其真正领悟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创作民族音乐复调的时候,应当明确复调的作用,让每一个声部独立存在的同时,又能紧密相连。用模仿和对比的形式,来合理调配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和音段,使其根据不同的规则组成出独特的旋律,产生和谐的曲调。无论是在旋律上,还是在节奏上,或者是调性上,都能利用复调技术来实现曲目的丰富性,让民族音乐在演奏上更加灵活。民族音乐作曲的创作同样需要创新性,富有新意的乐曲会让人耳目一新,产生新鲜感,调动听众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即使是细微的复调变化,都能营造出浩大的音乐声势,让民族音乐更富表现力。

    掌握民族音乐作曲复调技术之后,作曲者中应当将其有效融入于民族音乐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作曲者必须深入到基层中去,走进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与其共同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以了解人民的真实生活,感受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如此才能在应用复调的时候,找到灵感,贴近人民群众,引发其共鸣,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四)民族音乐作曲之配器

    所谓配器是指选择合适的乐器来演奏民族音乐曲目。如同歌手演唱歌曲一样,不同的歌手所擅长和驾驭的音乐类型不同,呈现出的歌曲听感也完全不同,民族音乐作曲也需要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进行演奏,一首乐曲是否能够完美展示,是否能传递出作曲者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演奏者的情感,还依赖于乐器的适配。民族音乐作曲中的配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具有极大的难度,作为作曲者,不仅需要了解每一个声部的音色特征,还应当对各种乐器的音色、频率等特征有所了解,必须立足于整首乐曲之上,根据各声部的不同演奏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乐器。这一过程,相当于在完成作曲之后,再一次对所创曲目进行创作,而这二次创作的成果,将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演出效果。

    四、民族音乐作曲实践

    为了提高民族音乐作曲理论的实践性,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民族音乐作曲学习者在尝试创作之前,一定要先摸清和摸透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理论,深刻理解作曲技术理论中的观点和创作手法。音乐作曲技术理论,是支撑作曲者进行优秀创作的基石,只有充分掌握了作曲技术,才能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否则将会力不从心。通过对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学习者能够从中了解到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抓住民族音乐作曲的关键点,对民族文化报以尊敬之情,使其所创作的民族音乐作品符合人们的音乐审美。应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扎实音乐作曲理论知识,学习和借鉴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的优秀之处,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来发现民族音乐的表现规律,从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作曲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二,要建立健全的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理论体系,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创作过程中,都不可脱离社会实际生活。要了解民族音乐的时代背景,放眼于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方向,创作者不可一味地固守传统,不思进取,而是要有机结合当下流行的音乐形式以及西方音乐的作曲方式,在保有民族音乐特色的同时,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在作曲过程中,应当有效运用复调、和声、曲式和配器这四个作曲技术,并且针对这四部分在民族音乐作曲中的地位,来进行有效的布局。比如说,和声和复调对于民族音乐乐曲来说,占有主要地位,在设计的时候必须予以重视,通过合适的和声设计,完美的复调应用,来提高民族音乐作曲的表现力,突出音乐的灵魂作用。另外,还应当基于作曲技术理论实施科学创新,让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更具创造性,要将音乐与各族人民的生活实况相结合,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彰显中华民族的独有特色。配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作曲的整体风格以及特征,选择合适的乐器,让整个乐曲在演奏中变得鲜活起来。而在构造曲式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曲式的宽度,还应当确保结构的完整度,以保障音乐作品旋律的美感。

    第三,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曲人,在进行民族音乐作曲技术教学的时候,应当突破其局限性,创新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将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的理论知识灌输于学习者,更应当通过经典作品分析或是作曲活动等形式,来对其进行实践性教导,锻炼学习者作曲能力的同时,也应当利用参与社会实践来帮助其获得创作灵感。

    结?语

    无论是哪一种音乐,都需要有技术的支撑,也应当展现出音乐文化,民族音乐也不例外。作曲技术和音乐文化相辅相成,只有具备扎实的作曲技术,掌握基础的作曲理论知识,才能在创作的过程中将源源不断的灵感,用最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灵活地应用作曲技术来表达自己所要展现的文化内涵。空有情感远远不够,必须利用民族音乐作曲技术,通过和声、曲式的变换,或是复调、配器等要素的改变,来丰富作曲形式和内容,将其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予以作曲情感抒发的技术支撑,以便于听众能够接收到创作者所传递出的音乐文化和音乐情感。民族音乐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感染了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精神,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意志,也描述了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具有高价值的音乐艺术类别,应当加强对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的研究,以保障民族音乐事业的大力发展。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