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力行青年志 共抗疫情显担当

    胡晓澎

    

    在选择中坚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中国近现代史深刻证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这条正确的中国道路来之不易,它关乎党的命脉、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作为90后、00后的青年人,同样面临着选择。或许就每个青年个体来说,选择的方向会有所差异,但只要将这些不同的选择汇入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大潮中,就能够迸发出磅礴力量。

    1918年,25岁的青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在博览群书、拜访名师后,受共产党宣言的感召逐步转变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74年,20岁的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窑洞中,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写了10份申请书,从而更加坚定了人生目标。这些当代青年心中的领航者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凝聚了初心,确定了终身的选择,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理想信念。面对新冠病毒疫情,我们看到新时代青年视疫情为召唤,视奉献为光荣,用行动夯实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决心。在战疫一线,青年人递交的一份又一份饱含家国情怀的入党申请书、请战书,正是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坚定的真实展现。

    据《光明日报》在疫情期间针对90后和00后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8.5%的青年赞同“战疫斗争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98.3%的青年赞同“战疫斗争使我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疫情发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承担责任的党。在武汉短时间内建成的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提高了重症病人的治愈率;全体14亿中国人民听从党和政府指挥,自觉居家隔离,为在短时间内有效阻断疫情在中国传播和对外扩散提供了可能;紧急动员全国其他各个省市330多支医疗队、数万名医务人员和大量医疗与生活物资紧急驰援武汉和湖北;动员19个省市对口驰援湖北除武汉以外的各市,团结协作,共同打响湖北疫情歼灭战。充分有力地证明制度优势是战胜疫情的最可靠保证,使青年学生真实感受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增进制度认同,把制度认同植于心、化于行,坚定制度自信。数据与事实相互印证,经过此次疫情,青年人在价值层面对国家深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青年中具有广泛而深厚的思想基础。

    在逆境中书写共抗疫情的责任担当

    人类从历史中走来,一直不缺少和灾难斗争的经历,比如当洪水地震、火山喷发等突然来袭时,会采取团结起来的方式和灾难相抗衡,从而形成强大的意志力。但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却发现,越是聚拢就越是会导致疫情传播。因此战胜疫情需要有很多人宅在家里,更需要最有勇气的人站出来,保证病人得到救护,维护社会秩序,从事防疫排查,开展生活保障。

    在疫情严重时,许多90后00后的医护人员毅然奔赴防疫一线,他们的选择虽然一部分是社会分工的责任感和对职业道德的遵循,但更多的是他们已经超越了生命个体,是在理想信念的驱动下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使命。也正因为有像他们这样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的个体在奉献和引领,国家才能在面对重大危机和挑战时,依旧良好运转。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东湖新城社区考察时,曾鼓励青年:“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

    据统计,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不仅是医护人员,参加到这场抗疫斗争中的年轻人更是不计其数,几乎每个青年人都在默默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面前,任何地方都是斗争一线。在基层一线值班值守、边境巡逻、辗转多地募集物资、社区防控知识宣传、义务为居民买菜、给医务工作者送上热腾腾的饭菜……我们经常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守望相助,他们责无旁贷;齐心抗疫,大家倾力相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据《光明日报》的调查显示,在未参与到一线防控工作的青年人中,除每日配合社区防疫工作和坚守岗位外,有43.6%的青年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守护家园,他们责无旁贷;齐心抗疫,大家倾力相助。这样难忘的经历让他们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用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这都是在用爱与责任诠释青春的力量。

    在践行中夯实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

    2019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活动,以强大的爱国主义凝聚力,开展了一场14亿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时代在发展,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怀从未逝去,反而在艰难困苦中释放出强大力量。

    一路走来,中华民族始终以雄赳赳气昂昂的民族气节,迎接苦难、挑战不可能,战胜了一次次困苦,迎来了一场场胜利的欢呼。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气魄,从未被任何一次、任何一场苦难所摧残,反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凝聚民族精神,坚强意志,激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奋斗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儿女们在一穷二白中建立起了幸福美丽新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股来自民族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正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许与实践,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磅礴动力,凝聚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如今的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谋划中国伟大复兴的未来,一个富有朝气、富有拼搏、富有时代创新精神的中国正阔步向前,爱国主义精神是前行的支撑,是伟大复兴征程上的精神引领。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这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怀,在国家和民族经受磨难中得到打磨和激发,从磨难中奋起。事实证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反而瞬间激发了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新的时代赋予青年一代新的历史使命,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需要磅礴的新力量。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了90后,甚至是00后的青年一代,以一种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忘我地投身疫情防疫之中,展现出了中国青年一代不负青春、不负国家、不负人民的爱国情坏。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还需要战胜许多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险挑战的考验。人生不过几十载,青春更是需要倍加珍贵的大好年华。青年的青春时代如果缺少了爱国奋斗的精神感召,那么青春的成色和分量、人生的价值和境界也就难以升华。我们相信,未来的重担青年人必将扛起,他们也定不会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在奋斗中锤炼复兴民族的过硬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胜疫情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只有勤学奋斗,增长才干,才能用科学精神和专业本领保护我们想保护的人。青年要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

    疫情暴发初期,一条“你的专业可以为抗疫做什么?”的提问,登上了微博热搜,除了专业的医护人员,那些看似跟医学无关的行业,无论是城市规划、土木工程还是英语、艺术、软件开发,都汇聚成了最强抗疫力量。时代为青年施展才华、展现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青年掌握过硬本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变局加速演进期,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面对疫情,面对未知,新时代中国青年视科学为利器,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掌握科学,在科学防控中检验所学。在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有一群青年,他们日以继夜地攻克科研难关,为打造“国之重器”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他们是平均年龄33岁的“嫦娥”团队和“神舟”团队、他们是平均年龄35岁的北斗团队。90后研究员王萌萌作为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团队骨干之一,参与研制成功可以实现快速检测的试剂盒。随后,她又参与了病毒检测物联网平台和病毒检测芯片的研发,解决检测系统在基层应用的困难。正是无数个像他们这样中国青年的不懈拼搏奋斗,才有今日中国的蓬勃生机,才有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奔跑前进。

    历史前行的车轮从未停止,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激荡于胸。青年一代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青春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担当,在有本领、有担当中,赋予新时代新的曙光。实现强国伟业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在實现中国梦的新长征中,我们有理由、有信心相信我们的青年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勇挑重担,让美好青春在拼搏中绽放美丽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