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的SWOT与路径分析

    朱文刚

    

    一、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员令,提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产业振兴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 “二十字”方针的第一条和习近平总书记 “五个振兴”科学论断的第一个振兴,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做好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也是值得研究关注的问题。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SWOT分析

    大渡口区属重庆主城都市区,地处重庆市西南部,是重庆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中心城区九个组团之一。当前大渡口区正全力建设“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乡村振兴与城市提升作为全区工作两大基本面,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聚焦“五个振兴”,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优势分析

    大渡口区跳磴镇分布着大渡口区几乎所有的基本农田和耕地,是大渡口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承担着大渡口区乡村振兴的重任。跳磴镇区位优势较好,距市中心区域约30km,距大渡口区府约15km,属城市近郊,对接城市需求、实现城乡功能互补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初步形成了以石盘村“柑桔”,红胜村“葡萄枇杷”,新合村“花椒”,石林村“松涛”,金鳌村“桃园”的“一村一品”格局,以及以南海地球村和小南海温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渐成规模。人文自然禀赋优越,既有龟亭山巴人立市遗址、旧石器时代石斧、杨家嘴汉墓群、金鳌寺、金鳌山清代寨墙等历史遗存,又有38000余亩森林、3A级温泉、7.5公里的长江岸线、中梁山和金鳌山等自然资源。

    (二)劣势分析

    大渡口区辖5街3镇,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主战场仅剩下跳磴镇1个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农村面积小,耕地面积仅1.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3295亩,并且土地分布零散,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之大渡口区约18%的幅员面积受“四山”管制,农村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建设均受到严格限制,规划产业发展区域受到城市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政策影响,目前建设用地指标比较紧张,农业农村发展土地受限较大。2018年大渡口区农业增加值1.0439亿元,仅占大渡口区GDP的0.45%。产业发展面临规模小、分布散、科技弱、链条短的现象。同时,也面临着农村空心化严重,“谁来种地、谁来振兴”的问题亟待破解,“取之于农、用之于城”收入分配格局也要重大调整。

    (三)机遇分析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市级区级层面都将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项惠农举措和支持产业振兴的政策密集出台,都表明乡村产业发展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期。并且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场需求和城市需要都将助推乡村产业的发展。

    (四)挑战分析

    重庆市其他区县农业农村产业及观光农业操作模式已比较成熟,如北碚区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南川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江津区现代农业园、涪陵区大木花谷、铜梁七彩梦园、垫江牡丹园等,周边“群狼环绕”、“虎视眈眈”,形势逼人,而大渡口区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偏小、不成片,知名度不高等,大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趋势。

    三、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突出优势特色为重点,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相对主城其它成熟的滨江板块,大渡口区域后发优势凸显,长江岸线较长,以点成线、以线带面,具备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农村发展的先决条件。

    1.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在完善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并与义渡古镇、重庆工业博物馆、钓鱼嘴音乐半岛连为一体,建设成为主城近郊休闲游目的地和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带。

    2.坚持走“小、精、特”现代农业之路。以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柑橘、花椒、蔬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小、精、特”现代农业之路,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做精做强柑橘、花椒、蔬菜产业。实施产业兴村强区行动,将跳磴镇培育成为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二)以合理布局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结构

    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着力打造“一带两区三基地”。“一带”即滨江都市休闲农业体验带,“两区”即中梁山生态农业养生区、金鳌山精致农业示范区,“三基地”即智慧水果基地、精品花椒基地和特色蔬菜基地。

    1.滨江都市休闲农业体验带:涉及石盘、沙陀、南海、红胜等村,规划依托盘果山庄、康然山庄、秦家院子民居、温泉公園等乡村休闲旅游点,因地制宜发展智慧柑橘、枇杷、桃李产业基地,打造集休闲观光、水果采摘、温泉度假于一体的滨江都市休闲农业体验带。

    2.中梁山生态农业养生区:涉及拱桥、新合村,规划依托大渡口森林公园、石林寺、矿山公园、市级美丽乡村等乡村休闲旅游点,适度发展精品花椒、葡萄、桃李等产业基地,打造集生态农产品食疗养生、森林康养、禅意度假于一体的中梁山生态农业养生区。

    3.金鳌山精致农业示范区:涉及金敖、山溪、鳌山村,规划依托金鳌寺、金鳌山寨墙遗址、蛮洞沟水库等乡村休闲旅游点,适度发展花椒、火葱等产业基地,打造集科技示范、农业科普、农禅研修于一体的精致农业示范区

    (三)以强化融合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

    1.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传承乡村传统美食制作工艺。大力推动调味品、焙烤食品、酒饮茶制造业提档升级,以红九九、华生园、嘉威啤酒为龙头,做强精深加工业,打造一批加工产业集群。

    2.做精乡村旅游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紧扣“千年巴渝,多彩乡村”主题,大力开发特色产业支撑型、休闲体验观光型、民宿风情型等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主城周末游目的地。依托中梁山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加强跳磴全域旅游示范镇建设和特色旅游村建设,扶持发展乡村旅游经营主体。

    3.做活乡村流通业。坚持线下线上并举,扎实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电子商务进村工程。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打造从生产到消费全程“不断链”的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优化农产品市场布局,密切产销衔接,鼓励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

    (四)以主体培育为重点,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注重分类指导,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优化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实做强、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增量增效。围绕柑橘、花椒等特色产业,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鼓励农业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集团,引导农业企业集群式发展。扶持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有发展潜力、有上市意愿的企业上市挂牌。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支持专业大户按照“家庭经营、一业为主、规模适度、集约生产”的要求成立家庭农场。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建立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2.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以可支配的资源、资产、资金等要素为依托,以村为单位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在总结推广金鳌村、石盘村“三变”改革的经验做法,在各村分散持有农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结合起来,再结合相应项目实施,整体租赁给相应项目实施主体,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落地,实现农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拓宽培训对象,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骨干社员、农业企业骨干、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作为培训重点,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来源不足问题。

    4.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开展“合股联营”,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订单生产、就业带动等多种形式,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因地制宜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立足实际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带动小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大力推广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收益保险,有效分散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开展财政购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农业生产性服务。

    (五)以质量提升为重点,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注重统一标识、整体策划、集中推荐,构建以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为龙头、区级农产品區域公用品牌为支撑、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提升打造“石猿”牌柑橘产品和“跳蹬”牌蔬菜产品,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深度挖掘巴渝传统美食、加工技艺、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复兴华生园等传统“老字号”品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严格执行准入和退出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强化品牌文化内涵,注重产品包装设计,充分利用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线下运营店、电子商务等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介。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