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理理论的政府绩效改善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对政府绩效治理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就此,本文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从请公民参与、由公民决定、让公民选择的公共事务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入手来探讨政府绩效治理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治理理论;政府;绩效治理

    一、治理理论简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领域,“治理”一词十分流行。它表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治理,从民族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全球治理。国家现在已经不可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解决所有问题了,国家的行动能力受到限制。

    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实现。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表明,在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立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即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后者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

    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绩效计划忽视与公众、社会组织的沟通,实效性、可操作性差

    政府绩效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应该与各方进行沟通,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明确各方的需要,制定出的计划才能得到认可和接受,使计划得以顺利执行。而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却忽视绩效沟通,认为它可有可无,绩效计划往往由上级部门和领导制定,缺乏公众利益表达的机制和渠道,社会公众处于被动的地位,民意得不到表达,这样制定出的计划认同率低,执行力不足,效果当然也不理想。

    (二)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评估方法不科学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评估主体以官方为主,多数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估,缺乏社会公众的评估,缺乏外界监督,特别是缺乏由专家、学者和媒体组成的第三方的评估。此外,政府部门属于垄断性公共权力性组织,特别表现在对信息的垄断上,使得公众难以掌握充分的信息对特定组织的绩效进行科学的评判。这就会便于政府内部各部门进行“暗箱操作”,从而影响了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度,严重削弱了评估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三、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对策

    治理理论告诉我们,提高或改善政府绩效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公民参与政府过程。不论在问题的确立上、问题的回应上,还是在被接受方案的执行上,都必须让更多的公民来参与。这种治理理论思想对于客服政府绩效所面临的困境,还是很有启发性的。它告诉我们:凭借“对话”和“沟通”实现公共事务的民主治理,是改善政府管理绩效的最好办法。为此,必须打造“请公民参与、由公民决定、让公民选择”的公共事务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确保公民参与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的全过程。

    (一)公民必须参与公共服务政策制定

    政府的公共服务政策其实就是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一套方案,公民是公共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和付费者,公民不参与方案设计,不表达自己的需求,生产出来的公共产品就不可能全面满足公民需求、使公民满意。为此,必须加强公民对公共服务政策制定的参与,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利益表达,让公共服务政策能够吸纳和体现不同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

    (二)公民必须参与公共服务绩效评估

    必须明确:公民才是公共服务绩效的核心评判者。政府到底为公民服务得怎么样,必然是被服务对象才能准确地揭示和判断,政府没有自我评判和自我表扬的资格。因此,通过建立公民对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参与渠道,让公共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拥有对公共产品的“打分”权、对公共政策执行结果的“验收”权,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适销对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三)公民必须参与公共服务问责

    公共服务问责其实是在绩效评估之后对评估结果的一种应用,即对绩效评估中表现不佳的官员追究其相应责任。传统的公共服务问责基本上是内部问责、上级对下级的层级问责,问责的主体和标准都是封闭性的。必须引入公民来进行公共服务问责,让公民这个公共产品的使用者和付费者成为问责的主体,让公民满意度将成为评判官员的重要标准,决定其职业生涯。

    (四)公民必须参与公共服务流程再造

    政府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不仅在内容上要做到保质保量,在方式上还要做到方便快捷,只有把质优量足的公共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最方便的方式送到公民的面前,才能赢得公民的满意和好评。因此,必须以公民的感受和需求为导向,找到对公共服务流程的有效诊断标准和机制,及时进行调整、改进和优化,以适应公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燕继荣.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再造七项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包国宪,鲍静.政府绩效评价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3]薄贵利.建立和推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3).

    [4]刘昕.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亟待梳理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07,(4).

    作者简介

    庞冬梅(1990-),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在读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陕西省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行政战略管理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