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的融合策略

    赵婷

    [摘要]本文围绕当前我国燃气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融合日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探究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营造企业安全文化,进而提升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燃气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安全生产;燃气企业;融合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的关系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因此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其中,和谐社会的建设尤为突出。而和谐社会既需要法治来稳固,也需要德治的配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德治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加强各行业企业的思想政治有利于和谐社会整体建设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者是“人”,接受者也是“人”。只有提高了人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为企业的安全、健康、高效发展做出贡献。

    二、思想政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思想意识因人而异,这就使得人们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的立场和思想问题,使人们从各种谬误和偏见中解放出来,不断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的认为企业安全工作也是经济工作、企业发展等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安全重于泰山,有“人才”才有企业更好的发展。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建设工作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把握住实际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的本质,从思想、意识形态上统一全体员工的认识,培养一支勤政廉政的领导班子和吃苦耐劳的员工队伍是发展经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全面考虑员工思想的多样化,又要注意到员工思想的特殊性,并坚持两点论与一点论的结合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三、如何在燃气企业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有效融合

    1、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企业安全文化。相对于燃气企业的大量员工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占少数,这就使得对企业员工乃至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营造企业安全文化?首先,必须要树立起企业的安全意识,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进而在燃气企业内部营造出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环境。其次,要引进有着良好思想政治意识及知识的人才,以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氛围,形成健康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2、用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渲染安全生产氛围。要想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就需要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构建、渲染安全生产氛围。首先,可以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形式,如座谈会、问卷调查、企业报刊、网络等,对员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应急演练自救措施教育等活动,或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等活动。此外要建立完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沟通机制、预警机制和考核机制。或是通过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以及维护其合法权益来开展新时期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出台一系列关爱职工和激励职工的奖惩制度,采取有效的举措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性收入,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以企业安全为主题的征文、(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进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建设中来。最后,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企业可以在内部评出一些安全模范人物,树立典范,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员工向榜样学习,共同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

    3、加强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术水平。营造企业生产安全氛围离不开高素质企业员工的努力,这就需要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避免企业安全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要传授员工应对突发状况(或事件)的方法,提高员工解决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4、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重点。燃气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把重点放在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上,要推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把员工的生命放在首位。既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又要保证日常生产的安全,充分发挥员工在生产各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生产中的方法创新。燃气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因循守旧,而是应该随时代的大潮,与时俱进,并立足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基础上结合生产进行创新。除了要坚持经过实践检验并取得大众认可的企业职工一岗双责制度外,企业政工人员也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深入一线岗位了解情况,切实考察基层员工身边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予以及时改善,充分满足其需求。

    结语

    新时期,燃气企业必须要坚持安全生产和思想政治工作两手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生产中的优势与作用,为实现燃气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出最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编.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