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图”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朱慧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运用画图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引发画图意识、运用画图策略、借助画图对比三大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画图 数学思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为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必须要自主完成思维活动的建构。这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的关键前提在于激发学生潜能,不能只教授理论层面的数学知识或者原理,而应当强化自主建构意识,使其可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般方法,实施自主学习行为。因此,巧借“画图”的方式,不仅可以顺利渗透画图思想,还能够实现灵活运用,使学生快速而高效地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引发画图意识,激活数学思维

    数學画图与美术画图存在本质区别,数学画图不可缺少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正确的画图方法,既要有效激活学生的画图意识,也为其自主画图搭建良好的平台,从而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年级“加减法的应用”时,是这样引发学生的画图意识,并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的。

    (一)唤醒已有经验,孕伏画图策略

    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以下问题:

    1.有一排小朋友排队做操,女生有8人,男生有5个人,合计多少人?

    2.有一排小朋友排队做操,排在我前头的8人都是女生,排在我后头的5人都是男生,合计有多少人?直接列式计算,能够画图表达更好。

    (二)激发画图需求,体验画图策略

    1.呈现问题情境:一排小朋友排队做操,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这队小朋友有多少人?然后出示以下导学任务。

    (1)认真阅读题目,从中你能够发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

    (2)在这个问题中“我”是谁?

    2.引导画图分析

    (1)前面有9个人,后面有5个人,这些信息分别代表怎样的含义?

    (2)在前面的9个人中,是不是包括“我”自己?那么后面的5个人呢?

    3.借助画图审题

    (1)通过之前的分析,怎样列式表达?用9+5计算总人数,行不行?为什么要加1?这个1指向的是谁?

    (2)如何借助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

    (3)如果不列算式的情况下,你会如何画图?

    在已知条件中,前面9个人和后面的5个人都可以用○表示,每一个○代表一个人,而其中的“我”则可以用□表示,由此可以得到○○○○○○○○○□○○○○○,通过画图可以发现,这个队伍中的小朋友总人数为15人。

    (三)灵活运用画图,培养解题策略

    1.展示拓展练习:从前面数我排在第9位,从后面数我排在第5位,这队有多少人?

    2.分析以及对比:从前面数时,我排在第9位,说明我的前面有8个人;从后面数时,我排在第5位,说明在我的后面有4个人。实际上,这和之前的练习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图形表示就是:○○○○○○○○□○○○○。

    在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下,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分析题目把握关键信息,还能借助画图替代其中的事物,展现其数量关系,不仅实现了对抽象数字的转化,而且呈现出更为直观的表象;既有助于促进画图思维的发展,还能够根据图画中的直观提示再次回归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简化表达。而教师也能够顺利完成方法的渗透以及引领,同时还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数形结合教育,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画图策略,培养数学思维

    画图思想的应用极其有限,主要局限于解题中,所以,只有突破这种狭隘的教学思维,才能够将画图思想渗透至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如,可以借助画图理解数学概念,也可以分析数量关系,还可以此建构不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等,从而全面提升其应用效能。

    (一)运用画图策略,找准解题关键

    画图教学能够为数学学习提供便捷,使具体的学习过程更轻松、更高效,还可以使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快速高效地寻求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教师也可以借助画图实现有效的教学辅助。

    例如:A、B两城距离60千米,甲骑电动车从A城前往B城,出发一小时之后,乙骑摩托车从A城前往B城,已知摩托车车速是电动车的两倍,而且乙早到0.5小时,如何求电动车车速?这道题中所涉及的条件非常复杂,初看此题时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因此可以引入路程绘制图,借助较粗的线段表示行驶路程,也就是A、B两城之间的距离。采取画图的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即路程相同,这样就能够顺势联想到“需要依靠速度的区别寻求时差”,进而就能够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借助简单的绘图能够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运用画图策略,突破解题难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当科学灵活地运用画图教学法,这样就能够改变原有知识的模糊抽象状态,也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小学阶段,与线段相关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画线段图有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例如:有一根长度为13米的竹竿,第一次截掉7米,第二次截掉1.5米,这根竹竿缩短了几米?针对此题的解答,如果不选择画图的方式,很多二年级学生很难发现关键信息,所以,此时是引入线段图的最佳时机。首先,画一条较长的线段,以此代表竹竿,然后在线段上分别标出前后两次被截去的7米以及1.5米,最后将剩下的部分标成醒目的红色。在学生面前,剩下的红色部分就形成了直观且显眼的图像,使学生能够明辨其间的数量关系。又如例题:图书室里有漫画书50本,故事书是漫画书的两倍,故事书比漫画书多多少本?采取线段配图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其间的数量关系,寻求更便捷的解题方法。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引入画线段配图,还要鼓励学生自主画图解题。

    三、借助画图对比,提升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实践中,拓展和延伸环节在其中占据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而且能够使学生自主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了解概念本身,深入触及知识本质。在引入图形之后,还可充分利用其直观形象的典型优势,就其外在表象展开对比和关联,这样学生的收获必然会更加丰富。

    以统计图的教学为例。小学阶段所涉及的统计图,既包括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还包括扇形统计图。为了使学生在这三者之间建立关联,可以巧妙利用画图的方式,为其呈现三种不同统计图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就此展开对比:在条形统计图中,一般会选择某一个单位长度,代表相应的数量,然后就能够将题意中的数量转化为不同的直条,再按照相应的顺序对直条进行排列;在折线统计图中,也需要借助单位长度,用于代表相应的数量,但是需要根据数量的多少描绘各点,再将这些点依照相应的次序进行连接,这样就会形成一段折线,通过上升和下降分别展示数量在增减方面的改变;在扇形统计图中,会选择借助一个整元代表总量1,在圆内所绘制的不同扇形分别代表这部分数量在总量中的占比。在条形统计图中能够更直观地展现数量,而折形统计图不仅可以展现数量,还能够呈现出数量的改变及其发展趋势,在扇形统计图中则着重突显的是各部分和总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借助画图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形成直观感知,准确把握这三种不同图示各自拥有的优势,了解其异同,而且可以基于比较等方式,深入触及概念本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图示,全面提升对这三种图式操作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画图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灵活性以及艺术性的特点,必须要结合实践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图方法,才能推动灵活运用,真正点亮学生思维之火。

    参考文献:

    [1]张长梅.试探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之道[J].数学教学通讯,2015(34).

    [2]丁美玲.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8(08).

    [3]张卓.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策略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