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

    閤静

    〔摘要〕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既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网络成瘾问题。网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预防网瘾,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做到依法上网、科学上网、文明上网已刻不容缓。本文剖析了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成因;应对策略;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5-0063-03

    网络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此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新一期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其中中学生占全国网民的41.1%。由此可见,中学生已经成为网民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成为中学生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1]。

    一、中学生网络成瘾的行为

    网络成瘾行为(Internet addictive behavior)的定义为:经常使用网络,难以抗拒上网的需求,同时具有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依赖[2]。中学生正处于从儿童过渡为成人的关键时期,自我控制能力差,较难抵制网络的诱惑,易对网络产生依赖,甚至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逐渐成为家庭、社会、学校及心理学界广泛关注的行为问题之一,亟待解决。

    以沉溺游戏和网络直播为例。2005年11月22日,国内第一个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在京发布。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持的这个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13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 “网瘾重灾区” [3]。特别是男生玩网络游戏的比例更大,例如玩英雄联盟、穿越火线和魔兽世界等网络游戏时,为了打赢,会购买许多装备或“皮肤”装饰自己的人物。据统计,网络游戏成瘾者每天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平均超过12小时,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由于网络信息具有迅速性、传播性广的特点,网络直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占领市场。研究发现,对网络直播感兴趣的中学生占51.9%[4]。网络直播为某些偏远地区商品的出售带来了商机和便利,但网络直播平台的不规范性给中学生的心理或行为带来了不良影响。例如,最近不时爆出类似“某某中学生打赏女主播”的新闻,某些中学生为了获得主播的青睐,会给主播刷送礼物或直接打赏,关注主播的时间超过自己学业的时间。有些主播为了收到更多的“打赏”,在直播中言语媚俗,对中学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心理原因

    中学生处在认知能力发展较快的年龄,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网络則为他们提供了不同于现实情境的新世界,满足了他们这一心理需求[5]。同时中学生处于自我控制迅速发展的时期,但自我控制能力并未发展完全,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6]。这些特点使得中学生容易出现网络成瘾。

    (一)自我控制力的缺乏

    网络世界中涵盖的东西包罗万象,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以其独特的视、听、说一体的方式,强烈刺激青少年的感官,充分满足了他们探索的需要和好奇的心理。在这种好奇心理的促使下,很多中学生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态度开始接触网络。现在都是网页链接查询,从一个网页到另一个网页仅需几秒钟的时间,由于网络信息的丰富,中学生在翻看网页时很容易会迷失自己上网的目的,在缺乏约束力的情况下,沉迷其中。

    (二)心理需要缺失

    杨婷、李辉[7]认为,家庭是个人最早、最持久、影响最大的心理环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繁忙的工作和自己繁重的学业压力使得许多学生感到无聊、孤独。部分中学生为了排解孤独感,会选择从网上寻找慰藉,QQ、微信、微博等软件可以让用户精准地接受对方的信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可以与其他人保持交流的状态。根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学生每天的社交活动在19点至22点占比很高。Williams等研究发现,13~19 岁的青少年平均有 194 位网友,平均每 2.79天与其他人互动一次,在线社交已经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8]。

    (三)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

    人们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这种自我实现愿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转而投向网络。某些网络游戏制作与设计精巧,场面惊险刺激,游戏一关接着一关,通关成功后的奖励对中学生有着很强的诱惑力,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成就需求。例如,在“王者荣耀”最火的时候,有的中学生为了 “王者”这个位置,为了获得别人的夸赞,会通宵达旦地打排位。

    (四)人格因素

    网络成瘾的中学生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差,神经质、掩饰倾向严重。康延海等研究了甘肃省兰州市7所中学2108名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人格因素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兰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5.5%,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显著相关。网络成瘾组学生常表现为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对人抱有敌意、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具有攻击性且不顾危险,遇到刺激易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等行为特点[9]。有研究发现,自尊越低的人越会在网络使用中成瘾,有8.2%的青少年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来逃避现实问题或缓解负面情绪[10]。中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期,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未得到关注和正确的引导,便会投入网络中宣泄情绪或展示自己的个性。

    三、防止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策略

    1.完善相关政策。自1994年国务院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来,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涉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法规超50部,却始终未制定专门针对保护未成年人上网权益的法规[11]。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乎民族的繁荣富强,所以,需要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使用网络。政府部门要规范网吧的审批制度、审批程序;废除非法经营的网吧,监督禁止未成年人上网的规定;加大对中学生通宵上网和网吧通宵营业的检查力度;制定“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开展“游戏分级”或“游戏限时”等。还可以通过惩罚性方式削减不健康游戏时间内的游戏收益,迫使玩家合理地安排学习、工作、休息、娱乐时间。

    2.多方引导、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研究发现,家庭、学校因素在网瘾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2]。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上网的用途和上网的地点等。对于孩子需要查阅的相关资料,家长可以陪伴一起查阅。此外,家长不应该一味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亲子之间的交流。工作之余,家长应尽量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开展游戏、郊游、野营、爬山等有益的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增长见识,又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引导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美好。部分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同龄伙伴,缺少与同龄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他们往往通过网络游戏暂时地摆脱孤独感。为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团体活动,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为他们创设与同龄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构筑人际关系良性互动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减少对网络交往的依赖。

    3.加强体育运动,转移注意力。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网络成瘾有预防和干预作用[13]。体育锻炼可以消除心理抑郁、焦虑状态,具有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的作用,让中学生的生活重心从网络世界转向现实世界。

    4.建立绿色健康网络。教育部门或有关研究机构应利用自身优势,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尽快联手建立和完善专门的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中学生网站,给中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网络天地。只有把网络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发现网络的真正乐趣,合理地使用网络。

    四、小结

    总而言之,在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热衷于网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相信在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效解决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促使每一位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阳.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尽量减少网络给学生的负面影响[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2]王冠恒. 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學,2016.

    [3]商宇. 关于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4]李锐麒. 网络直播乱象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与教育对策[D]. 广州:广州大学,2018.

    [5]潘静,宗晓艳,许飞. 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迷失对策研究[J]. 软件导刊,2005 (2):63-65.

    [6]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杨婷,李辉.网络成瘾分析及其伦理要求[J].科技信息,2008(32):183-185.

    [8]Williams A L,Merten M J. A review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profiles by asolescents[J]. Adolescence,2008,43(170):253-274.

    [9]戴伟华,施佳佳,周春英,等.南通市中小学网络成瘾现状及性格因素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2):56-58.

    [10]Aboujaoude E. Koran L M ,Gamel N ,et al. Potential markers for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A telephone survey of 2,513 adults[J].CNS Spectrum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Neuropsychiatric Medicine,2006(11):750-755.

    [11]网络立法保护青少年依然任重道远[EB/OL]. http://news.youth.cn/wztt/201404/t20140429_5112588.htm

    [12]Wang H,Zhou X,Lu C,et a1.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J].Plos One,2011,6(5):1-8.

    [13]张海灵.体育运动处方对青少年网瘾干预的实证研究[C].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