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及其影响

    孙国英

    网络语言是指伴随网络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规范的语言都有相应的格式,但网络语言显得非常随意,是现代语言中一种独特的类型,在网络上流传非常广,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

    年轻人是使用网络语言的主体,而青少年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青少年认为网络语言是时尚的代表,因此很多网络语言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流行。还有部分青少年用网络语言、符号、谐音等表达情绪,而这些都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如“酱紫”“男票”等。这些网络用语都包含时尚流行元素,而且因其生动形象,能让社交变得富有幽默感,所以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网络的特点是即时性和快速性,因此网络用语都是非常简洁生动的。例如,一些网民喜欢用简单的字、数字或符号表示丰富的内涵,如“赞”表示支持,“886”表示再见,“囧”表示“尴尬”。

    对于一些不经常接触网络的人来说,许多网络语言会让他们感到不能理解。例如,很多网友常用杂糅形式的网络语言表达隐晦的意思:“1314”代表“一生一世”,“表”代表“不要”。这类语言在网络用语中特别常见,大多是网友在聊天中随机创造出来的。很多语言脱离特定的语境后,会让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例如,“露珠”是对网络发帖人的称呼,“沙发”是指第一个回复帖子的人。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把人与人联系在了一起,但由于聊天是匿名的,网民自身素质也千差万别,某些网民喜欢借助网络进行情绪发泄,肆无忌惮地聊天。这也导致许多网络语言是通俗的白话,还有一些甚至非常粗俗。例如,“恐龙”是网络中形容女生长相特别难看的代名词,“BT”是“变态”的缩写。

    网络对青少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也逐渐成为青少年开展社交的主要方式。但是不规范的语言形式和随意使用的态度,会对青少年的语文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一部分青少年由于语文学习基础不牢固,不能正确辨别网络语言的使用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范,受网络语言泛滥的影响,青少年会在写作中随意使用网络语言。青少年处在学习汉语的最佳阶段,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式产物,对他们的认知能力产生了冲击。

    一是对青少年语言知识的规范学习不利。大部分网络语言特别随意,多是常用语言的谐音、简化、错别字等引申出的词语,这些形式是对语言的错误使用。例如,网络语言中“非常”被“灰常”代替,“人家”被换成“伦家”。青少年长期接触网络用语,会误以为网络用语就是规范的用法,不利于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

    二是对青少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利。网络语言的特点是口语化、通俗化。因为青少年拥有较强的好奇心且喜欢模仿,但是不能正确分辨语言的好坏,这就造成青少年普遍使用粗俗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和书写,不利于其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是对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利。网络语言比较浅显,它与规范化语言是不同的,没有丰富的使用手法,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意思。因此,青少年频繁地接触和使用新异的网络语言后,再阅读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可能会感到枯燥,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会不断弱化。

    为了避免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语文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指导青少年理性看待网络语言。教师要选择合理的引导方法,对待青少年要宽容,不能粗暴地命令他们不接触网络,应引導他们通过网络接触正面的信息。教师要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关怀,并积极疏导,从而使他们分辨网络语言的使用是否正确。

    其次,规范青少年语言用法。语言是青少年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教授青少年正确地使用语言,避免网络语言给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要让青少年学会在不同场合使用正确的语言,培养青少年鉴赏语言的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让青少年理解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之间的差异,明白只有使用规范语言才能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与综合素养。

    最后,合理选择网络语言。尽管网络语言中有各种粗俗的词语,但网络语言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和使用价值。从某方面来说,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可以更好地开展人际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想象力和幽默感。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价值,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语言,发挥网络语言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