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脾法治疗崩漏病验案举隅

    杨家旭 李燕

    【摘要】崩漏病是针对女性于非经期时出现的阴道流血量多或流血淋漓不尽而言,可归属于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无排卵性功血范畴。该病作为的妇科疑难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亦较高,且严重影响了女性身心及生殖健康。因此,快速有效的诊疗思想及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导师李燕教授从事妇科疾病研究数十载,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崩漏病的治疗亦有其独到的见解及治疗方法,故在此特将李燕教授在临床中治愈一例的崩漏病患者列出分析探讨其治疗经验及思想。

    【关键词】补肾健脾;崩漏病验案;治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3..02

    《素问·阴阳别论》中最早提及“崩”的概念,论述道:“阴虚阳搏谓之崩”;而《金匮要略方论·卷下》首次提及“漏”的含义,谈论到:“妇人有漏下者,……,有妊娠下血者。”,但无论“崩”还是“漏”,在临床中皆可相互进行转化,久崩不止可成漏,漏下不止可致崩,故而统称崩漏,属于月经病中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

    1 理论基础

    《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说到:“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养肾气…,知斯二者,则尽善矣。” ,主要说明了“脾胃”及“肾”在调经中的重要性;且在《傅青主女科·调经》中提到过“经本于肾”;而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也提到“百病皆由脾胃衰”。均体现出“肾”和“脾胃”是治疗月经病的关键所在。肾为“先天之本、封藏之本”,主生殖与生长发育,肾藏精,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水液及主统血,脾虚运化失调,血失统摄,冲任不固,二者失调终将导致经血不能被制约而发崩漏。李东垣于《兰室秘藏》中也论述到:“崩主脾肾之虚”,也有认为“肾水阴虚,……,故血走而崩也。”。又因“肝肾同源”(即乙癸同源),肾精与肝血可相互之间转化,故导师在上述所有基础上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主张以补肝肾,健脾胃为主,兼以清热、燥湿、化瘀来治疗本病,且治疗后临床疗效肯定,此类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及改善。

    2 验案举隅与分析

    患者,王某,女性,40岁,已婚,于2019年05月06日初诊。末次月经(LMP):2019年04月04日。患者精神不佳,自诉近1年月经周期紊乱,末次月经淋漓不尽1月余,量少,色黯(自测尿HCG阴性),常感腰膝酸软、口干口渴,时有潮热、心烦、胁痛、大便偏干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崩漏,证型:肾阴虚证,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治法:滋肾养阴,调经止血。方药:党参20 g,麦冬20 g,醋南五味子30 g,益母草30 g,茜草10 g,盐补骨脂20 g,酒女贞子20 g,墨旱莲20 g,海螵蛸30 g,血余炭30 g,酒黄芩10 g,酒黄连6 g,吴茱萸3 g,共7剂,1剂/日,兑水煎服,取其汁300 mL,分早、中、晚3次口服。

    二诊(2019年05月13日):末次月经(LMP):2019年04月04日。自诉规律服药3剂后阴道出血停止,服药7剂后感上述症状较前减轻,补诉近日嗜睡、倦怠,舌红、少苔,脉滑。予以调整用药如下:白附片10 g,胆南星10 g,盐巴戟天20 g,盐菟丝子20 g,酒黄连6 g,吴茱萸3 g,山萸肉20 g,山药20g,酒女贞子20 g,墨旱莲20 g,地榆20 g,炒槐花20 g。共7剂,1剂/日,兑水煎服,取其汁300 mL,分早、中、晚3次口服。

    三诊(2019年05月20日):末次月经(LMP):2019年04月04日。规律服药后阴道流血情况未再出现,感腰膝酸软、口干口渴,时有潮热、心烦、胁痛、大便偏干等症较前好转,嗜睡、倦怠较前稍改善。在初诊方的基础上减吴茱萸3 g,酒黄芩10 g,加艾叶10 g。予该方继服7剂。

    四诊(2019年06月03日):末次月经(LMP):2019年05月31日。规律服药后月经来潮,正值经期,现月经第4天,量少,色黯,呈咖啡色样。诉腰膝酸软、胁痛等症明显好转,仍时有倦怠、口渴心烦、潮热盗汗等症。予方药:生地黄20 g,地骨皮20 g,酒黄连6 g,酒黄芩10 g,白芍20 g,山药20 g,山萸肉20 g,酒续断20 g,炙甘草10 g,地榆20 g,血余炭30 g,广藿香20 g,麸炒苍术12 g。共7剂,煎服法同前。

    五诊(2019年07月15日):末次月经(LMP):2019年06月30日。规律用药后月经来潮正常,此次月经周期为30天,经期6天,经量中等,色较黯,质稍稠,上述症状皆明显好转,正值经间期,予调整方药为:白附片10 g,胆南星10 g,生地黄20 g,地骨皮20 g,酒黄芩10 g,鹽黄柏10 g,山萸肉20 g,当归20 g,酒续断20 g,盐巴戟天20 g,地榆20 g,黄芪20 g,青蒿10 g,牡丹皮12 g,肉桂3 g。共7剂,煎服法同前,续服。并用此治疗思维再继续中药调理1~2个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

    案语:本例患者月经淋漓未尽1月余,伴见腰膝酸软、口干口渴,精神不佳,时有潮热、心烦、胁痛、大便偏干等症,结合其舌脉症,辨为崩漏之肾阴虚证。在治疗本例患者病情上首先运用大量滋肾养阴之品,肾为先天之本,且肝肾同源,故补益肝肾宜同步进行,故方中加入盐补骨脂、酒女贞子、墨旱莲,且方中酒黄连与吴茱萸之比为2:1,此二者合用,具有辛开苦降之功,可使肝经痞热从下达,进而达清泻肝火之效;另外,脾胃为后天之本,方中运用党参,除与麦冬合用共达相同生津止渴的作用外,更补中益气以顾护脾胃,且黄芩除具有清热燥湿之效外亦能除痞满而护脾胃。方中加入五味子、茜草、海螵蛸、血余炭皆为止血之用。整个治疗过程的方中药物旨在补肝肾,健脾胃以固本,其次加以清热止血之品以达滋肾养阴,调经止血之效。后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予以白附片、胆南星清热燥湿化痰,以防痰湿内生,而胆南星又制约白附片之热防止太过。加入生地黄、地骨皮、青蒿等清虚热,导师最后于患者崩漏血止后的经间期卵泡期结合夏桂成教授[1-2]“补肾调周理论”以调理气血,并于阴中求阳从而促进重阴转阳[3],故予加入山萸肉、当归、酒续断、牡丹皮等补肾活血之品促排卵,而肉桂则引火归元,在其中起到阳中求阴之效,以期达到“阴平阳秘”。导师在整个诊治过程中所运用的中药大都为补肝肾、健脾胃之品。

    3 小 结

    崩漏病由于经期、周期及经量皆出现严重失常,是月经病中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各家对其研究以及诊疗方式方法颇多,皆不过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且根据其病症灵活运用“治崩三法(即塞流、澄源及复旧)”的治疗原则,在此前提下各家又各自提出对治疗本病的独到思想见解,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有资料表明,夏桂成教授运用补肾调周法在患者崩漏血止后帮助其恢复了排卵功能,并在建立新周期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前有王祚久先生提出本病病机为“肾虚为本,涉及肝脾两脏,并兼夹瘀热”,在治疗上采用了“两步治崩、分期调理”的治疗原则后也取得良效;后有康志媛教授提出本病是以“肾虚为本,虚热及血瘀为标”的虚实夹杂病证,提出心、肝、脾三脏与本病关系密切,治疗上也分两步,即出血期予“活血祛瘀止血法”,血止后以“补肾治本”为重的思想也取得较肯定的临床疗效;同时也有黄金燕等人[4]通过运气学说结合辨证论治,并施以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取得良效等。而导师李燕教授则从脏腑与人体生理及女性特点的各种联系入手,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肝肾与脾胃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切入点,肾为先天需及时顾护,脾为后天应及时补充从而以滋养先天,先后天并举方能取得良效,因此主张以补肝肾,健脾胃为主,兼以清热、燥湿、化瘀等治疗原则,故运用补肾健脾类中药为主治疗本病,通过补肾健脾法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已获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夏桂成.中医临床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18-122.

    [2] 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6-246.

    [3] 夏桂成.论经间排卵期的生理病理治疗特点(二)—经间排卵期的生理特点·絪缊状活动排出精卵[J].江苏中医药,2009,02:16-17.

    [4] 黄金燕,陈林兴,刘 平,张良英.运气学说结合辨证论治在崩漏治疗中的运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0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