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下提升太仓港口岸功能的思考

    王海燕?朱文涛?刘浩

    

    近年来,太仓市深入实施“以港强市”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港口经济。本文对太仓港口岸功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提升太仓港口岸功能的对策,从而加强太仓港与长江沿线重要港口对接,凸显其江海河枢纽港地位。

    一、港口功能界定及其发展趋势

    (一)港口功能

    港口是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具有水陆联运设备以及条件以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港口聚集了货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流、信息流,口岸功能主要包括物流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等。物流功能是指港口是综合物流的中心,提供中转、装卸、仓储和电子数据交换等物流服务。产业功能是指港口是产业活动的基地,连接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集中在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产生的产业。商业功能是指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增长点,既是商品交流和内外贸存在的前提,又促进了它们的发展,港口能够提供代理、保险、金融、货代、船代、通关等商贸、航运交易和金融服务。

    (二)新形势下口岸转型的几种趋势

    1.产业协同型。港口的发展与腹地产业有着密切关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然会促进区域内的港口产业协同发展。欧洲第一大港口鹿特丹港,是国际上干散、液散和集装箱市场领导者,这主要依托于其临港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石油化工产业链完整,集聚了5家炼油企业,6家生物质企业,45家化工企业;上游集聚了壳牌、埃克森美孚、BP、科威特石油、道达尔等5家世界级大型炼油厂;下游集聚了朗盛、阿科玛、瀚森等多家跨国化工公司,化学产品覆盖了所有化工领域。

    2.服务贸易型。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专业化、现代化和大型化的船舶应运而生,这就要求港口不仅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还要拥有良好的港口基础设施,能在海洋运输、内河运输、铁路、陆路和仓储方面实现无缝对接,为客户带来更加高效的物流服务。汉堡港是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2018年,中德双边贸易总量达1993亿欧元,汉堡港往来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约为260万标准箱,约占汉堡港全年总吞吐量的三分之一,每周约有235趟集装箱货运班列往来汉堡与中国,中国是汉堡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

    3.产业协同型+服务贸易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实施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在新片区内设立物理围网区域,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产业链为载体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布局发展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数据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再加上长三角繁荣的经济和强大的腹地经济,上海自贸区以上海1/50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4的GDP和2/5的貿易总额。

    二、太仓港口岸功能存在的问题

    (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

    太仓港区是国家一类口岸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和欧美企业,高端装备、功能材料、健康医药、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等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据统计2016年、2017年、2018年,港区实现物贸主营收入分别为230亿元、330亿元、499亿元,年均增长47.3%。产业的发展,对港口口岸的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部分货类码头建设仍相对落后,集装集疏运输系统和堆场问题尤为凸显,智能化水平低,集装箱化的比率低,无法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二)指定口岸拉动作用未凸显

    自2001年至今,太仓港陆续获得进口木材、进境水果、进口粮食、进口肉类、进境食用水生动物等5类商品的指定口岸资质,同时也是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指定口岸。这些指定口岸为太仓港外贸增量作出了贡献,但拉动作用仍未完全显现。首先没有形成明显的集散效应,知名度不高。目前仅有进口木材,太仓港已成为全国海运木材进口第一大港,拥有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形成了贸易、代理、仓储、销售、运输一条龙产业链。其次指定口岸的相关运营市场还未形成规模。水果、肉类、粮食、食用水生动物的分销中心等交易市场仍未形成,且受到相关场所库容不足,无法满足大批量进口的存储要求的限制。

    (三)物流园区建设滞后

    港口增值服务的拓展是港口功能提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十分鲜明的相对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行业标准也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物流园区成为了发展延伸港口增值服务的重要场所,比如为客户提供各类附加服务,提升客户对服务的体验。但目前太仓港的物流园区除太仓港综合保税区之外没有形成规模,大多还在建设之中,不论是物流作用还是物贸作用都没有发挥出来。

    (四)综合服务能力欠缺

    目前,太仓港已经具有边防、海事、海关等口岸查验单位的协作机制和通关服务,具备船舶检验与维修等工程技术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太仓港口岸集中查验中心的建设,有效整合太仓口岸监管资源,减少企业投入,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是,担保、金融、保险、航运交易、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处于航运上游的产业发展缓慢落后,相对薄弱。

    三、提升太仓港口岸功能的对策

    (一)明确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太仓港物流功能

    1.加强深化长三角港口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合作。巩固和提升太仓港作为内贸枢纽港、近洋基本港、远洋中转港的作用,加快建设成为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通过建立沪太港口联动、水铁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解决长三角大部分企业物流运输的难题。

    2.稳步推进太仓港区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设和改造升级,加快太仓港集装箱码头四期建设,这是江苏省和沿江首个实现堆场全自动化的集装箱码头,能使太仓港集装箱通过能力提升近50%,码头2021年投产后,将对国内、外船舶提供快捷服务,对促进江苏以及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3.加快建设江海联运国际物流园。新建专用仓库、大件仓库、恒温仓库和堆场,完善港口物贸经济发展政策,引进相关贸易企业,吸引货源,把太仓打造成为长三角商贸物流中心,促进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和其他区域之间的联动发展。

    (二)接轨自贸区,注重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太仓港贸易功能

    太仓港港口资源丰富,临港工业已有一定基础,需要利用目前机遇,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提高太仓临港产业的整体发展。要努力争取将太仓港纳入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太仓临沪区域的开发区纳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推动与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的联动创新发展。做好产业规划,注重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出台优惠政策,精准靶向招商,引进物贸经济、总部经济,做大贸易增值,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太仓市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数控装备、航空产业为主的沿沪高端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和以太仓港为发展依托的沿江现代物贸集聚区建设,提高太仓港的产业竞争力。

    (三)构建港口特色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提升太仓港综合服务功能

    1.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了全面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带动效应,推动太仓经济高质量发展,太仓港应抓住沪苏通铁路正式通车后“公铁水”全域发展的机遇,以跨境电商发展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打造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和线下产业园区“两平台”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等,延伸跨境电商产业链,着力引进跨境电商企业,做大网购保税进口总额,为太仓的物贸经济發展助力。

    2.优化口岸环境,提高太仓港通关效率。首先,积极搭建产品市场销售平台,鼓励太仓港港口航运产业链上的船务、港务、船代、货代、运输企业在太仓港区注册开票,把太仓5类商品的指定口岸作用发挥出来,同时通过增设查验点、冷库等,提升指定口岸进口货物的承载能力;其次,构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财务、资产管理、咨询、信息等服务在内的良好商务环境,可以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等服务;再次,在太仓港“沪太通”通关模式运行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沪太通”模式的服务水平,拓展物流新模式在国际综合物流供应链中的有效使用,最终实现港口和综合物流服务商的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最后,进一步加强太仓港电子口岸、太仓港口岸集中查验中心的开发与完善,确保与省级平台数据通道的畅通。

    3.发展太仓港港口高端服务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在拓展融资渠道,向高附加值服务倾斜的同时,进行港口资产整合,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港口高端服务业,如担保、金融、保险、航运交易、咨询评估、法律等,提高太仓港港口的服务质量,从低端服务走向高端服务,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与周边港口实现错位竞争。

    四、结语

    太仓港口岸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同时也有着非常大的功能提升空间。只要明确定位,通过政策指导,深入开发,加快建设,尤其注重推动太仓港从单一物流向物贸复合转型,一定能够使太仓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把太仓早日打造成为临江现代物贸基地。

    (作者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太仓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138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