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县凉山乡肉羊产业发展的思考

    何永华

    摘要:根据元谋县凉山乡区位优势、气候资源条件及高寒山区肉羊养殖发展现状,结合当前肉羊发展趋势,从山羊品种引进、选育、杂交改良技术、动物疫病防控、厩舍改造、优质牧草推广种植、综合养羊配套技术运用等方面对肉羊产业开展分析和思考,提出科学养殖,种养殖结合的绿色、生态,环保、高效的肉羊养殖模式。

    关键词:凉山乡;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31-02

    随着高原特色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及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实施,凉山乡肉羊产业迅猛发展,山羊存栏稳定,出栏增加,养殖效益明显,肉羊养殖在山区农村经济增长、脱贫致富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散养养殖方式仍然在继续和传承,饲养管理粗放,品种改良滞后、厩舍简陋,养殖设施简单,防疫意识差,种草养畜及商品观念不强,草场资源保护与利用不合理,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着该乡肉羊生产整体提高。笔者多年在山区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对肉羊养殖进行了综合调查与分析,并对肉羊产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旨在与同行交流。

    1 凉山乡概况

    凉山乡地处元谋县东部,属典型的山区乡,境内最高海拔2 803 m,最低海拔1 527 m,平均海拔1 800 m,东与武定县环州乡、白露乡相连,南与元谋县老城乡毗邻,西与元谋县元马镇相接,北与元谋县黄瓜园镇接壤,国地面积89 km2,辖4个村民委员会,35个自然村,旱地267.3 hm2,人均占有耕地734 m2。2016年第三季度山羊存栏14 719只,出栏5 827只,能繁母羊7 400只。存栏山羊200只以上的有2户,50只以上的有30户。养殖方式以放牧为主,舍饲和半舍饲相结合。防疫上推行春秋两季羊W病、小反刍兽疫集中免疫,其他疫苗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免疫。

    2 肉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部门对肉羊产业发展扶持不够

    在政策、资金、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滞后,肉羊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不健全,没有规范肉羊生产技术措施,规模养殖发展缓慢,典型示范带动能力弱,肉羊养殖整体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

    2.2 良种良法不配套

    在肉羊良种化进程加快和市场炒作下,养羊户一贯追求体格大、生长快的肉羊品种,不注重本地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随意引入努比亚黑山羊、波耳山羊与本地羊开展杂交改良,由于饲养管理技术落后,养的是良种羊,饲养用的是传统粗放养殖方式,养殖环境差,设施落后,草料供给不足及营养不均衡,使杂交羊长期处于不利生长环境,表现出抗病力弱,生长发育慢,杂交改良效果差,良种化进程受影响。

    2.3 养殖设施简陋

    农户养殖肉羊厩舍建设简单、随意,冬季不保暖,夏季不凉爽,圈舍布局结构及功能不合理,舍内没有羊床或硬化地板,未设草架、料槽、水槽,空气污蚀,粪尿所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气体刺激羊只眼结膜及上呼吸道黏膜,不利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肉羊养殖受疾病侵袭风险大,极大地影响了其发展。

    2.4 养殖技术落后

    农村年青有文化人员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的是老人和小孩,山羊放牧主要利用天然草场资源,日出而牧,日落而归;羊只不分群、近亲繁殖严重;放牧后不补饲,精料供给不足,季节性缺草突出、牧草种植饲养措施难推广;未适时出栏羊只,使羊出现夏壮秋肥冬死亡现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面不广,全乡养殖整体水平低下。

    2.5 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由于畜牧产业发展,鲜活畜产品交易频繁,各地检疫监督各不相同,难形成合力,输入性疫病传入风险加大,加之自繁自养制度落实不到位,养殖综合管理水平低,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现状是养殖户对羊W病、小反刍兽疫、羊痘等疫苗適时免疫、常规消毒与驱虫认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使羊养殖疫病风险加大,制约了养殖业的推进。

    2.6 规模养殖发展缓慢,产业带动能力弱

    散养方式依然支持着该乡整个肉羊产业,小农经济思想观念更新慢,规模化、标准化肉羊养殖推广运用面窄,养殖户各自为阵,技术、信息不能共享,没有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养殖发展趋势和疫病动态,使养殖产业化程度降低和发展盲目性加大,肉羊产业发展受阻。

    2.7 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技术落后

    虽然政府组织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机制及奖补政策,以草定畜,实现了草畜平衡发展,但现实中监督管理难度大,重利用、轻管理现象突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人工优质牧草种植品种单一、饲喂技术落后,草料品质难保证,饲草饲料供给不均衡,限制了肉羊养殖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重视肉羊产业发展,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对肉羊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个突破,着重对全乡肉羊存栏数量、养殖方式、品种、分布、厩舍建设情况、种草养殖、动物防疫保健网络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有效制定出本乡肉羊发展规划和肉羊养殖技术规范等措施,并适时组织实施,同时整合各部门和各渠道的农牧业建设资金,加快推进肉羊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3.2 规范肉羊品种改良工作

    注重本地肉羊品种选种选配和提纯复壮工作,有计划引入外来品种开展经济杂交改良,实现“引、育、繁、选、推”一体化服务,生产中强化生产性能测定,综合选择出优良杂交组合模式和科学养殖技术,供养殖户选用。

    3.3 推进科学养殖技术

    (1)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专业户,每户养殖能繁殖母羊30只以上,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提高规模效益。

    (2)推广山羊短期育肥、适时出栏新技术。对待出栏的肉羊充分利用夏秋牧草丰盛时期,延长放牧时间,并在出栏前40~50 d单独进行短期优饲,每羊每天喂精料100~200 g和适量青草,在羊膘肥体壮时适时出栏。提高羊的个体产肉量和羊的品质。

    (3)改变饲养方式和繁殖方法。

    (4)推广适时出栏,大力推广当年羔羊当年出栏,改变出售长寿羊的习惯,有效提高出栏率,加快羊只周转,调整羊群结构,增加母羊比例,减轻冬春草山负担。

    (5)改变养殖方式。改普通羊舍为漏缝羊床,舍内设草架、料槽、饮水槽、灭蚊灯,舍外合理设置消毒池,粪污处理池,建设功能齐全的羊舍,为羊只养殖提供优良环境,促进其生产性能发挥;改混群放牧为分群放牧;改羊只放牧不补饲为放牧后补饲。

    (6)改变繁殖方式。改山羊初配年龄过早为一岁左右配种,改常年乱交乱配种为春秋季配种,集中产羔。

    3.4 山羊生产与草料开发利用相配套

    一是合理利用天然牧草和灌木枝叶,提倡分期轮牧。二是搞好农副产品贮存、加工、利用。三是大力推广粮草轮作、配种、间种饲料作物,推广夏秋季晒制、贮存青干草,制作青贮饲料,冬闲农田、林间隙地、果树地套种优质牧草(苜蓿、鸭茅、黑麦草等)。

    3.5 山羊养殖与疫病防治配套

    贯彻自繁自养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羊只提供充足饲草饲料,注重羊舍卫生和日常养殖场地及用具的消毒,按程序做好羊W病、小反刍兽疫、山羊痘防疫及驱虫、药浴等综合防控措施,规范养殖粪污和病死羊无害化处理,使山羊生产水平提高,羊只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降低养殖疫病风险。

    3.6 普及肉羊科学养殖技术

    根据该乡肉羊养殖发展规划及养殖技术规模,在积极做好政策、资金扶持的同时,适时组织规模养殖户参加培训交流学习和外出参观考察,及时了解和掌握肉羊生产组织形势、市场预测及疫病动态,以便及时调整生产方式。同时利用广播、板报、网络、手机客户端、入户指导等形式为养殖户提供养殖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肉羊养殖整体水平。

    总之,肉羊养殖是本乡仅次于种植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户经济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利用资源优势和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社会化服务体建设等方面的扶持,确保肉羊产业健康发展和群众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