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国职业教育法的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

    周淑君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法;图像处理;教学改革

    1 德国职业教育法概述

    德国职业教育法起源于德国改革教育学派的行动导向教学,以“行动导向”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1]。传统上,德国只有一种偏向学术类型的大学,主要是以研究为主,不提供就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而随着职业教育综合化的进行,德国开始改变单一的高校类型,建立注重职业技能的高等教育体系,提供各种应用型课程,主要面向就业,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2]。

    德国职业教育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安排应围绕学生未来职业工作需求来展开,同时预设好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构建起学习情境,打破过去仅仅围绕书本知识而展开的纯理论层面的教与学。其特点是,按照情境主义和行动导向学习理念,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跨职业、多学习场所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并建立指导性的工作系统[3]。

    德國职业教育法的优势在于,抛弃传统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仅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并加以必要的指导,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引导即可[4]。如此,教师便可以从教学上的运动员角色转变成教练角色,学生也可以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从个体转向集体,学习导向从知识转向能力,知识输出从单一转向多维,思维方式从惯性转向创造,学习状态从舒适圈转向危机圈,考虑问题的方式从微观转向宏观,课堂纪律从管教转向自律等。

    2 图像处理课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单一

    众多高校的图像处理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即便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需要达到哪些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输出上,教学目标单一。而且,图像处理课程常常孤立存在,本应该与专业技能课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却停留在手动操作上,无法满足其它专业课程对图像处理的需求。

    2.2 教学理念缺失

    目前国内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理念缺失,多“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与学(见图1)。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没有课前课后,只有课堂任务的课程。由于教学理念的缺乏,以及机械式的操作导致了学生失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调查反馈,不到一年时间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达90% 以上。因此,传统教学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教与学理念的转变。

    2.3 教学方法机械

    从教师授课的角度来分析,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软件发展,课前,教师需要对层出不穷的软件进行日复一日且机械的技能性训练,以巩固各知识点。课中,教师多凭借过往的学习经验,围绕技术本身进行讲授。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容易接受,复制式的操作也相对轻松,但也因为课堂的无趣,导致了学生频频开小差,甚至出现厌学等现象。课后,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图像处理课的终极任务是服务设计类课程,使得设计类课程当中的设计理念得以顺利呈现,所以高校的教学成果多见于设计类课程。

    3 基于德国职业教育法的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 明确教学目标

    20 世纪80 年代,德国根据经济社会变动和劳动者工作岗位变动的现实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把它分解为专业能力(基础的技术技能知识能力)、方法能力( 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组织与责任意识能力),并形成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职业行动素养概念,而后将其写入德国职业培训条例[6]。

    今天,我们把德国职业培训条例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上,就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完成课程学习后能提高到哪个文化水平,获得哪些技能和能力。所以基于德国职业教育法的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让学生获得团队协助的能力、领导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控制的能力、时间把控的能力等等。最终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3.2 完善教学理念

    完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课程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访谈,分析得知,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德国职业教育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体要求教师做到:第一,看待问题要由原来只关注某个知识点向面向整个社会对学生能力需求的转变,此时,教师不再只考虑自己想要什么和要做什么,还需要考虑学生需要什么;第二,要从说教中解放出来,不再代替学生学习,而是从更高纬度和视角把控课堂,进而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3 构建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不良的教学习惯,提升课程的教学效率,实现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步发展的愿景。以图像处理课程为例构建了基于德国职业教学法的工作行动改革模式(见图2)。

    3.3.1 建立小组

    鉴于德国职业教学法强调的是工作过程,课程将为学生营造一个步入社会后的大环境。即使用小组拼图法将所有学生按照不同学习能力随机分配到各个小组,形成多家公司,其中的同事如同社会一样不可选择,学生唯有想尽一切办法留下来,才能保证不被淘汰。

    3.3.2 分配角色

    小组角色分配,按照5 人一组的规模,分别轮流担任负责人、发言人、观察员、记录员和计时员。负责人负责小组的行政管理,发言人负责上台发言,观察员负责监督,记录员负责做笔记, 计时员负责时间把控。各负其责,也需要互相帮助。如遇到大于5 人的小组,可多人担任一职,小于5 人,可一人担任多职。原则就是每个角色都必须有人担任,而且需要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

    3.3.3 循环模块

    五个循环的工作行动模块,即任务分配、团体研究、上台发言、团体学习、团体考核。每个小组设置1 个任务,随机抽取任务后团队一起研究,再集中发言,使得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步学习多个内容。团体研究和团体学习能够让学习中心回归到学生本身,而且团体考核实行一人不过关,团队重考的制度。一般技术水平高的学生不甘落后,水平较薄弱的学生不甘拖后腿,就会形成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

    4 结语

    图像处理课程面临着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机械等问题,急需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方法。有鉴于此,基于德国职业教育法的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完成基础的技能培训,还能迅速且集中地培养学生团队协助的能力、领导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控制的能力、时间把控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