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的老年教育载体分层设计与运行策略

    毛建茹+胡丽亚

    【摘 要】老年教育需求旺盛且呈现不同的特征。不同年龄和不同学历层次老年群体对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需求有很大差异。当前我国既有多种类型的老年学校教育,也有依托于公共文化资源的其他类型的老年教育。整体而言,老年教育载体容量有限、发展不均衡,且相互之间衔接和协同机制尚未建立,老年教育整体供给并不能充分满足需求。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有必要对老年教育载体进行分层设计,推动老年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老年教育载体;分层设计;运行策略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7003605

    一、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

    终身教育理念已被广泛认可,相比较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老年群体的受教育需求不再具有功利性,学历文凭、证书资质和职业晋升等目标淡化,系统的学校学习愿望逐步降低。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对教育载体和学习场所需求重心趋向下移和收缩。低龄老年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行动便捷,他们对于学习新知识、发展兴趣、参与志愿活动比较感兴趣,更愿意去老年学校学习或者参与一些学习团体。随着年事日高、精力渐衰,其活动范围逐步收缩,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活动更具便利性。到了高龄阶段,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需要特殊照顾,广播和电视成为主要的信息渠道,心灵疏导和生命关怀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1]

    隨着学历的增加,自主自助的老年教育组织形式更具效率。调查显示,不同职业习惯和学历层次的老年人对于学习课程的需求不尽相同。高学历老人倾向于静态课程,如文学和书法,能够通过持续探究学习,提升境界和修养;低学历学员倾向于动态课程,[2]如健身、歌咏、舞蹈等项目。文化程度高的老年学习者,青睐基于分析和探究的高品质课程以及自主自治的协会式学习环境;文化程度中等的老年学习者更喜欢以知识技能的更新和学历文凭的获得,青睐有组织的课堂学习、短期讲座;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学习者,更喜爱休闲、锻炼和娱乐项目,是社区大众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从内容需求来看,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医疗保健等课程比较受老年人欢迎。参加老年大学课堂学习、兴趣小组、社区组织的知识讲座和在家或居村委学习点看电视广播和远程网络学习都是其学习的主要方式。[3]与老年学校相比,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社区文化中心在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老年学员的学习时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讲座、半年学制、一年学制以及一年以上学制等均有。教育场所有正规室内课堂教育,也有室外观摩、写生、动手操作等。还有很多老年人倾向于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自学。

    老年教育需求与老年文化需求多有交叉重叠。在社区层面,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文化娱乐需求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在一些统计项目中,也将老年人参与社区的一些活动纳入老年教育行列,而社区老年教育也被列入文化活动范围。文化活动和教育活动在实践中难以区分。满足老年教育需求既需要依托社区文化资源开展,也需要学校教育辐射和反哺社区文化。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低龄老人更倾向于旅游等文化娱乐项目;而高龄老人则倾向于通过读书看报来充实休闲娱乐时光。老年人兴趣爱好以室内的、自娱自乐型为主;户外的、参与的和互动型的娱乐活动比例相对较低。喜爱看电视、聊天和读书看报等活动的人数比例较大,下棋打牌和唱歌跳舞比例其次。对于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和经济能力支撑的“高端型”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垂钓、摄影、收藏鉴赏等在普通老年人中的比例非常低。从老年人的文化休闲活动参与情况来看,草坪户外场所、健身点、老年活动中心和社区文化中心的参与率和需求情况均高于老年学校。[5]

    二、老年教育载体类型与特征

    按照教育系统的统计口径,老年教育的载体至少应当包含四级教育网络。省市级的老年大学、区县老年大学、街道(乡镇)老年学校和居村委的老年学习点,以及为老年人提供网络、广播等视听教育的老年远程教育、空中老年大学等机构。此外大量的老年教育载体,广泛存在于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卫生和养老等交汇地带,客观上承担着老年教育的任务。

    1以学校为基础的老年教育载体

    老年教育发轫于老年学校教育。最初的老年大学对生源身份有一定的要求,具有单位或部门福利性质。老干部系统、工会系统、政府机关等创办的老年大学多为事业单位,发展历史相对较长,教学设备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性的教学需求大多可以满足。学校的学科覆盖面较为广泛,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满足退休老年人群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和社会交往等多种需求。此类老年大学具有规模小、生源素质高、财政支持稳定等特征,被视为老年教育中的“精英教育”。进入新世纪,一些老年大学开始向社区群众开放,但总体规模控制依然比较严格。为适应老年教育向全民教育的转型,扩大参与度和覆盖面,老年教育载体重心开始不断下移,区县、社区和街道、居村委等教学点承载了更多发展基层老年教育的任务。与老年大学相比,基层老年教育载体具有就近、便捷和灵活等特征,成为缓解老年教育资源紧张,扩大老年教育基层参与的重要手段。在老年群体受教育需求旺盛的态势下,普及、提高和规范是基层老年教育载体发展艰巨任务。

    普通高等学校在老年教育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依托高校资源举办的老年大学或者学院,被视为高校老年大学,是为高校退休职工提供继续教育的场所。随着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赋权增能以及劳动力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一些高校意识到开展老年教育、服务社区老年人需求是高校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也开始允许和适度支持老年大学在招收本校退休教职工的同时,少量招收社区学员。尽管高校老年大学的受欢迎程度较高,但是很多高校老年大学的规模却在萎缩。自我管理、自筹经费是办学常态,办学经费主要是学费收入为主,政府拨款和其他渠道的经费来源较少且不稳定。这主要受人力资本理论和精英教育思维影响,普通高等教育在我国尚属紧缺资源,适龄青年入学率还有待提高,高校老年大学在教育理念和投入保障等方面受到限制。此外,很多高校主动服务老年教育事业的师资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认识不足,在老年教育的课题研究、教材编写、教师培训、业务指导等方面作为有限。

    远程老年大学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手段。由于其办学的开放性、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学习人群的大众化以及办学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老年教育系统中的一支新力量。远程老年大学坚持公益性、开放性等原则,教育经费基本上由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为主。相关的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资源传播等费用多列入教育部门预算。与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形式相比,远程老年大學虽然能够跨越时空提供教育,但具有技术和设备依赖等特征,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以上特征既区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又与传统学校教育形成互补效应。

    2依托公共文化资源的老年教育载体

    公共图书馆满足了部分老年人自主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在城市,一些公共图书馆开放资源,定期举办公益性学术活动,针对老年群体开展的系列讲座、阅读服务等,客观上满足了老年群体学习的需求。这些图书馆为服务老年读者,开辟了优惠、优先、上门、委托代借等服务形式。还有很多公共图书馆,专门为老年阅读增添辅助设备,如老花镜、放大镜、老年专用桌椅、坡道、防滑条、医疗箱和轮椅、大字阅读设备、电子助视器、电子阅读软件等。上海市图书馆启动了“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这些便利的服务为老年读者提供了便利。有研究发现图书馆老年读者中也存在娱乐休闲型、专业研究型和应用技能学习型等不同的兴趣需求类型。[6]

    非正规的学习团队延伸和巩固着老年学校教育效果。所谓老年人学习团队,是由“老年人自发形成、自愿参与、自我管理为特征,具有以有组织、有指导、有稳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三有三定形式,借助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科普法制、时事政治等学习载体开展活动的非正规教育组织”。[7]老年学习团队通常有三种类型,即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自发组织的团队,依托街镇老年学校或居村委办学点而形成的组织引导型团队和老年学校“毕业生”学校教育延伸型团队,[8]老年学习团队是老年学校课堂教育有益补充,因其机制灵活、时间自由、便利等优点,逐渐蓬勃发展。

    “互联网+”教育载体将缩短代际间的信息鸿沟。老年教育发达地区已经建立了“互联网+老年教育”的模式,为老年学习建立专门的通过“手机微信、平板APP、电脑网站”多种电子设备学习的模式,将纸质书、电子书、多媒体课件和移动微资源等结合起来,形成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终身教育推进模式,[9]缓解老年大学办学资源紧张的局面。“互联网+”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但是引导老年人参与网络教育的措施还远远不够。全国有超过八成的老年人群上网经常或偶尔遇到困难,缺乏网络知识和技能操作复杂等导致老年人群互联网使用比例较低。从学习场所角度来看,“中老年人主要通过自学或亲友教授使用互联网”,而社区和培训班学习的占比尚不到7%,在社会帮助老年人使用新的信息技术方面作为远远不够。[10]有组织地对老年人进行网络知识和技术培训还比较少,多角度的老年人网络学习培训以及网络学习资源使用宣传与教育力度有待提高,在信息化日益发展和各行各业都进入“互联网+”的情况下,消除因年龄而造成的信息差距与鸿沟非常重要,老年教育不仅要丰富网络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老年人的信息技能和素养。

    三、问题与挑战

    老年教育正迈向全民教育。教育系统内载体承担着老年教育“专业化”发展的任务,而更多的普惠性、公益性和大众化的学习需求,需要由更广范围的社会载体来参与提供。目前老年教育仍被割裂在各类教育系统之外,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地位不同。[11]老年教育载体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失衡,管理体制有待理顺,而且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建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等内容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老年教育载体不足以承载老年教育需求增长规模

    我国已经形成了多部门和多种形式发展老年教育的格局。截至2014年,我国拥有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等教育机构近6万所,在校老年学习者700万左右,还有上千万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12]一些地区将机构建设作为老年教育发展的重点,通过推进老年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增加校舍面积和专用功能教室建设来扩大老年教育机构的规模承载量。老年学习者也认为需要增设老年活动场所和老年教育机构。[13]尽管政府已经对老年学校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且不断加大投入,但是“在老年教育中作为主导者的老年大学覆盖面依然很有限”。[14]成都市老年大学平均入学率为7%。市级、区(市)县的老年大学招收学员规模已经成倍增加,但是与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基数相比,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仍然异常紧缺。[15]在广西南宁,老年大学同样供不应求,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和教育投入的限制,老年大学入学门槛变得异常紧张和严格。“再学习需求”已经成为政府项目,2011年,广西投入近两亿元建设广西老年大学和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项目,为广西退休干部以及更多社会老人提供娱乐、学习和休闲的场所,由于老年人规模庞大,预计难以惠及更多的普通老年人。[16]2013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只能解决3.35%的老年人的就读需要。而上海、福建、广东、南京等地的随机调查显示,有20%—25%的老年人有愿意参加老年学校学习。[17]显然,以学校为载体的老年教育供给增长速度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2优质教育资源紧缺与基层老年教育资源闲置现象并存

    各地频繁出现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表象是老年教育供给不足,实质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座难求”学校多是优质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方。经费来源稳定,师资力量和设备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作为老年人向往的学习场所,由于没有学期和学习制限制,老年学员毕业率较低,生源流动性差又加剧了“一座难求”现象。另一方面,县级和社区内相关的老年教育设施却仍然存在大量的资源闲置的情况,社区教育项目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相对较低。一些社区老年学校和街道老年教学点由于缺乏特色、师资薄弱、设施落后等门庭冷落,这些成为基层老年教育载体面临的困境。另外,优质老年大学对基层老年教育业务指导和管理辐射不足,也是其参与率低的主要原因。

    3各类教育、教育载体之间相互衔接和协同机制还有待完善

    “重视老年教育”已经列入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但是,从老年教育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还没有系统的规划。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的缺失,导致实践中老年教育行政管理体系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当前的各类教育载体的办学主体和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包括老干部大學、老龄委老年大学、退休职工大学、高校老年大学,区(县)、街(镇)、社区、居(村)委的老年学校、教学点,民办的老年大学等。全国宏观层面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地方老年教育管理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天津老年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些省份设立老年教育领导小组(或者老年教育委员会、工作小组);另一些省份则规定由教育行政部门来进行管理,还有一些地区管理归口在文化部门。[18]甚至一些省市级老年大学被赋予了双重职能,既是独立的办学主体,对外招生,同时承担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功能。县级层面,老干部、教育局、老龄委、民政局和人保等部门业务都与老年教育具有关联性,落实到街道层面,党委、民政、文教卫生等都参与老年教育的基层教学点管理。老年教育从上到下都形成了多部门多主体管理的格局,此种体制能够调动多部门的办学积极性,形成各类教育载体独特的办学特色,但缺乏统一管理而导致业务指导、资源投入、管理规范等责任主体缺失,不利于各类载体的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

    此外,社会公共教育和文化资源参与老年教育的机制还不够畅通。一些高校、职业学校、文化科技场馆、体育馆以及相关运动设施等广义上的教育和文化资源,向老年人提供的便利性服务还不够。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和一些养老机构,更多关注助老和养老,教育功能尚未受到重视,很少能够开具有吸引力和针对性的课程,供老年人选择和学习。信息网络资源、广播、电视、移动设备等老年教育内容相对贫乏,民办老年教育几乎空白,[19]客观上不利于老年教育多样化、差异性发展。

    四、老年教育社会载体分层设计及运行策略 综上,各类老年教育载体均有特定功能,同时也自身局限。老年人受教育愿望增强,老年教育势必与时俱进,各类载体的功能定位需要更加明确,相互之间也要增加加强协作和衔接,从而满足日益多样的老年教育需求,支撑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系统规划和布局老年教育载体的功能类别

    政府应当建立起相互协作和责权明确的老年教育管理体系。对各类老年教育的载体进行统筹规划,促进老年教育的和谐发展。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将老年教育载体规划和发展纳入教育事业统一发展职责;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组织,完善宏观管理体制,使得各类老年教育载体发展都能够在制度框架内进行探索和获得政策支持与保障;制定老年教育管理政策,对老年教育进行立法,规定各类教育载体的功能定位和业务类别,尊重区域差异性和老年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将老年教育社会载体进行分层,兼顾不同类型老年人权益和需求的保障和满足;建立老年教育社会载体与其他类型机构的衔接与资源整合机制,实现教育、养老和社会保障的有机统一。完善老年教育社会载体的认定和监管机制,保障老年教育的规范性。

    2促进老年教育载体系统内分层

    提升优质老年教育载体的引领和辐射功能。合理引导省市级办学基础扎实、质量较高的老年大学,发挥业务指导和辐射的作用,促进其在老年教育研究、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文化交流等方面对区县和街道老年学校的指导功能,办学方面要立足高探究性、高进取型老年学员的需求满足。

    开放高校老年教育资源。教育系统内老年教育载体需要明确,专业性、学术性和具有学历需求的老年教育由高校老年教育机构提供,在高校教育范畴之内,适当增加老年教育内容,尝试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混龄班级,接纳老年人进入高校,高校可适当改善和增加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设备,减少老年人参与学习的歧视和障碍,而不需要对课程的难度和授课方式进行较大的改革。

    拓展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框架下,社区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结合退休老年人时间充裕的特点,加强社区教育的老年教育功能,将社区建设成为老年教育活动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实现社区老年学校、社区学院、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在线学习网站、移动学习资源等多种载体为老年人提供贴近生活和随时随地的学习内容,将社区学习融入老年人的社区生活。

    提升基层教育载体的吸纳和服务功能。下移老年教育工作重心,逐步实现老年教育基层办学点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有机融合。基层办学点要尊重老年群体学习融于生活的状态,着力提升基层办学点的服务功能,更加关注高龄老人和休闲娱乐健康型需求的老年人群,促进其参与便利性和普及性文化娱乐学习活动其中。

    充分挖掘远程老年大学的优势。远程老年大学重在开发学习资源,构建课程开发、管理与配送系统,针对自主性较高、掌握一定上网技能的人群,满足他们在线学习的需求。

    3加强系统外部资源的互动与共享

    拓展民间老年教育资源。支持民间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老年教育事业。民间老年教育资源具有更加灵活的机制,同时由于其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够与老年教育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关注老年人的特殊学习需求,与正规的老年教育载体和公办的教育机构之间形成互补作用,丰富老年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当营造民间资源参与老年教育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在老年教育系统外部,加强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建立高校、职校开放机制和中小学场地设施共享机制,探索校园与社区的融通机制。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框架下,开放室内室外运动场所、图书馆、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美术馆、科技馆等场地和设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明确运行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奖励措施,加强市民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与资源共享,提供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设备和设施,引入助老学习志愿者队伍,帮助老年群体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多途径满足自身学习需求。

    4大力开发基于信息化的教育载体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老年教育载体形式。重点提高对信息技术用于老年教育的作用认识,加大学习辅导制度,帮助有学习意愿的老年人提高网络技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各种类型老年教育载体之间,实现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开设专门的老年教育网络平台,为老年人学习和交流提供渠道,引导老年人通过网络学习提升学习新的技能,提高文化修养。对网络课程进行老年教育内容进行分类,一些基础入门课程和知识类通过网络开设,引导学员或准学员通过一定的学分获得基础,作为修学高级课程的前提。而互动性强,带有研究和探讨性质或需要现场示范,实践操作类课程则通过学校和固定场所进行有计划课堂授课。对于具有人际交往和交流需要的学员,则通过虚拟社区、微信群、学习公众号等形式,定期发布学习内容和组织活动,帮助老年学员提高信息素养和满足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严伯祥.关于老年教育需求的分析与对策[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b475b20102e2ld.html.

    [2]张如敏.对宁波城区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的调查与思考:以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6):120.

    [3]俞恭庆.上海老年教育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5:37.

    [4][5]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老年人文化需求分析及老年文化发展建议[EB/OL].http://www.shlndx.com/Article/Detail/169.

    [6]汤更生,全根先,史建桥.公共图书馆与中国老年教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60.

    [7]张柏钧.浅谈老年人学习团队的作用和发展:金杨社区老年人学习团队的培育实践[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4年优秀论文集[C].

    [8]徐本仁.没有围墙的课堂,没有教室的班级:上海老年人学习团队活动巡礼[N].中国老年报,20150428.

    [9]课程移到互联网,申城多媒体“老年大学”全面上线[EB/OL].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1/12/c_1350 00383.htm.

    [10]教育关注:互联网+,老人不应被“网”遗忘[EB/OL].http://edu.21cn.com/news/terminal/9/14305.html.

    [11]连明伟.终身教育中的老年教育问题探讨[J].教育评论,2008(10):75—77.

    [12]我國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等教育机构近6万所,老年教育惠及千万银发[N].中国教育报,20150924.

    [13]刘媛媛,马自忠.城市老年人学习需求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112—113.

    [14]梅陈玉婵,南希·莫罗—豪厄尔,杜鹏.老有所为在全球的发展:实证、实践与实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2.

    [15]越来越多的需求,让老年大学火起来[N].成都日报,20140428.

    [16]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老年人再学习困难[EB/OL].http://www.sz60.com.cn/news_view.asp?newsid=61039.

    [17]沈光辉.老年教育“一座难求”问题成因及破解之策[N].光明日报,20150628.

    [18]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中国城市老年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5—46.

    [19]南昌:老年大学人满为患民办老年教育是空白[EB/OL].http://jx.sina.com.cn/news/m/20141218/detailicczmvun2971237.shtml.

    【Abstract】The demand for the elderly education is strong and it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ages and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of the elderly group on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education needs are greatly differ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old schoo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re are other types of old ag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ublic cultural resources. Overall, the carrier capacity of the elderly education is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and mutual convergence and synergy mechanism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overall supply of the elderly education can not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aging,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hierarchical design of the carrier of the elderly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education.

    【Key words】elderly education carrier; hierarchical design; oper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