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鉴别与防治

    马殿阁

    摘要:犊牛消化不良是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是哺乳期经常发生的一种胃肠道疾病,通常是出生至3月龄的犊牛容易发生,发病特点是群发性、季节性。该病既会阻碍犊牛的生长发育,还使其在未成年前易发生死亡,病牛典型临床症状是发生程度不同的腹泻。该病可分成两种类型,其中单纯性消化不良也叫做饲料性消化不良,主要是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全身症状轻微;另一种为毒性消化不良可引起自体中毒从而表现出全身症状。

    关键词:犊牛;消化不良;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类症鉴别;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3-0108-02

    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犊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嗳气减少,反刍减弱,但体温基本正常。经过一段时间,患病犊牛停止吮吸母乳和采食饲料,拒绝行动,往往卧地不起,被毛杂乱且失去光泽。

    患病犊牛开始发病时出现轻度腹泻,排出粥样稀粪,随着病程的进展,会排出水样稀粪,呈暗绿色或者深黄色,其中混杂细小的泡沫、黏液和未消化的饲料碎片或者凝乳块,并散发腥臭味,且粪便往往污染肛门和后躯肢体。肠道蠕动加快,伴有非常明显的肠鸣音。另外,患病犊牛通常伴有腹痛症状,有些会发生轻度瘤胃臌气。

    如果患病犊牛发生持续性腹泻,机体会呈现程度不同的脱水现象,皮肤变得干燥、失去光泽,眼窝凹陷,肌肉震颤,个别由于严重脱水、衰竭而死。

    2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犊牛,可见主要是胃肠道发生病变。整个机体大量失水,黏膜变得苍白、失去光泽;瘤胃黏膜呈现深红色,稍微肿胀;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且肠道内有黄绿色的内容物,并散发腥臭味;但其他脏器没有发生实质性病变。

    3 类症鉴别

    3.1 与新蛔虫病的鉴别

    二者相似之处是患病犊牛食欲减退,腹泻,体型消瘦。区别是犊牛新蛔虫病会导致其排出石灰水样粪便,并散发特殊的臭味,同时精神沉郁,腹部臌胀,伴有疝痛,后肢无力;通过粪检可发现虫卵。

    3.2 与轮状病毒病的鉴别

    二者相似之处是患病犊牛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微升高,食欲不振,腹泻。区别是犊牛感染轮状病毒后会有传染性,并表现出精神沉郁,腹泻持续时间久,机体明显脱水,病程可持续10天左右,病死率为1%~4%。

    3.3 与衣原体病的鉴别

    二者相似之处是患病犊牛精神萎靡,腹泻。区别是犊牛衣原体病具有传染性,且会导致体温明显升高,往往可达到40~41℃,流鼻液和流泪,之后会经常咳嗽和发生支气管炎。

    4 防治措施

    4.1 治疗方法

    4.1.1 饥饿疗法

    患病犊牛进行8~10 h的禁乳,并要转移至温暖干净的牛舍内,减轻胃肠负担,避免受到刺激,加强护理。

    4.1.2 酸奶疗法

    为促使患病犊牛胃肠内的微生物群落及早恢复平衡状态,可口服100~200 mL酸奶,每天1次。如果没有酸奶,可采取口服10~20片乳酸菌素片(每片含有1.2 g乳酸菌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

    4.1.3 助消化疗法

    患病犊牛可灌服100~200 mL人工胃液(由10 g胃蛋白酶、5 mL稀盐酸以及1000 mL水组成),或者灌服由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各10 g以及1000 mL水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3次,连续使用3~5天。

    4.1.4 口服补液盐法

    患病犊牛发生脱水症状后可口服补液盐,即由200 g葡萄糖、35 g氯化钠、25 g碳酸氢钠、15 g氯化钾以及10 L温开水组成。根据机体体况以及脱水程度适当控制口服量,通常体况较好、轻微脱水时,适宜控制在2000~3000 mL;体况较差、中度脱水时,适宜控制在3000~4000 mL;体况衰弱、明显脱水时,适宜控制在4000~5000 mL。如果犊牛能够自饮,采取任其自饮,且不控制用量,直到喝够;如果无法自饮,可通过胃管投服,每天2~3次,连续使用3~5天。

    4.1.5 输液疗法

    如果患病犊牛严重脱水,并伴发明显的酸中毒,要及时采取静脉补液、解毒、强心。

    为缓解酸中毒,可用1000~150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按体重加入3~5 mL/kg 5%碳酸氢钠液,混合均匀后静脉注射。

    如果病犊牛表现出低血钾症状,如精神迟钝、发生轻瘫、腹胀、心音低钝、心律不齐、肠音减弱或者肠麻痹等,可在输液排尿后口服10~20 mL 10%氯化钾溶液。

    如果患病犊牛心力衰弱,可在静脉注射溶液中添加10~20 mL 10%安钠咖,用于增强心脏机能。

    4.1.6 中药疗法

    取30 g焦山楂、30 g炒麦芽、30 g炒陈曲、15 g党参、15 g厚朴、30 g鸡内金(炒焦)、9 g莪术、9 g三棱、15 g砂仁、15 g茴香、9 g草豆蔻、15 g炮干姜、15 g炙甘草,全部研成细末,每次取20~30 g药粉,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患病犊牛灌服,每天2~3次。

    4.2 加强饲养管理

    4.2.1 合理饲喂

    新生犊牛要在出生30 min内吮吸4 kg初乳,这是由于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母源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白蛋白),是建立被动免疫系统的唯一抗体来源,且母牛产后30 min内分泌的初乳中抗体水平最高,之后逐渐降低。

    另外,犊牛饲养要采取“三定”原则,即定时、定温、定量。一般来说,犊牛每天的喂奶量适宜控制在4~5 kg,要求根据体型大小适当增减,原则上每天的喂奶量应控制在体重的8%左右,因此犊牛喂奶前最好使用专业设备称重,避免出现过饥过饱的情况。

    4.2.2 注重舍内环境卫生

    舍内环境要采用适宜的方式净化,减少空气中所含的微生物量,特别是致病微生物,避免犢牛感染发病。目前,普遍采取加强舍内消毒和通风的方式。舍内消毒可采取薰蒸消毒或者喷雾消毒,其中薰蒸消毒会造成较大刺激性,禁止带牛熏蒸,喷雾消毒常常不均匀,还会增大舍内湿度。另外,牛舍应定期清理,确保环境的安静、卫生,保证饮水、饲料干净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