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认可对出口消费品质量影响

曾洪鑫 王怡琪 黎清旦

摘 要:利用2016年对广东出口消费品认证认可和质量水平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邓氏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量化分析认证认可对出口消费品微观质量和宏观质量的影响作用。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在微观层面,认证认可对消费品质量有着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在产品符合性和市场符合性方面相关性较为显著,在社会符合性方面认证认可仍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宏观层面,认证认可只是在行业人才结构、配套能力、环境保护、政策效用等方面关系较为密切。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一些促进认证认可正向影响作用的策略。
关键词:认证认可;出口消费品质量;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8)02-0064-07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2.008
一、 引 言
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1~2]11-14,1-2之一,包含两个不同层面的质量管理活动:认证和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认可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 认证认可的根本功能是解决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有公信力的公示性证明,传递质量信任信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认证认可作为“传递质量信任,突破各类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成长起来。认证认可所依据的各类日趋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引导和敦促企业树立环境意识和人本精神,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出口消费品质量持续进步,同时使我国出口消费品获得了海外消费者良好感知,让“中国制造”的品质不断地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并推动了我国消费品对外贸易更快更好地成长。深入剖析认证认可对出口消费品质量发展的影响,对于科学把握认证认可的质量促进作用机理,规范和促进认证认可业态发展,推进出口消费品质量进步和保障外贸经济健康运行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认证认可起源于英国的风筝标志认证,之后一些老牌工业化国家纷纷效仿跟进,建立起以本国技术法规、标准为依据的国家认证认可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对认证认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成熟应用实践,其认证认可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比较完善和健全,国外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应用针对性,不少学者对认证认可的机制有效性、市场效用、具体领域应用效果等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Eve Fouilleux等针对有机农业领域探讨了由标准、认证、认可构筑的三位一体机制的效用[3]。Hartwig Berghaus分析了欧共体认证政策在欧盟内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4]。J. Moores等分析了认证方式对职业技能行为分析质量提升的作用[5]。Schulze H等研究了影响有机认证体系实施的主要因素[6]。Stephan D调查研究了消费者对认证认可的态度[7]。Shaw CD等研究了73所欧洲医院的4类临床服务的质量管理中引入认证认可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认证认可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 [8]。Houssou研究了认证认可模式对精神疾病健康保健质量的提升作用[9]。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外学者很少选择认证认可应用成熟的传统领域作为研究对象的,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有机农产品、医疗卫生药品、服务业等较新应用领域的认证认可实践及其效果评测方面。
我国认证认可事业起步较晚,1978年9月我国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1年之后我国才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国内对认证认可的学术研究起步也较晚,在国外应用成熟传统领域的认证认可问题也还在不断探索中,目前主要集中在如何借鉴发达国家认证认可机制、我国认证认可运行机制效果评测等方面,也有一些国内学者就认证认可对质量的影响作用进行探索。韩涛分析了认证认可对促进质量安全的作用,认为认证认可能够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推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11]。穆瑾研究了认证认可对促进质量诚信的作用,认为认证认可有助于质量诚信的服务专业化和信息化、树立质量国际形象[12]。纪文提出认证认可具有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和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管理的能力和效率等作用[ 13]。胡正国等认为认证认可作为由专业化机构依法、依规进行的符合评定活动,是企业及其他组织提高管理水平、改善质量的重要途径[14]。郭金发论证了政府在推动“认证认可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质量信任”的作用[15]。上海质科院量化评测了认证认可对经济质量的影响作用,得出认证认可对经济贡献作用的量化值,2005年证认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71%,拉动率为0.32[16]。
综合来看,当前国内外学界对认证认可促进质量进步作用的研究多数是现实应用需求驱动的,但其中有关认证认可对消费品质量影响作用的文献非常少,尤其在量化评价方面更为不多见。本文以广东出口消费品质量為样本,结合我国国情,分析认证认可对质量进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学术新意和现实应用价值。
二、研究方法
2016年对广东出口消费品质量和认证情况调查共收到12个消费品行业3012家有效样本企业数据[19],数据涉及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下面对实证分析中涉及的数据处理方面和相关数学模型做一个说明。
(一)分析方法
为科学准确分析认证认可对出口消费品质量的影响程度,首先须对认证认可水平和质量水平进行量化评测。认证认可水平的评测包括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企业认证认可水平以出口消费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认证认可情况为依据按百分制进行量化评分,行业认证认可水平由各企业对行业认证认可水平进行评价并综合得到。在出口消费品质量水平评测方面,采用指标指数法,建立微观质量指数和宏观质量指数两个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和图2。出口消费品微观质量指数是以企业为评测对象,从企业产品的产品符合性、市场符合性和社会环境符合性三个方面展开,包括4个一级指标,并逐级分解为9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而出口消费品宏观质量评测是以行业为评测对象,主要从行业结构、产业配套等方面进行评价,包括4个一级指标,并逐级分解为9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在指标指数计算方面,一级指标指数由对应二级指标加权得到,二级指标指数由三级指标加权得到,三级指标指数通过问卷调查由企业评价并量化得到。
(二)分析模型
本文将认证认可对消费品质量的影响分为对企业层面的微观质量和对行业层面的宏观质量两个层面。在认证认可对微观质量影响分析层面,由于微观质量以企业为评价对象,共有3012家样本企业数据,故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法便能较好反应二者之间的联系。而在认证认可对宏观质量影响分析层面,由于只有12个行业样本,属于小样本,采用相关性分析效果不好,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只需要少量的样本数据(4个以上)就能取得较好的分析效果,为此利用邓聚龙教授提出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来计算认证认可与宏观质量指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如下:
三、实证结果
(一)认证认可与出口消费品微观质量的影响
认证认可对出口消费品微观质量的影响分析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相关系数来判定认证认可与微观质量各级指标的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在微观质量总指数层面上,计算得到认证认可与微观总指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382,说明认证认可对出口消费品的微观总质量有较强的显著性影响作用;在一级指标层面上,认证认可与消费品质量仍然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但在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认证认可与消费品质量相关性呈现出了不同的指向,认证认可与二级指标“成品质量”“社会责任”及其对应三级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或非常相关程度不高。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数据可以看出,认证认可在总体上对出口消费品质量有着正向影响作用,出口消费品的微观质量主要表现为产品符合性、市场符合性、社会环境符合性等方面,认证认可与这些符合性的相关性表现各异。认证认可与产品符合性呈现一定的显著相关性,主要体现在 “满足标准”和“产品合格”两个一级指标上。在“满足标准”方面,从一级指标到三级指标都呈现出很强的显著相关性;但在“产品合格”方面,认证认可对质量合格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明显的“前端效应”,即:对企业制造过程前端影响作用相对较大,从“原材料质量”到“半成品质量”,再到“成品质量”,呈现出与认证认可相关性递减的规律,认证认可与“原材料质量”相关系数为0.242,与“半成品质量”相关系数仅为0.094,与“成品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认证认可与出口消费品的市场符合性也有着一定的显著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一级指标“顾客满意”上,表现为对推动消费品进入高端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服务机制、有效解决各类质量事件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认证认可“传递质量信任”职能的体现。认证认可对出口消费品的社会环境符合性影响呈现出一定的不一致性,一方面与二级指标“资源环境”有着一定的显著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主要集中在产品包装水平、环境保护两个方向,对节能降耗方面影响非常弱;另一方面认证认可与二级指标“社会职责”的相关性不显著,可以看出认证认可在环境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工保护等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效用提升空间。
(二)认证认可与出口消费品宏观质量指数灰色关联度
宏观质量水平分析是以行业为样本展开的,由于出口消费品质量调查的样本行业只有12家,为此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研究认证认可对出口消费品宏观质量的影响,计算得到认证认可与各级指数的灰色邓氏关联度,如表2。
表2数据显示,认证认可与宏观质量总指数的关联度为0.7012,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关联,但关系密切程度有待商榷。从认证认可与一级指标的关联性来看,一级指标“行业结构水平”和“行业质量水平”与认证认可之间关系相对而言更为密切,但其关联度分别为0.7440和0.7113,而一级指标“行业市场竞争”和“行业社会贡献”与认证认可之间的密切关系相对弱些。“行业结构水平”与认证认可的关联性相对而言较强,主要体现在行业规模结构和人才结构两方面,认证认可有助于优化行业人才智力结构和稳定熟练技术工人队伍,同时认证认可与大型企业的比重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认证认可与“行业质量水平”的关联性来看,认证认可对于提升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有较大的影响,并且与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也密切相关。认证认可与“行业市场竞争力”的关联性较弱,但认证认可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JP2]提升出口市场占有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力。认证认可与“行业社会贡献力”的关联性同样不强,并且对行业经济贡献的影响作用不强,而在“社会责任”方面,认证认可与行业环保水平、政策制度的效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值得一提的是行业协会的效用并未和认证认可发展紧密关联。总体而言,认证认可对出口消费品宏观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度,但多数指标与认证认可的关联密切度不高,反映出当前我国认证认可体制与产业发展的融合程度仍然不高、认证认可的行业结构和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基本现状。
四、措施建议
从前面数据综合来看,认证认可对出口消费品質量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自身也存在不少提升空间,一方面要在微观层面进一步加强消费者保护、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标准认知、标准采用、管理体系认证,另一方面要在宏观层面建立和完善认证认可制度和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广东认证认可机制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发展。根据当前认证认可产业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本文梳理出以下两方面的措施,以推动认证认可产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促进广东出口消费品质量的进步。
在政府推动层面,认证认可是实现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具[19],必须给予战略性关注。首先,在宏观政策上,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认证认可制度改革,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竞争、有效监督、高效诚信、国际互认”的认证认可产业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产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出口消费品认证认可机制和发展模式,进而充分彰显认证认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核心职能。其次,[JP2]在政府对认证认可业态的监管上,要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促进市场公平公正,构建“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认证执法监管体系,促进形成良性市场竞争机制。第三,相关政府部门应关注海外的技术标准的变动,广泛收集国外技术法规标准信息,并进行整理、翻译和发布,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企业,便于企业采取措施提高质量、规避风险。
在企业层面,要借助认证认可帮助出口消费品企业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向海外市场传递质量、能力、信用等方面的信息。首先,认证认可过程本身就是现代先进管理思想和模式贯彻实施的过程,要引导企业认识到认证认可体制的质量保障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其次,积极发挥认证认可贸易促进作用,利用认证认可的“传递质量信任”职能帮助出口消费品企业突破各类贸易壁垒、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准入机会。第三,借助认证认可实施,倒逼和推动出口消费品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制造工艺技术水平,促使企业在工艺方法、技术装备等方面更快更好地达到产品认证、体系认证相关标准要求。第四,鉴于认证认可与“产品合格”指标的“前端效应”特点,企业在实践认证认可过程中,要重点强化物料供应环节的认证标准符合性要求。第五,要引导出口消费品企业形成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意识,将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相关标准中的先进理念融入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企業文化之中,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出口消费品的社会和环境符合性。
参考文献:
[1] 许增德. 国家质量基础: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J]. 上海质量,2015(12):11-14.
[2] 刘宗德. 认证认可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3] EVE FOUILLEUX, ALLISON LOCONTO. Voluntary standards, 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in the global organic agriculture field:A tripartite model of technopolitics[J].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2017,34 (1):1-14.
[4] HARTWIG BERGHAUS H.GNZLER.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analytical chemistry[M].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1996:1-13.
[5] MOORE J, SHOOK G L . Certification,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in behavior analysis[J]. The Behavior Analyst, 2001,24:45-55.
[6] SCHULZE H, JAHN G, SPILLER A. Acceptance and motivational impact of the organic certification system[J].Food Security Food Quality & Human Health, 2007,3:20-23.
[7] STEPHAN D, CHRISTIAN L, TATJANA S, et al. Certcosteconomic analysis of certification systems for organic food and fanning at eu level[C]. Cultivating the Future Based on Science:2nd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rganic Agriculture Research ISOFAR, Modem, Italy,2008:18-20.
[8] SHAW C D, GROENE O, BOTJE D, et al. The effect of 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4 clinical services in 73 European hospit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2014, 26(Suppl 1):100-107.
[9] HOUSSOU C. Healthcare quality improvement in psychiatry:From accreditation visits to certification visits, validities, unsuitabilities and half-truths[J].Annales Medicopsychologiques,2013,171(5):311-317.
[10] MADS PETER SCHREIBER, VEIKKO KOMPPA, MARGARETA WAHLSTRM.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sampling:quality through accreditation, cer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standards[J].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2006,10(9):510-514.
[11] 韩涛. 认证认可促进产品质量安全[J]. 品牌与标准化,2011(8):8-9.
[12] 穆瑾. 我国质量诚信认证认可制度初探[J]. 质量与认证,2016(10):43-44.
[13] 纪文. 认证认可 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J]. 质量探索,2011(06):32-35.
[14] 胡正国,谢常欢. 认证认可对促进产品质量安全的作用[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10):58-59.
[15] 郭金发. 论政府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制度中的主导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2010.
[16] 王立志,李钊. 产品质量概念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10(5):89-92.
[17] 葛红梅. 提升供给质量 建设认证认可强国[J]. 质量与认证,2017(2):28.
[18] 刘卓慧. 全球认证发展状况与认证有效性的评价[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0(12):17-19,36.
[19] 孙大伟. 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有效作用[N]. 人民日报,2016-05-30(12).
[20] 詹思明, 郑方辉, 邓旭琪. 2017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报告[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7.
[21] 郑方辉,廖逸儿. 第三方评民生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实证研究——以2012年广东省为例[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