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聂广睿

    摘要:当前经济工作中最艰巨的任务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发展对经济转型的助推作用。绿色发展为经济转型增强创新动力,为经济转型提供发展新路径,为经济转型提高治理能力提出高要求。

    关键词: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创新动力;新路径;治理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中最艰巨的任务莫过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不转型死路一条,转型才可能华丽重生。但转型升级绝非一日之功,如何找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发展对经济转型的助推作用。

    1绿色发展为经济转型增强创新动力

    从经济的角度看,绿色发展是创新驱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涉及从量变到质变,从要素投入到创新驱动的崭新阶段。推动绿色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尤其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对传统产业来讲,持续增长、有效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面临着产能过剩、环保超标等压力,对于传统产业比重过高的城市来讲更是如此。就拿安阳市来讲,我市属于典型传统老工业城市,钢铁、煤化工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大,在金融危机到来时曾遭受重创,在当前转型升级过程中,又是中央调控的重点,属于去产能、去库存产业之列,再加上环保压力,我市各项环保指标全省垫底,属于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督办区域。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市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全省排位靠后,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这不符合曾经辉煌的老工业强市的地位。生产就意味着过剩,生产就意味着环保指数超标,怎么办?坐以待毙只能愈加落后,奋起直追才能成就辉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压力就是动力,必须转变观念,杀出一条血路,该砍的产业要毫不犹豫地砍掉,决不能因其曾经的辉煌瞻前顾后,该转的产业要大刀阔斧迎难而上顺势升级,再不能错失发展的机遇。必须意识到绿色发展在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作用,比如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环保设施要及时改造升级,产业链条要延伸拉长,企业产品要升级换代等等,这种升级就是要适应绿色化的要求,让生产过程更加环保、节能,更加智能化,生产产品更加适应市场新需求,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不能再彷徨等待,大浪淘沙,适者才能生存,一定要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企业正在脱胎换骨,开始走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这让我们在艰难的经济转型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绿色发展可以助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管理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的创新,更是管理上的创新,管理创新可以引领技术创新。在管理理念上,要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行动的先导,要把这种理念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大力推进源于心的生态文化与生态道德建设,找到绿色创新的原动力,只有从内心真正认同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在行动上真正重视。在管理手段上,要注重资金、人才的扶持,要加大创新资金的投入,要真正体现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这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管理制度上,要建立长效机制,这是创新的制度保障。绿色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创新动力,只有绿色发展方式才能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2绿色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发展新路径

    从生态的角度看,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转型发展的目标是要摒弃传统“三高一低”的粗放发展模式,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一直追随西方传统工业化模式,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传统粗放发展路径,虽然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下,世界文明与经济发展走势开始改变。处在拐点转型期的我国工业化何去何从,中央高层开始反思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并下决心要走出一条新的生态文明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这种高度所体现的中央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现阶段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彰显了党中央要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绿色发展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传统工业文明总是以企图高速发展、利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绿色发展则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经济发展必须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经济转型就要走出一条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新的文明、新的路径都在诏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发展方式已经开始转变,顺者昌、逆者亡,不要再抱有任何幻想,认为环保的高压态势不会持续太久的天真想法,只不过是短视者的一厢情愿。转型升级不能亦步亦趋,小打小闹,必须破釜沉舟,甚至推倒重来。当前,我市对各县区、各产业集聚区整合现有优势资源,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重新定位主导产业就是一种魄力,唯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才能看到破茧成蝶的希望。

    3绿色发展为经济转型提出治理能力高要求

    从政治建设的角度看,绿色发展是更高层次的发展,对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生态环境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西方历史治理实践中找不到答案,只能自我探索全新的治理理念。我国的绿色治理实践,不同于西方的治理模式,不是不触动病根的高成本的外部治理,更不是利己主义的污染输出、成本转移的治理,而是“五位一体”系统的辩证治理之道,是一种文明机制重新再造,从病根上探索成本内化,利己利人的可持续治理之路,这是继传统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文明模式,这必将在推进经济转型过程中为全球治理体系创新起到价值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由政府一元单向的管理,向政府、市场、社会和民众多元交互共治转变,让人民群众以主体身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回归市场的本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只有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打破思维定势,才能真正走向治理现代化。目前出台的各种制度比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对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党政干部在治理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为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试验、积累经验。以前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只看重GDP,招商引资从来不考虑建设用地和资源的承受能力,造成了经济与生态资源的严重失衡。随着制度的逐步落实,一些干部因为环保问题被问责追责屡见不鲜,都在警醒我们的各级干部一定要守住生态发展的底线,经济转型一定要注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并进。当然制度落实不是为了追责,环保部一轮又一轮严厉的督察也不是最终的目的,经济转型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经济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治理能力的提高,歸根结底源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各级地方政府官员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形成源于内心的底线思维,把绿色发展理念根植内心,化为行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色发展要靠政府、企业和居民等主体的共同努力,尤其对各级干部来讲,要适应形势提高治理生态环境的能力,只有转变传统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才能真正为经济转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