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

    陈园

    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高校教学、科研以及后勤服务等工作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高校内部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反映内控制度落实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基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内控意识淡薄,缺乏专业内控人才,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预算编制与执行不相符,风险评估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健全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其他高校开展内控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引言

    高校内部控制具有独立性、非经济性以及管理双重性的特点,虽隶属教育主管部门,但是受其约束较少,管理相对宽松。高校内部管理环境相对封闭,各个院系都各自承担着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任务,各院系独立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控工作开展的难度。与此同时高校主要任务在于教育教学,经济效益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并且高校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仅受行政权力的管理,还受学术权力的相应约束。行政权力的管理主要体现于高校内部组织框架之上,学术权力约束则主要体现于教育科研工作之上,此种情况使得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人员无法将精力集中于业务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控工作的重視程度,降低内控执行力度。

    二、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对高校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高校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当前社会经济形式不断变化,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传统模式之下的会计控制、预算控制等工作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当前发展需求。高校需要不断提升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摒弃不符合高校当前发展需求的传统内控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内控制度体系。根据高校实际经营发展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内部风险防控意识,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内控工作落实到位,帮助高校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实现高新廉政建设,提升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度,规范高校内部经济业务行为,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促进高校内部发展战略目标的更好实现。

    三、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内部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内控人才

    内控工作的落实程度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影响,高校管理层的意识对于内控环境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在开展内控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内控意识薄弱。加之高校主要以教学以及科研为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高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之上,因此必然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会减弱,无法在高校内部为内控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导致内控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给高校经营管理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下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对于内控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内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难以满足要求,使得内控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发挥其在高校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预算编制与执行不相符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对高校未来经营活动进行具体的规划,是控制经营活动的根本依据。当前部分高校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于预算重视程度不够,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所选择的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不符合高校当前发展需求,同时还存在预算编制与执行不一致的问题。部分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浅显的认为预算管理仅由财务部门负责即可,从目标确定、编制以及考核都应由财务部门负责进行。缺乏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相关制度建设落后,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同时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随意性较大,预算编制与执行出现相互脱节的现象,对于高校经济业务活动的约束性不强,相关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较为淡薄,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无法在高校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实际的价值与优势。

    (三)风险评估系统不够健全

    由于当前政策形势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对于风险评估系统建立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高校扩招以及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大, 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相关设备的采购建设也越来越多,高校资金来源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开始拓展其他融资渠道,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意识,高校在进行投融资工作的决策时,未进行充分的调研以及分析,评估其可行性以及高校自身的偿债能力,导致高校内部出现财务危机。高职院校通过改进校内设施以及教学设备,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应当树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意识,避免学校陷入财务危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四)内部监督力度不高

    长久以来,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相对较为薄弱,不仅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而且未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管理职能。部分高校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仅局限于对高校内部预算决算以及财务收支相关业务的审计,缺乏全面性。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高校内部管理层限制,缺乏足够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能。在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内控工作流于表面,加之高校管理层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有效发挥内控工作的真正价值。高校无法通过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进步,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策略

    (一)强化全员内部控制意识,培养高质量人才

    改善内控环境是高校推进内控工作的基础,高校首先应当提升对于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科学内控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更好的引导员工开展内控工作。科学合理的设置高校内部组织框架,合理划分岗位,明确决策、执行以及监督机构的相关权限,确保各机构之间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与此同时,还应健全议事决策体系,完善追责制度,为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优化高校内部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并且提升高校内部用人标准,引入高质量人才,打造一支既具备优秀信息化应用能力,又具备专业内控知识理论的内控队伍,更好的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助力,实现高校战略发展目标。

    (二)设立预算管理机构,重视预算编制与控制

    高校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应当从内控的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等功能出发,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承担高校内部预算编制工作的进行,由财务部门承担预算执行工作,内部审计机构承担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确保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管理工作相互制衡相互独立。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前应当充分调研高校当前实际经营情况,确保编制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在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之下,不断提升高校内部预算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以及规范性,确保预算编制方法与口径的一致,有利于高校内部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信息化平台,更好的帮助各部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的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约束高校内部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帮助高校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风险管理

    高校应当强化全员风险防控意识,成立独立的风险管控机构,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保证风险识别工作的持续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便利,利用大数据手段,及时追踪高校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对于数据变化及时分析。预测高校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风险,及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对于可能出现的结果提前做出预判,为高校管理层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尽可能降低高校遭遇风险的几率。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适当引入问责机制,根据风险类型将相关责任划分到相应的部门或者机构,进一步明确风险管控的相关负责人。强化高校内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控制作用确保刚性约束。同时完善奖惩机制,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更好的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帮助高校规避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有效执行高校内部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内部控制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保障之一。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内控工作落实到位。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将审计工作由简单的审查纠错转向对高校内控建设工作的分析评价,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以及作用。根据高校的实际经营状况,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的权限以及范围,提升审计工作的价值。同时根据内控工作的实际开展状况,定期进行专项审计活动,明确审计活动的范围以及目标,制定完善且详细的审计计划,不仅要针对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计,还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尤其要重点关注高校在建设过程中相关业务流程设计是否科学严谨,执行过程是否规范。同时对预算编制以及执行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盘查,确保预算编制与执行相一致,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此同时审计部门不仅要对高校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盘查,并且还应当做好内控建设工作的评价分析,确保内控工作有效落实,推动高校稳定发展。

    五、结语

    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高校内部各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为内控工作的推进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内控工作重视程度,树立科学合理的内控理念, 完善员工培训制度,打造一支优秀的内控队伍。提升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设立独立预算管理机构,科学合理的进行预算编制,确保编制与执行相一致。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风险防控意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更好的帮助高校规避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审计机构的作用,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及全面性,推动内控工作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