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中的应用

    王雪琴

    【摘要】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党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要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就新媒体在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旨在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有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党建;机遇;挑战;应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12-0054-02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而党建工作又是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要学会用创新精神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分利用好新型网络媒体的及时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等优势,优化高校党建文化育人的工作方法和模式。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单向性受到新媒体互动性影响

    由于新媒体技术实现了不同国界和意识形态的跨越,信息交互模式由单一性逐渐转变为多向性,任何人都能成为信息的输出者,这样传统高校党建工作者单向文化输出的渠道被彻底打破。高校党建工作要在多元交互模式下继续发展,这对就党建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挑战。

    2.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权威性受到新媒体多元性影响

    “权威危机”是新媒体带给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的最大最大挑战,高校大学生通过多元性的新媒体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意识,这直接给高校文化引导的权威性造成了弱化作用;另一方面,多元的新媒体弱化了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信息控制力,多渠道的文化交流直接增加了高校党建文化育人的信息流控制难度。

    3.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先进性受到新媒体开放性的影响

    本就属于社会生产力范畴的新媒体技术是不存在价值观色彩的,但融入新媒体后就完全不同的。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新媒体极大的改变了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的环境,新媒体时代下存在各种文化的交锋,随时上演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颠覆斗争,这样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和严峻。另外,新媒体的泛化性改变了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的内容,降低了内容的纯洁性,受到类似“功利主义”的消极文化意识入侵。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的机遇

    1.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内容被充实

    高校党建工作者以及学校师生通过资源丰富的新媒体便捷的获得了最新的理論知识和典型范例,不管从深度还是广度都让育人工作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热点党建文化知识,避免出现信息滞后的情况,大大提升了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高校党建文化工作拥有了全新平台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新媒体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平台,其具有传播方便、及时、全面、高效的特征,有利于师生对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等有一个动态的了解和学习。全新的平台教育就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和说教,实现了师生之间平等、主动、自由的沟通与交流。

    3.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构建了新机制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应用实现了“环形育人机制”和“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建立,让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工作宗旨”和“工作成效”两个环节通过新媒体下的BBS、QQ群或者微信平台等被有效的连接起来,形成了环形育人机制。与此同时,新媒体以自身的互动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还建立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党建文化育人机制。

    二、新媒体在高校党建文化育人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新媒体组建公共沟通平台

    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党建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就是组建公共沟通平台,以建立高校学生党建官方微博为例,保证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就是提高发布于微博信息的质量。保持严肃本就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原则之一,只有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确保准确无误的发布真实可靠的信息,具有“高速度”的微博赋予了高校党建育人工作即时性和实效性。通过微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能及时的将最新政策和党组织方针传达给每位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保持一致性;与此同时在舆情监测方面也能通过转发功能,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接受一些正确的观点和理念,从而让学生对国际或者国内重大事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在学生党支部微博中,定期发布近期各级党组织倡导学习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特别是学校内优秀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发动支部党员、预备党员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学习,以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要利用微博开展政策法规宣讲,提升学生党支部成员的法制意识;在利用平面媒体如橱窗、板报及网站、视频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发布国家、省、市、校等公布的各类政策、法规,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并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党支部成员的法制意识,形成人人争做普法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并完善新媒体管理制度

    新媒体应用在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的过程中搭建了检务公开平台,为了让平台服务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贴近党员生活,需要各大高校通过出台有关政策法规与规章制度,强化对新媒体运行的管理,使新媒体信息发布惩处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为了保证新媒体党建实施效果,还需要各大高校积极建立并完善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微信、微博的管理方法和有关门户网站的管理制度,要分别从组织保障、信息发布和效能考核等方面进行规定,避免出现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现象。

    (三)优化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机制

    一方面,将育人工作者和学生都视为教育主体,建立一个“主体间”的教育模式,关键在于育人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主体间”教育模式彻底改变了“主客体”教育模式,让传统意义上拥有主体地位的育人者不再对自主性不高的受教育者实施绝对的话语权。这种双向互动交流的模式充满了和谐与平等,很好的调动了师生学习的党建文化的积极性,让其慢慢认同、领会并且主动理解党建文化。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尤其是针对一些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或者社会热点的政治性问题,党建工作者要在师生关注讨论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回应和正确的解读,新媒体时代下的党建工作一定要做好舆论引导,杜绝“谎言式”澄清。

    (四)致力于打造一支优秀党建师资队伍

    在全新的媒体时代下做好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拥有一支各方面素质都过硬的党建师资队伍。合格的党建文化教育者要在掌握丰富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党建工作的发展规律,最重要的是要具备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这些要求都需要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充电”学习,将重点放在新媒体技术的掌握方面,于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另一方面,结合党建师资队伍建设实际需求,建立并完善一些基本制度,对队伍建设与发展而言,制定虽然是关键,但也是建立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的,强化规章制度、决议形式或者文件形式对建设工作的规范作用。除此以外,必要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激励机制等都要列为重点建立内容。

    (五)把握新媒体下高校党建教育工作的规律

    综合了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介优势的新媒体,实现了传、受一体化发展,彻底改变了传、受双方的角色。新媒体具有平等、开放、自由、互动的规律和特点,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或者个体都能通过新兴媒体自由发表言论、获取所需信息,从这个角度而言,新媒体在改变传统媒介传播模式的过程中也逐渐改变了消费理念和阅读习惯。尽管如此,由于新媒体自身的缺陷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很多社会问题。所以,将新媒体应用于高校黨建文化育人工作中,为了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必须深刻认识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致力于改变传统政治教学理念中对于“灌输”的严重倾向,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育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认识、鉴别并且客观分析纷繁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中,以平等的方式丰富教育的内容、形式,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力争做到二者辩证统一。

    (六)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创新型党员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过于枯燥,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极大的禁锢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抑制。在大力提倡建设发展创新型社会的大环境下,这种教学方式可谓是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宗旨。新媒体下的网络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网络课程教学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由自主的学习,久而久之这将让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思维方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在专门的网路平台上建立的党校图书馆,就具有同时提高大学生知识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功能。实效性强、信息更新速度快的新媒体正好为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突破口,海量的信息库为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网上图书馆的建设为大学生党员创建了宽广的阅读空间和便捷的阅读途径,促使其成为知识素养和信息素养并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结语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要把握好这些机遇寻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党建育人工作模式,将全新的媒体理念与技术融合转换为育人工具。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在运用网络新媒体的过程中要提高预见性、注重实效性、增强自觉性,最大化的发挥其教育价值,助力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