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作文指导方法探究

    彭彪

    课堂教学观察表明,农村学生对作文普遍表现出“畏惧”和“厌烦”情绪,作文中存在“言之无物、言之无序”的现象,这也使其作文水平一直“彷徨不前”。针对农村学生的语文作文指导,应从农村学生语言发展规律、潜能发展与创造精神、学习与生活环境等方面加强教学,构建符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体系,渐次提升写作能力。

    一、写前指导

    “命题”是写前指导的关键环节,在课前教师要先将作文题目或命题范围告知学生,且命题要注重趣味性、灵活性,或将命题权利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写作兴趣。

    1.确定命题范围,指导学生准备作文材料

    针对农村学生,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农村生活角度拓展写作题材,摄取学生最熟悉的素材,这样能够让学生对素材有话可说。比如田野里的小麦、果园里的果树、草地上的昆虫,以及夏忙秋收的场景、播种除草的农活体验等,这些都能够成为学生写作的丰富源泉。尤其针对乡土实践劳作,可引导学生回忆整个劳作的过程,并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从细节中获得灵感。比如创设一个秋收的场景,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体验与多媒体演示进行比较,然后教师在合适的时候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如“劳作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描述下整个劳作过程”等。此外还要求学生用观察日记的方式,记录平时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记日记习惯。这种从学生生活中准备作文材料的模式,使学生对材料十分熟悉,有话可说,进而提升作文水平。

    2.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指导

    对于作文知识的准备,教师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写作文的一些方法或经验,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好,对比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因此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方法。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客观成长条件造成他们的阅读习惯并不太好,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争取学校、家庭的支持,并做好榜样,利用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农村学生普遍“畏惧”作文,因此在写作前的指导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学生敢于发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放下心理戒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的作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热衷于参与,在心理上“不是非写好不可”,缓解学生的压迫感和责任感,进而避免他们拼凑,反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尝试”心理,这有利于学生“随心所欲”“有话可说”。

    二、写时指导

    在写作指导中,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写作的激情,包括语言激励、设置需要、趣文引导、小组比赛等方法。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提前量”进行师生、生生交流来保证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可发挥范文的功能,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常用方法有改写、续写、仿写等。农村学生一方面可从自己的日常农村生活中获得生活体验,另一方面可从阅读中获得其他情感体悟。因此在模仿范文的指导中,要结合农村学生生活特点与语言特点,尽量将学生农村生活感悟和范文阅读感悟结合起来进行指导。在范文的选择上,尽量考虑农村学生实际,选择与农村生活相关的范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逐步过渡到各类优秀范文。

    比如,在针对农村学生的范文模仿教学指导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学情制订计划,从模仿片段开始,循序渐进到模仿篇章,然后随着写作技巧的不断提高,逐步摆脱范文束缚,融入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语言风格。在范文模仿中,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注意通过字、词、句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仿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就是……”,《荔枝蜜》一文用“先抑后扬”手法仿写“农田里的作物”等。然后通过讲解范文思路、线索、结构等提高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三、写后指导

    写后指导一般是指作文批改,而且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在作文批改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自我批改中发现不足,并通过各种方法改进。因此在作文批改中,要鼓励学生自己批改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使文章和写作意图相协调”为目标,鼓励学生以“意想中的文章”为出发点“写好自己的文章”;二是注意“改”的主体是学生本人,改的要求是“作文是否符合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和眼光修改作文;四是教师需丰富作文修改指导的方式与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文修改”方法。

    作文指导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结合农村学生学情制定系统的指导方法體系,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