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对策研究

    付雪阳+任涛

    摘要:近年来万州初步建立现代工业支撑体系,进入到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结合我国当前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对万州战略新兴产业进行战略分析,提出加大清洁能源,半导体照明等特色产业投入,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产业成熟度高的产业,加快现代物流服务业建设,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SWOT对策研究

    近年来我国陆续启动“十城千辆”和国家物联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战略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学者们也展开深入探讨,曹静等人分析了物联网在农业的发展趋势,提出物联网在农业运用的重点发展领域。王静等人从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合作专利角度进行分析,产学研结合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路径。李晓华等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谭中明等提出了完善资本市场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体系机制。万州区隶属重庆市,是工业化转型发展的典型城市。战略新兴产业是万州区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关发展路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和万州工业导向对万州战略新兴产业进行战略分析,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1优势分析

    1.1产业基础坚实

    与众多工业转型城市类似,万州区通过多年的发展与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初步建立起具有现代特征的工业支撑体系,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新阶段。2015年万州区GDP为828.22亿,居重庆市第四位,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产业集群明显,特色化工,能源建材,汽车制造和照明电器产业群产值占规模工业总量的90%以上。

    1.2在照明电器和特色化工等领域优势明显

    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是未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已确立在照明产业变革中的主导地位。应用前景广泛,节能减排方面贡献巨大,是我国可能占据主导地位的战略新兴产业重要方向。万州拥有雷士照明、施耐德电工等知名企业,重点布局节能灯具、高端电气开关等产业,将为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传统化石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具有巨大价值。随着我国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新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煤化工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煤炭清洁转化新产业正在形成。万州拥有重庆宜化等国内重要的化工企业,在煤炭新技术,化工新材料研发等新兴产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2劣势分析

    2.1新兴产业竞争力偏弱,技术创新机制缺乏

    万州工业主导产业为能源建材与特色化工,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度较高。当前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传统产业优势弱化。万州战略新兴产业起步晚,总量小,高新技术企业间的协作水平较低,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聚集度的提高,无法形成更高的竞争和协同创新优势,技术创新水平整体偏弱。

    2.2人才资源不足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重庆主城区以及周边城市对万州本地的高层次人才具有较强吸引力,万州本地人才流失较为严重,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源显著不足,创新型人才和科研机构的不足是制约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

    2.3产业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战略新兴产业对市场需求重视程度不够,消费补贴制度的缺失,未能起到带动消费的作用。政府是战略新兴产业资金主要来源,商业银行的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完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缺乏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没有完备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产学研与创新成果转移机制亟待建立。

    3机遇分析

    3.1国内发展态势和技术经验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在产业管理,政策环境和产业化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许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领域比如新材料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与优势。万州战略新兴产业虽处在起步阶段,却可发挥“后发优势”,搭载产业“顺风车”迅速壮大。

    3.2“一带一路”及“万开云”板块协同发展等战略

    万州区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处在“万开云”板块“领头羊”位置。其协同发展将强化万州经开区与开县、云阳工业园区的协作,加速产业集聚。板块协同将利于优势互补,发挥叠加效应,重点提升中心枢纽、开放口岸以及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等核心功能,这将为起步中的万州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4威胁分析

    4.1重复建设,投资过热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投资过热现象。全国有近20个省市将光伏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超过90%的地区选择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5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这种盲目跟风会造成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形成的产能又会陷入低层次竞争,影响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盲目跟风的环境下,太阳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极易陷入低端装备产能过剩困境中。

    4.2产业链风险

    战略新兴产业对知识以及技术创新的依赖较高,属于高风险产业。对于以能源建材,特色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的万州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若干产业集群区。比如重庆主城区的电子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万州战略新兴产业处在起步阶段,若不能结合自身优势和条件及时完成长期过渡,在未来发展空间和资源等方面将受到限制。

    5政策建议

    挖掘现有优势,培育和扶持地方特色的重点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特色化工,能源建材,照明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煤制特种燃料,半导体照明,环保建材等方面的研发投入。重视混合动力汽车,先进生物医药,增材制造,太阳能等产业成熟度较高的战略新兴产业。加强地区合作,借鉴已有技术与经验,搭载产业“顺风车”实现发展。

    充分利用交通资源禀赋与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的机遇,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对偶产业,支持建设大型物流企業与构建物流产业联盟,提高生产资料和产品流通效率。抓住“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强与开州,云阳的协调合作。突出三地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完善技术转移与许可使用机制。鼓励企业间技术成果转移,高校和科研机构战略产业技术转让所得。鼓励科研人员创新成果产业化,通过贷款贴息,补助资金与创业风险投资等方式,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加大对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以多种方式促进大学,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结成密切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强对最终用户为支点的市场拉动政策设计,刺激市场需求。同时扩大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事业领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