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国画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索继明

    摘 要: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线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为不同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课程与这种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文章围绕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校中国画课程的课程构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展开探讨,以期能为后续的教学模式改进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参考,推动高校中国画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MOOC;SPOC;中国画课程;教学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疫情防控背景下MOOC+SPOC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知识互动研究”阶段性成果。

    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在线学习路径。众多优质MOOC资源的开放性、无门槛化的、便捷性的优势与SPOC的限制性、小众化、针对性强的特点互为补充,相互支持。学生在线学习结合教师线下课堂指导,将线上和线下学习的全过程打通。在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弥补了信息化线上教学单一技术性应用在知识认知、情感交互、成果评估等方面的不足,实现了“翻转课堂”。笔者所在高校也已展开此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以绘画专业中国画创作类课程为例,从课程构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分享一下心得,为后续的教学模式改进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参考。

    一、课程构建

    创作类课程是高校绘画专业中国画方向核心课,授课对象一般为该专业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依据专业方向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该课程构建以艺术理论结合绘画实践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绘画共性基础能力和激发学生个性创作能力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有目标、懂方法、有个性、懂品味地学习绘画创作。要做到艺术理论与绘画实践相结合,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一方面,艺术理论的部分强调课程涉及知识的综合性和外延性,精选慕课、学习通、学堂在线等平台的相关优质MOOC资料,以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获取大量的学习材料,带着问题去学习;另一方面,绘画实践的部分将钉钉直播示范讲解、微视频材料共享、平台讨论答疑及一对一点评相结合,教师由传统课堂的“讲多练少”或“讲少练多”的模式过渡到“精讲专练”,尽可能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的良好结合。

    二、教学设计

    新的教学模式下在线教学如何合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眼前,在线教学形式放大了原本在传统课堂就存在的问题,这也倒逼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换,即主要的教学方法和评核方法都应对准理想的学习成果,以良好教学成果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结合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中国画创作类课程教学设计大体可以分为时间、空间、学习形式三个教学维度。

    从时间维度上看,教学环节包含课前准备学习、课中深入学习、课后巩固学习这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层层递进,互为补充。

    在课前准备学习阶段,要求教师结合本课程特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通过有效的前端分析进行课程开发,加强学习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更多地利用名师名课的优质资源,提升教师教学的水平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倡因材施教的课程设计。教师将包含教材、教案、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艺术理论讲解和技法演示、写生案例、创作训练的SPOC微视频上传至选定SPOC平台,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结合中国画创作类课程实践性偏强的特点和学生存在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过渡难点,要规划和梳理好课前的网络自学的重点知识,明确绘画创作各环节知识点的训练形式,以及学生自主绘画创作练习的完善和提高手段,保障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及完整性,实现由简单的“内容共享”到“以学习为中心”转化[1]。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分析自己绘画创作的侧重点和自己的现阶段绘画基本功的优势和缺陷,带着预设的问题进入课程,强调有的放矢的学习,有效率、有目标的学习。

    在课中深入学习阶段,师生应充分利用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力求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的深入学习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布鲁姆对认知目标维度的划分,即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由浅入深的过程,蕴含着“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的深意[2]。基于此,在课中深入学习阶段的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地指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建立一种主动探究型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中国画创作类课程教学中,可以围绕三个核心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第一,在国画临摹中,体会自然与艺术的差异,了解熟悉传统中国画经典技法;第二,在中国画写生中,寻求自然向艺术的转换,掌握运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体味的真实生活;第三,对完美表现自然的经典艺术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中国画经典案例的分析,学生学会读画赏画并独立进行绘画创作。在这三个知识点的教学中,第一个知识点配合宋代经典绘画的临摹,在临摹中体验古人对勾线、设色、造型的处理,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的极其写实和对艺术的极其用心。在第二个知识点中,以写生实践推动学生把临摹中学到的技法加以运用,从片叶朵花到走兽飞禽,从孤石苍木到群峰翠林,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通过写生比较物象在水墨体系中的不同表现形式。针对第三个知识点,结合电子图库提供大量经典作品,学生研习赏读,通过作品分析研究传统技法,进而感受生活中的创作素材,寻找自己的创作风格进行绘画创作。

    在课后巩固学习阶段,课后不代表学习的结束,特别是中国画创作类课程,课后的巩固学习和绘画实践是必需的环节,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意义重大。绘画创作只有有了每个学生自身个性的特点才显现出其价值,作为成长中的学生其个性尚在形成阶段,更需要在课后练基本功,即中国画审美理念中的要素如用笔、造型、写生处理等等。课后学习应该成为一种自觉,学生在这种自觉中去找到自身的个性,尊重与珍惜每个练习过程中获得的艺术灵感。此阶段可以结合学生分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研究,相互激励绘画创作热情,教师也需要随学生的创作进度给予线上修改意见及线下技法的具体指导。

    从空间维度上看,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兼顾线上和线下,针对中国画创作类课程,线上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的便捷性解决传统教学资料获取的局限,教学素材除了常规的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外,在拓展资料上变得尤为丰富。例如:可以选择国内外拍摄的精美自然纪录片让学生足不出户地开阔眼界;可以选择艺术大师的绘画创作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绘画创作的过程;可以选择知名人文美学影片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线下教学可以与线上教学有机结合,配合课程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布置绘画实践任务,在实践中应用、验证、消化所学知识,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层层递进地学习,从而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中国画创作。

    从学习形式上看,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个性化自主在线学习、分组合作学习、课堂问题探讨学习几种形式,简而言之,都需要注意加强三个要素,即学习情境、学习交互和学习反思。第一,学习情境,无论是中国画创作类课程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课中深入学习的训练环节、创作项目、实践环节的设计,还是课后巩固学习的知识拓展方法与消化手段,都应该为学生构建从真实生活到艺术创作过渡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带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有效地促进所学知识在绘画创作中的迁移应用与转化创造。第二,学习交互,学生个体对知识的认识和个体知识的生成均离不开交互[3]。任何知识的掌握都不能單一依靠教师的教授,学生必须通过共享与交流在反复的探讨与修正中逐渐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进而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印证所学知识。第三,学习反思,对学习的反思存在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教师要激励和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通过学习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计划,并适当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笔记、自我评估报告等任务来提升学生学习反思的能力,教师也要在课程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优点与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

    三、教学反思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紧密结合,无论是“教”与“学”都与传统形态有很大不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指引者,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研究者,教学形式也由传统的课堂讲授+作业变成了个性化的自主在线学习+互动讨论+导学反思新形式。高校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们要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基于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翻转课堂将帮助我们将课堂变成师生互动、交流、教学相长的平台,利用此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价值,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常教学中会落地生根,越做越好,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让学子们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李连影.慕课背景下教育技术学的嬗变与展望[J].成人教育,2017(7):79-81.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75-80.

    [3]陈明远,刘萃.基于智能手机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5(4):68-73.

    作者单位:

    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