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积累初探

    周丽琴

    

    摘 要: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素材与材料的积累与运用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初中阶段是学生巩固基础、建立良好语文学习素质的关键时期,但目前对于语文积累的策略缺乏必要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在当前教学急功近利现象严重,课堂上只重视讨论环节,课后只重视习题练习的情况下,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一直处于落后的水平,传统的语文积累停留在背诵默写层面,当前的情况令人担忧。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开展提高学生积累能力的教学策略,在分析现阶段初中语文学生积累现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旨在借助本文的研究,为同一行业其他对象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实践; 积累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021-002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学生积累现状

    (一)基于学生角度

    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不难发现,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初中语文教育和教学现状逐渐转变为现实的和功利的[1]。老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过度追求应试教育的高分与升学率的情况,又因为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不明显,进步缓慢,学生对语文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中考要求总成绩,而不是单科成绩,再加上大部分中学教育者关注外语和数、理、化的教学,渐渐地,语文学科的地位下降,语文在有的学生心目中便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2]。

    根据我国研究者刘海涛所做的一项统计调查,可以了解到,我国中学生花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30%,花在数学等理科学科学习上的时间超过半成甚至更多,而反观语文学科,学生不重视,认为语文科目无需要多花费时间学习[3]。长此以往,语文学习的时间被大大挤压,更不要提课外关于语文综合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巩固。

    (二)从教师的角度

    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普遍存在重课内、轻课外的严重问题。对于老师来说,“考什么便教什么”成了目前主流的“唯一法宝”。教师只局限于教材中的百十篇传统名家名篇的教与学,他们不寻求机会,未能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学习。或即使有课外学习,也没有给出正确而具体的指导,导致其放任自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之间脱节。此外,一些初中语文教师重视理性分析,轻视语言的积累、语言使用的品味和感知,轻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强调理性分析,教师对于文章形式的分析是详尽而具体的,但是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入的阅读和熟悉,缺乏语言使用的品味和感知,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二、初中语文提高学生积累量的策略

    (一)根据计划有序开展积累教学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考虑到现阶段学生的无序积累学习状态,教师有必要转换策略,根据计划有序开展积累教学。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尝试遵循课本各单元、主题,推荐的名著,制定相应的主题阅读,名著阅读,文摘和写作训练计划,使学生初中三年的学习可以科学有序地进行,以解决学生不能明确积累什么的问题[4]。教师应注意对初中各阶段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结合每个学生学期的单元主题和心理特点,确定各个年级和时间的学习内容、数量和程度,制定完整而系统的计划,实施科学积累。

    比如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涉及的主题不一,例如第一单元是以《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观沧海》等文章串联起的自然与四季美景主题单元,第四单元是包含《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等具备美好品行的人物章节,第五单元则是《猫》《鸟》《动物笑谈》以及《狼》等动物与生命的主体章节,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主题找到相应主题的文章,然后再推荐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阅读更多类似的主题。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本主题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文学素材及知识的积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课堂辐射与导向功能

    说到积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课外应该进行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正如叶圣陶所说,教科书不过是一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学生的生活,并教导学生积累方法,监督和巩固学生的课外积累,使学生向他人学习[5]。简而言之,应充分发挥课堂的辐射、导向、延伸功能,使课堂为语文的积累服务。

    教师注意把握课前时间,例如三分钟的准备时间,课前三分钟活动是学生自主积累的一块阵地。积累的内容可以包括单词和语言的使用,背诵材料的积累以及第二天的诗歌的积累。这段时间积累的具体内容可以由老师提供,让学生去收集,或者可以是老师在现阶段与学生合作研究积累的具体内容。还可以建议学生在上课前三分钟阅读日记。日记内容可以是围绕教材给出的主题单元,比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单元——“学习描写景物”,让学生贴近生活,选取自己捕捉到的点点滴滴,一点一点地记录下来。之后,在正式授课时、在正式演讲中,班级语文课代表首先组织学生选择班级中的优秀日记本,然后让学生阅读推荐的优秀日记本。该环节不仅可以显示每周的日记写作结果,还可以使这些优秀的日记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学生的日记写作,同时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日记氛围,提高学生的热情进行日记写作,并在别人的优秀文章中汲取经验,加强好词好句的记忆,提高积累量。

    (三)巧妙结合丰富趣味的实践活动

    使用丰富的语言活动来巩固积累的结果,教师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大大提高學生的语言学习热情,间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核心素质,不断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语言素养[6]。

    例如可以借助课堂小型朗诵会的形式。朗诵会是学生积累的展示与情感的升华,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我们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黄河颂》一课时,由于该课程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老师可以专注于爱国诗歌的这一活动上,要求学生为自己准备一首爱国诗,首先参加小组比赛,然后每组选择两名学生参加朗诵决赛。通过声情并茂的话语,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感和语言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将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

    (四)完善监督机制,形成导向作用

    为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毅力和习惯,有必要形成一个固定的监督执行的机制,从而形成指导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成检查机制。每天不断积累,每周检查一下坚持予以反馈情况。可以充分发挥检查学习组组长的热情,分项承包各种积累的检查。二是形成引导机制。积累的目的在于实际使用,为了形成指导,在评估学生的作品时,必须查看学生的作品是否足够合理和灵活的使用累积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引用名言,使用成语,并将积累的内容用作练习,引导学生“发挥最大的潜力”[7]。三是形成活动机制。以积累为目的,协调听、说、读、写,开展各种活动,并将积累的知识用于听、说、读、写。如发起“新闻发布会”、讲故事、现场表演欣赏、交流等活动。可以按班级或年级组举行,以实现听、说、读、写的积累。四是形成考核机制。定期进行积累手册评比,鼓励良好的积累情况,并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

    现阶段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积累能力的教学策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协助解决学生积累量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计划有序开展积累教学。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课堂辐射与导向功能,巧妙结合丰富趣味的实践活动。最后还应该完善监督机制,形成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只有不断总结并反思,才是促进学生积累能力提升与积累量增加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双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J]学周刊,2020(06):121

    [1]吴晓华.浅谈初中语文语言积累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54-55

    [3]刘海涛.初中语文作文材料积累与运用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4]崔元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74

    [5]徐佑国.探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9):21-22

    [6]凌秋月.集腋成裘——初中語文知识积累之浅见[J]亚太教育,2016(05):200

    [7]雷士超.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