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外周血RDW与NLR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赵东 雷红华 张丽平

    

    【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外周血的RDW和NLR变化以及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入的脑梗死患者31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31例、健康体检人群31例,分别对三组实验对象进行RDW与NLR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显示,脑梗死患者的RDW与NLR数值高于短暂性脑缺血以及健康对照组,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RDW与NLR数值则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发病后,外周血内的RDW与NLR会出现明显增长,并且其严重程度与其数值呈现正相关,故而RDW与NLR可对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发作状况起到提示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RDW;NLR;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8..02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更高[1]。短暂性脑缺血在临床上被认为属于一种不稳定的高危状态,现代临床研究发现,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出现脑梗死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炎症不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炎症与患者体内不稳定,斑块的产生也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如果患者体内的不稳定斑块出现破裂,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且持续的脑缺血,进而诱发患者出现脑梗死的状况。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已经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或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死亡的强预测因子,该指标能够良好的反应患者机体内部存在的潜在炎症状况。RDW是衡量红细胞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部分临床研究认为RDW与NLR对于脑梗死的诊断能够获得一定的意义[2]。本次研究探究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外周血的RDW和NLR变化以及之间的相关性,以下为实验过程和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选我院中收入的脑梗死患者31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31例、健康体检人群31例;脑梗死患者的年龄52~76岁,平均(63.8±6.1)岁,患者男13例,女1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年龄50~75岁,平均(61.9±5.6)岁,患者男15例,女16例;对照组体检者的年龄49~78岁,平均(64.3±6.8)岁,患者男17例,女14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基本资料纳入研究并接受体征检测,确认符合临床疾病;患者可耐受本次实验中各项操作;患者基本资料录入数据库可接受调取;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因主观因素无法参与后续实验或无法耐受实验操作;患者处于疾病恢复期或在接受实验前3个月接受过其他实验;患者家属不同意本次试验。

    将患者资料录入Excel表格后进行资料分析,我院统计学人员分析患者资料,确认患者资料可比其良好后录入研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实验对象均于本周第一次血液透析前抽取静脉血3 mL。对其进行血液化验,测定患者血液中的RDW、NLR数据,对两组试验对象数据进行记录后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统计数据由医务人员进行记录,将其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21.00 For Windows后进行整理分析,数据选择x2、t进行分析,确认计算结果P值与0.05关系,若P<0.05则说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2 结 果

    在实验结果中显示,脑梗死患者的RDW与NLR数值高于短暂性脑缺血以及健康对照组,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RDW与NLR数值则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TIA主要是指患者脑动脉一过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能损伤性疾病这种病症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而在目前临床上将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调查中发现大约有80%的卒中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在急性脑梗死以及TIA 的发生机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动脉粥样硬化是在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引发的一种高度特异性细胞分子反应的慢性炎症过程,这种病理表现与患者体内动脉壁内皮损伤或低密度脂蛋白聚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炎症则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来说极为重要,全身炎症反应会增加,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而白细胞能够有效反应患者体内的炎症状况属于一种特异性的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在患者缺血发生时,则会聚集于患者的缺血部位,并在局部释放炎性因子,例如蛋白水解酶或自由基,这些物质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RDW是反映红细胞抑制性的指标[3],若患者存在慢性或进行性炎症,患者体内的RDW数值则会明显增高,而高水平的RDW数值有增加疾病特异性死亡率的作用。NLR则是一种简单的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标志物,这种标志物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提示独立预测因子。将两种指标联合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能够明确短暂性脑缺血和脑梗死的病情,对于患者后续诊断和疾病的治疗来说有积极意义[4]。

    综上所述,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发病后,外周血内的RDW与NLR会出现明显增长,并且其严重程度与其数值呈现正相关,故而RDW与NLR可对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发作状况起到提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 丽,戴海琳,唐 旭,杨月君,孙坤钰,余 兰.ABCD2评分联合MRA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OL].成都医学院学报:1-8.

    [2] 廖国平,刘 妙,莫敏如.Lp-PLA2、S-100B蛋白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20,41(03):598-599.

    [3] 刘 斌,李梦雨,董亚楠,吴小坤,王雅楠,任 伯,李世英.ABCD3-I评分联合炎性和凝血指标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01):52-55.

    [4] 刘海颖,孟爱国,曾小芳,李 宁,石 峻,赵俊暕.腦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外周血RDW与NLR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9,34(02):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