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发展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马君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特点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呈现多样化,党建工作内容日益复杂,学分制对高校党建改革有一定冲击,社会新时期,高校学生具有新特点,高校在大学生党建教育管理体制方面也应该积极进行创新,积极改进创新大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把握好党建工作的前进发展方向,使其更加具有活力与无限生机。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党建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精英,是国家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栋梁,高校同时也是思想文化集散之地,常常会影响社会思潮的走向,高校党组织具有吸纳新生党员力量的作用,也体现了党在高校全部工作的基础。社会发展新时期下,我国在社会结构及生产关系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多元的变化,给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向系统性、创新性等方向发展,为我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及建设者做出贡献,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基于高校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教育规划、及师生需求,积极进行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分析。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特点分析

    (一)大学生意识形态呈现多样化

    我国社会处于发展新时期,也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也表现出多样化特点,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更加具有开放性。社会开放性不简单单纯地表现为物质交换,更多地表现为多种制度、不同文化及价值观的交错、碰撞与融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及社会实践经验等还是比较缺乏的,非常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方向。社会在处于转型期时,文化呈现出传承的断裂及传统权威的瓦解,学生面临多元化意识形态难以选择。

    (二)党建工作内容日益复杂

    我国高校在办学方面更加开放化,学生的个人本位、利益本位及权利本位等思想观念更加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日益推进,城乡二元结构下导致多数大学生不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我角色定位模糊,自身生活、学业及就业压力增大,思想心理上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给高校在新时期大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使得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化。

    (三)学分制对高校党建改革的冲击

    高校学分制不受专业、年级界线等方面限制,而高校学生党组织设置常常与学生行政管理基层组织较为一致,是一个自上而下构建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从上到下依次是学校党委、学院分党委、年级学生党支部及班级党支部,学校党组织建设与学分制出现了脱离,两者工作不协调,这极大地削弱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及堡垒作用。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工作外部环境分析

    当今社会新时期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及科技呈现出飞速发展趋势,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多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及精神力量相互交织,社会上一些错误、落后的思想价值观通过现代化手段进行广泛传播与渗透,增加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难度。我国在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改革之后,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处理难度加大,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化、多样化,思想政治领域常常出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噪音,人们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出现了较为深刻变化,一些腐朽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给部分人带来了消极影响,不利于高校党建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社会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面发展带来了较深刻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工作状态及生活方式也受到了较大影响,网络现在广泛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也是师生获取信息、与外界开展交流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但是网络信息具有虚拟性、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及开放性高等特点,容易使大学生因受大量信息影响,致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工作内部环境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近几年来扩招人数急剧膨胀,高等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发展,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人才队伍增长幅度却落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而且党建工作具有口径宽、事务多等特点,因此其队伍力量薄弱、党建工作专业化程度低,加之我国一些高校还普遍存在的多种学制、多种管理模式并存及一校多区、一校多制等特点,高校内部组织机构及行政管理体制不相适应,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个性特点。

    三、社会发展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管理体制分析

    (一)建立培养与考察新党员的机制

    社会发展新时期下,大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必然会遇到较多新情况与新问题,高校党建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对高校新党员数量及质量、政治素质及业务素质、培养及考察等关系处理好,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新党员培养与教育工作流程与新机制,更好地将高校中那些品学兼优、政治思想成熟的青年学生收入党组织中。大学生被吸收入党之后,高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依据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特点,在学校灵活设置大学生党支部,党支部设置应该灵活、分层推进,要不留空白。将大学生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主体,锻炼学生党员的社会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将支部建立到班级内部。

    (二)构建大学生党员全程化教育机制

    党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现象,高校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建立关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全程化机制,也就是高校对党员要求在大学全部过程中,应该做到“三个一样”,入党前与入党后一个样、老师同学面前一个样,校内校外一致这“三个一样”,高校在构建全程化教育机制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在政治、思想、学习及工作上为学生树立学习模范榜样,使高校中各方面较优秀的学长对新生进行培养教育,高年级大学生党员进入新生班级,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大一新生解答疑惑。

    (三)构建大学生党建网络互动机制

    现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领域中,网络信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及普及率高的特点,高校党建工作借助网络信息,能够很好地进行网络互动交流、网络时事热点讨论等,高校党支部工作人员也可以借助网络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增强党组织自身建设。

    (四)建立培养大学生党支部书记教育制度

    我国高校近几年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党员队伍也随之扩大,但是高校党支部书记并没有很好很完善地配备好,常常出现几十个学生党员配备一个党支部书记。而且我国高校目前学生党支部书记具有较大流动性,常常由辅导员担任,这些辅导员多数较年轻,工作经验缺乏。高校应该对学校党支部书记定期开展党知识方面教育与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增强党支部书记的修养及政治素养,使其具备统筹协调及指导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能力。

    (五)改进创新大学生党员监督考核制度

    大学生在入党之后,必须以身作则,不仅要自我约束,还要积极接受群众的监督,高校可以在学校各院系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及“党员床位”等,让党员在学生中做好示范榜样,树立党员形象,在思想心理上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各个方面做好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对党员的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党员对学习教育活动的趣味与热情,保证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质量。

    四、结语

    社会新时期,高校学生具有新特点,高校在大学生党建教育管理体制方面也应该积极进行创新,积极改进创新大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方法,不使用单纯政治观念说教及思想意识灌输,将传统单向、居高临下教育管理理念变为双向、师生平等的教育管理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积极找到高校党建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把握好党建工作的前进发展方向,使其更加具有活力与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王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宫淑红,张洁.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3]尹韵公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陈潮光主编.大学生党建工作教程[M].人民出版社,2009.

    [5]蒙红光.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网络化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

    [6]修耀华. 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