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新时期教师队伍的建设

    刘碧霞

    摘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从文化层面加强对师德的提升,提高教师的素质,既是教师自身发展与回应社会的殷切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师德建设;文化引领;社会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0108

    师德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师德建设事关教育品质与全民福祉,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关系到国家办学方略的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社会对师德愈来愈关切,对高尚师德需求日益迫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德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本文试图从文化引领层面对新时期的师德培养和建设进行探索,以助于长效机制的形成。

    一、师德的提升需要从文化层面加强对师德的内化

    引导教师吸取传统美德,在实践中自我修炼,树立崇高师德形象。进行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建立内化自律机制非常重要。内化就是教师将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地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准则,将外在的约束和制度自觉转化为道德修养的过程。自律强调的是一种无须提醒的自觉,无论是否有外在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乐于遵守规范。内化自律机制的确立,会让教师在遵循这些规范时,不会反感和抵触,甚至会感到愉悦;如果违背了相关行为规范,哪怕是没人知晓,也会内疚和自我反思。从文化层面加强对师德的引领,不仅效果更好,也能极大降低管理成本。

    二、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职业的特殊性和示范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意识到和感受到每一个孩子的命运都由他负责,学校正在培养的人的理想、健康和幸福,都取决于他的精神素质和他的思想的完美性。”教师群体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尊崇和关注,因此教师的言行为社会所瞩目,对教师的道德标准远高于其他职业。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大多喜欢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肯定,甚至善意的批評。他们接近教师原因有很多,例如教师的学识、形象、权威、道德。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形象只能吸引肤浅的关注,真正能够深入学生内心的,只能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就像王国维所言:“有知识而无道德者,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完全人物也。夫人之生也,为动作也,非为知识也,古今中外之哲人无不以道德为重于知识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无不以道德为中心。”要让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且社会风清气正,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和道德品质就至关重要。

    三、教师要自觉确立符合教师身份的道德观念

    这一道德观念包括:教师作为公民应具有的社会公德、教师作为家庭成员应具有的家庭美德以及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等。教师的道德修养通过教师自幼接受教育、传统习惯的影响以及教师的自悟中完成。其中,教师自身的自悟、自省过程尤为重要,它是一名教师形成稳定道德观念的关键。师德应该回归理性,道德的本真之处在于教师的自悟、自觉直至自律,要使道德主体对心中的道德观念笃信不疑。教师必须自觉对道德理念进行领悟,对以往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付诸思考,对道德规范有深刻理解和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同。

    四、师德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求社会充分信任和尊重教师,给教师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提高师德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成长需要。教师这个群体相对其他的行业,整体的道德品质和素养是比较高的。但是,社会对于教师这个群体期望值过高,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成为真理和正义的化身,都应当成为时代的道德楷模,同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在教师身上,社会就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忽略了教师其实也是一个职业,教师也是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有关教师的负面消息传递的速度和影响力急剧扩大,因为少数害群之马的存在,影响了社会对教师这个群体的整体评价。社会应该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个绝大多数无私奉献的群体,也要理解教师、关心教师、尊重教师,让教师教得有尊严,活得有尊严。要看到所有教师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管理者要从发展角度给予教师适度宽容。

    五、学校应该对教师予以充分肯定和信任

    学校作为教师工作的主阵地,相当多的教师陪学生的时间超过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学校需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树立他们对职业的信心。学校不仅是一个管理教师的机构,同时还是教师的家和最坚强的精神后盾,学校应该营造一种健康的、能保障教师奋发向上、同事之间相互激励与欣赏的组织文化。即建立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积极的亲密关系,使学校成为有良好精神氛围的共同体。学校的管理人员不能推卸应尽的责任,对于教师的合理诉求和正当权益,要予以尊重和保护,做好教师的娘家人和坚强后盾,不让广大教师寒心。为此,学校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每一名教师,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发挥教师教育创造的能力,使教师在自主、自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成就自己的师德。

    在新时代,广大教师要在行动中勇于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高尚的师德是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神圣使命的前提和基础,高尚师德的形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社会、学校对教师的监督和信任,更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坚守与躬行。只有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能早日实现习总书记的重托:“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1] 傅淳华,杜时忠.论当前师德教育的困境与超越[J].教师教育研究,2016(5).

    [2] 吴文华.人民教师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J].西南大学学报,2012(9).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 ?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