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认知积累真实地发生

    赵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展开认知积累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品质。自主阅读、互动引读、演绎品读、延伸荐读,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更多规划和指导,让学生自然建立认知积累的意识,在不同学习环节,对不同语文认知进行适时积累,顺利实现认知内化,以完成学科教学目标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认知积累;发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77-02

    认知积累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认知积累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语言构建认知积累、在教师引读中促进思维发展认知积累、在演绎品读中形成文化传承认知积累、在延伸拓展阅读实践中实现审美鉴赏认知积累,全面提升其学科综合素质。让语文认知积累真实地发生,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追求,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一、自主阅读,完成语言构建认知积累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比较有限,语言认知积累意识更是缺乏,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让学生自然进入阅读环节,并在不断认知体验中完成认知内化积累任务。文本预习时、课堂初读时,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一些思考问题、识字释词,以及搜集典词佳句、修辞方法等学习任务,还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文体和背景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建立认知积累意识。

    自主阅读环节,教师需要给学生布设语言知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知识积累过程中完成学科能力成长。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结合文本内容,自主学习字词,展开诵读训练。学生先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然后尝试梳理性朗读,教师跟进指导,让学生展开整合性学习。为让学生对描写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为学生推荐一些句子,让学生感受描写的表达效果。如“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教师给出具体引导:抓住关键词展开思考,对描写方法进行推敲,联系作者情感展开分析,可以形成丰富学习体验。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环节,逐渐掌握了语言运用要领,完成语言认知的构建。

    二、互动引读,促进思维发展认知积累

    阅读进入互动阶段,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投放更多适宜的讨论话题,还要组织学生展开主动质疑性学习,通过集体讨论、课堂辩论、阅读质疑等活动,促使学生进入深度阅读境界,进一步启动学生阅读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形成认知积累。互动交流是阅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要对组织形式进行科学筛选,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取向展开设计,为学生做出更多学法指导,调动学生阅读思维进场。

    小学生大多喜动不喜静,对阅读互动學习有更多参与热情,教师要对互动学习形式展开创新设计,以提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天窗》这篇课文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课堂辩论任务:小小的天窗,给作者带来更多外界的讯息,让作者产生无限的遐想。作者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你如何理解这个说法呢?看谁的理解更为独特和深刻。学生听说要对问题展开深度发掘,都积极行动起来,阅读文本、查阅教辅材料、展开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在课堂互动展示时,学生都能够主动展示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认为,作者将天窗看成接触世界的窗口,是想从这个渠道获取更为丰富的外界信息,从这里得到更多鲜活的体验,自然将其看作是神奇的。也有学生说,这个天窗虽然很小,却占据作者心里重要位置,这是因为作者有一颗探知窗外世界的心。教师参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个性观点给出积极评价,推动课堂互动学习顺利展开。一个话题,打开教学程序,学生顺势展开多种交流互动,将学习推向高潮。

    三、演绎品读,辅助文化传承认知积累

    角色朗读、课堂演绎、互动游戏等,都属于演绎性品读范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做出针对性设计,让学生在多重演绎操作中形成认知基础。演绎是一种灵动的学习形式,带有文化传承属性,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有更高的趋同性,自然能够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对课堂演绎形式展开创新设计,势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主动力。

    角色诵读是最为常见的阅读学习方法运用,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给出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阅读境界之中,对文本形成个性认知感悟。如教学《三月桃花水》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特点,给学生设计了诵读比赛活动:三月桃花水有鲜明的个性,诵读时,需要读出丰富的情感意味,注意抑扬顿挫技巧方法的运用。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开始了诵读训练。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纠偏意见。在诵读比赛开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背景音乐,将诵读学习推向高潮。教师对学生诵读表现给出评价,给学生提供更多对比学习的机会。为激活学生诵读学习热情,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让学生倾听专家的诵读,从中获得丰富学习启迪。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诵读比赛活动,将课堂学习带入更高境界。学生都有好胜心,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设计,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这篇散文有丰富文化因素的渗透,教师从诵读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自觉接受文化的洗礼,对全面提升学生文化学习品质有重要帮助。

    四、延伸荐读,实现审美鉴赏认知积累

    语文学科教学呼唤拓展,教师要有课内课外接轨的意识,为学生做课外阅读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认知积累的机会。学生阅读基础、阅读兴趣、阅读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对此需要有更全面的把握,针对学生群体阅读实际需要做出荐读设计,可以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阅读实践之中。课外阅读资源浩如烟海,学生缺少甄别能力,教师给出适合引导,能够让学生阅读顺利展开,认知积累也会顺利实现。

    语文教材内容大多具有经典性,是难得的阅读学习素材,教师依据教材展开教学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更多学习技巧和方法,促使学生自然进入课外阅读环节,在广泛涉猎的过程中形成语文认知基础。在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梳理,引导学生展开多重思考,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然后为学生设计了课外阅读学习任务:关于“日出”方面的经典文章还有很多,如徐志摩的《泰山日出》,课外利用多种渠道搜集这篇文章,展开对比阅读,看看能够获得哪些全新的学习感知。如果有可能,还可以搜集其他人写的关涉“日出”的文章,看谁收获更为丰富。学生拿到这个课外阅读任务后,都给予积极回应。教师为学生规划了课外阅读方向,特别是让学生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集,这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学习经历。小学生利用网络早已成为生活常态,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知。让学生借助网络展开阅读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动力,学生在积极阅读学习过程中,自然实现阅读能力的成长,特别是审美观的历练,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认知积累创造良好条件。小学生认知积累意识比较淡薄,教师需要做出具体的引导和组织,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学习,顺利进入互动教学学习,积极进行演绎品读学习,展开多种形式的拓展性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认知积累,让语文认知积累真实地发生。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