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班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好玩且有效

    王远萍

    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如何在小班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导他们较为持久地开展学习活动,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尝试精心选择材料,用心设计活动内容,让个别化学习活动变得好玩又耐玩,以此引导和支持小班幼儿持久专注地进行活动。我以“运水果的小路”为例,介绍我们的探索过程。

    孩子们非常喜欢绘本《爱吃水果的牛》中那头爱吃水果的牛。于是,我们在活动室里专门设置了一条为小牛运送水果的路,并投放了凹凸板、毛绒球、毛毡等材料。幼儿可以选取材料铺设一条完整小路,并在小路上走走跳跳,摸摸看看,从而感知和体验各种材质带来的触觉以及帮助“水果牛”的愉悦。

    镜头一:浅尝辄止的浩浩

    【幼儿表现】

    浩浩先按照教师的预设选择毛绒球、塑料纸等材料铺好了小路,然后在小路上来回走动着。浩浩似乎对毛绒球产生了兴趣,他特意走到毛绒球上,用力踩了踩,反复几次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他摇摇晃晃地走着,又蹲下身子用手摸摸毛绒球,尝试用手掌和足底感知毛绒球的性质。不过才玩了两三分钟,浩浩便穿起鞋子离开了小路,来到叠衣服的淼淼身边静静地旁观。小路上的另外几个孩子等浩浩走后,来到小路上摸摸走走,走了几遍后也陆续离开了小路。小路变得冷清起来。

    【案例分析】

    小路由各种材质铺设而成,但位置固定,不能挪动,不能增减。小路刚刚投放时,因为色彩漂亮、材质多样,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孩子们用脚踩、用手摸、用耳听、用眼看,感受着软硬不同的材料、变化不定的声音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官刺激,萌发了探索的兴趣。但是,新奇过后,固定、难以操作摆弄的小路使孩子们的兴趣渐渐消退,而活动本身挑战性不足也让孩子们更少光顾这里。

    【调整措施】

    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及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操作材料应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并激发他们的思维。任何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材料都是不适宜的,只有以幼儿为本,把选择权还给幼儿,教育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1.增加互动性,让材料活起来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对材料是感兴趣的,也有探索的愿望,只是不满足于教师的固定安排。于是,我们将固定的小路调整为可以随意变化的小路,将绒线、塑料等不同材料粘贴在板上制成材料板,幼儿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将材料板安放在各个框架中,自行建构小路。这大大提升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2.增加多样性,扩大探索空间

    为了进一步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各种可以铺设小路的材料,然后把各种材料堆放在一起,由大家共同筛选出塑料盘子、纸筒、毛绒球、塑料雪花片、吸管、塑料包装纸、木质积木、瓦楞纸等材料,再由教师制成材料板。在寻找、筛选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材料的特性,思考怎样的材料更好玩,这无形中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之后的探索中更加主动。同时,丰富的材料也进一步拓展了幼儿探索的空间。

    镜头二:重复操作的浩浩

    让孩子们共同收集与筛选材料,大大提升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小路又一次热闹起来。

    【幼儿表现】

    材料调整后,小路被划分成若干方格。一个格子里可以放置一塊材料板,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板铺路。浩浩随手拿起材料筐中的材料板拼搭起来,他不时地停下来研究不同的材料,体验它们带来的不同触感。

    过了一会儿,浩浩叫来亮亮一起走小路,他似乎对自己拼搭的小路很满意,高兴地告诉亮亮:“亮亮,你看!我还可以换积木、雪花片、球。”浩浩边说边按照自己的想法拼完拆开,拆开再拼,反反复复,百玩不厌。他随机地重复拿取材料板,反复尝试,并不断改变拼板样式和排列顺序。他还问亮亮:“你觉得哪条小路最好玩啊?”……

    【案例分析】

    小路的升级改版又一次把浩浩吸引到这里。在整个过程中,浩浩除了开始时与亮亮有简短的交流外,一直都在不停地摆弄材料板,不时地改变着小路的样式,并不断体验着触摸各种材料的感受。增加材料的品种,并让材料可活动、可自主拼搭,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持续的时间也明显增加。不过浩浩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拼搭摆弄,无暇顾及给小牛运送水果;同时,他的摆弄也是随机和无意识的,拿到什么材料板就用什么材料板,未能主动地、有目的地选择材料。教师提供的材料板由不同材质组成,可以暗示幼儿进入更深入的学习,只是教师所期待的状态并没有出现。

    【调整措施】

    1.增设任务卡

    我们把小路变为硬硬的小路、软软的小路、软硬软硬(ABAB)的小路、软软硬硬(AABB)的小路等。幼儿需要在材料架内选取相应材质的材料放到对应的格子里。每张任务卡上呈现铺小路的要求,并附代表软硬材料的图案。

    2.把材料化整为零

    我们既提供材料板,又提供零散材料,放置在材料架内,幼儿可以各取所需。

    镜头三:创意无限的琪琪

    孩子们为了建成软软的、硬硬的或其他的小路,开始思考应该选用什么材料,并通过摸一摸、捏一捏等方式主动去了解材料的质感,与原先拿到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的状态形成反差,学习的目的性增强了。另外,将一部分材料化整为零之后,幼儿可操作的机会进一步增加,操作的自主性增强,这不仅满足了他们反复摆弄的愿望,也使他们在反复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和体验不同材料与身体接触后所产生的反应,幼儿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幼儿表现】

    浩浩在铺设好小路后,推着小推车忙着运送水果。从铺路到走路,再到运送水果,浩浩的兴趣点逐步扩大。有趣的是,浩浩把空空的推车推在硬硬的路上,把装上水果的推车推在软软的路上。浩浩说在硬硬的路上推水果车,水果要碰坏的,所以他在硬硬的路上推车时会小心翼翼,推不动时不会使蛮力,而是停下来换一下角度继续前进。

    篮子里的任务卡越来越少。各种路都玩过了,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小路更好玩呢?只见琪琪去美工区拿来了白纸和笔,开始在白纸上涂涂画画。亮亮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琪琪边画边跟他解释:“这是路和铺路的材料。你看这个圈圈表示圆形的积木,你去把圆形积木都拿过来铺在这里……”在琪琪的解释下,几个孩子开始按照她的要求取材铺路。间或,有孩子拿错材料,他们还会争论一番谁对谁错。

    【案例分析】

    任务卡的增加,不仅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乐趣,也增强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他们有意识地按照任务卡上的要求选材、铺路,甚至按照材料的特性来选择推车的方式,学习活动明显深入。幼儿熟悉任务卡,玩遍了任务卡后,他们迁移刚刚学习到的经验,萌发了自编任务卡的想法并付之于行动,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解读自编任务卡,合作铺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小路。

    ……

    “运水果的小路”的活动仍在继续。在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幼儿既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创造者;而教师则既是活动的支持者,也是活动的推动者。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密切关注幼儿活动中的需求,“观察—反思—改进”螺旋式推进,从而使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好玩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