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生的烦恼

    陈秋妍

    〔关键词〕优等生;同伴交往;学习压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2-0079-02

    一个温暖的午后,A同学试探性地在我办公室门口张望了一下,慢慢挪进办公室,说:“老师我想单独跟您聊一会。”她看起来若有所思的样子。

    A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开学两个多月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前十名内,对班级里的各种工作也很积极。出乎我意料的是,A同学跟我说班级里的同学好像有点排挤她,比如其他同学开会故意不叫她,别人经常议论自己,老师也经常忽略她。这与我对她热情、外向的印象有点冲突,让我有点惊讶,也有点不解。

    我慢慢地问她,听到别人说了什么吗?她说,具体的也说不清,就是感觉他们不待见自己,好像和谁都不交心,也不亲近。说着她低着头看向一侧,有点委屈。

    A同学说:“我本来一直是优等生,但是现在……”她继续补充说,以前在年级里成绩数一数二,初中时一直做班长,班主任非常器重她,班级里的大小工作都有她一份。老师不在,她通常会主动承担起管理班级的工作。进入高中之后,似乎一切都不一样了。高中军训时,A同学因为发烧,缺席了最后两天的训练和会操,她感觉和同学们不怎么亲近了。开学之后,课也只能勉强跟上。老师也不像以前那样了,而且课业变多变难了,最近心里感觉很压抑,很不在状态。

    “上高中了,课程难度增大,上课的状态也不如以前,与同学的交往也少了,老师不再像初中时那样器重你,所以你感觉很有落差,很不适应,甚至让你怀疑自己是‘优等生这一点,是这样吗?”我反馈道。

    她沉默了一下,眼睛有点红,点点头,“我现在算不上(优等生),感觉真的不行。”

    “你希望自己能更好一些,像以前一样成为优等生,那我有一点点好奇,在你眼里优等生是怎样的呀?”我微笑着问她。

    “成绩好!”她脱口而出,定了定,又补充道:“能力强,同学都喜欢。”

    “成绩优秀,或者说不断提升,这方面你是有潜力的。你看月考到期中考,你稳中有升,是不是这样呢?”她点头表示认可。

    “那你刚刚说到,优等生还是同学们都喜欢的,那你喜欢什么样的同学呀?”

    “热情的,就是能一起聊天,然后人很好,很热心的……”听着她的描述,我回应道:“我想这也是你期待自己的样子,而且我也看到你一直很热心地帮同学、帮老师,学校运动会上你也是报名最多的,入场式的排练也很积极。其实每一件事你都很努力,这些老师都看到了。”她的眼神里似乎有了一些光,一会又黯淡下来,好像又想到了什么。

    “爸爸妈妈总觉得我不够努力,他们希望我像以前一样当班长,成绩好,人缘好,我也想这样,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她补充道。

    “有时候你感觉很无力,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理解你,能够明白你也很着急,也在想办法?”

    “嗯……”接着,我和她谈了谈初中到高中课业的变化,告诉她来到一个由优秀的小伙伴们组成的集体,大家都是各个学校的尖子生,学习状态、角色状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的确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也感谢她,相信老师,愿意和老师分享心里的一些想法和困扰。

    A同学表情稍稍轻松一些,说马上要上课了,谢谢老师。

    一周后的周末,借着合适的家访机会,我和A同学的家长做了一些交流。

    A同学一直都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同学学习的榜样。进入重点高中以后,家长更是寄予厚望。但是父母没有留意到初中到高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女儿的不适应。妈妈听我说起孩子似乎有些不适应,她感到很惊讶。妈妈说:“她回来的时候我看挺好的,就是成绩不好。”我和家长一起看了孩子最近的成绩变化,妈妈看着各科的成绩,眉头紧锁起来,指出,“以前都是几乎满分,没有满分也是第一。上高中之后,她肯定没好好读,她不止这个水平,努力一下就会上来的。”爸爸在一旁也强调孩子很聪明,从小到大老师都这么说。

    我似乎有一点理解了A同学不被理解的感受,和A同学的家长算了“一笔帐”:我们学校一个年级8个班,一共300人,招进来的几乎都是各个初中学校的前五名,至少有60所初中学校的学生进入了我们学校;A同学是其中一所学校的第一名,跟她一样第一名的孩子在这个年级有60个,A同学现在在班级排前十名,年级80名左右,其实是她的客观能力位置。父母听着,沉默了一会,虽然有些犹豫,但也表示同意。爸爸补充说:“周末有时候蛮晚回来,孩子房间的灯还亮着。”听得出来,爸爸妈妈也在反思。“孩子回家来经常门一关,也不知道她在干吗,我想大概是人大了,不像以前一样,学校发生什么好玩的事都说。现在想想,可能是有不开心的事情,她不想说……”谈话中妈妈也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之处,也愿意在今后的教育中更多地了解女儿的想法与需要,不再给女儿更大的压力。

    后来,A偷偷告诉我,说她发现同学并没有不待见自己,有时候同学想跟我说话,但看到自己忙忙碌碌像个“小陀螺”,就没喊上自己;有时候,开了口却欲言又止。她说:“那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其实只要自己主动一点,小伙伴们还是很乐意带上我的。”我听着她的话,感到很欣慰,我面前的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孩子,她有自己的力量去一点点面对和改善面临的困境,我想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吧。我们作为教师,只要适时点拨,静待花朵在自己的时区里绽放。

    成长阶段的孩子在适应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需要身边的社会资源予以支持与帮助,父母和老师则是他们最好的求助资源。我们更容易时常关注孩子的问题,却常常忽略优等生也同样经历变化,经历着适应的过程。我们眼中的“优秀”有时候会成为优等生额外的负担和压力。很多优秀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面对的环境变化与孩子成长的心理变化知之甚少,在孩子需要他们的理解与安慰时,家长给予的更多是学业上的高要求。当孩子发出“我本来是优等生”这样的心声时,我们看到了孩子内心与现实的差距,其中带有太多很难言说的委屈,甚至还有对自己的失望和不接纳。这里有太多无法被满足的期待、太多难以被理解的渴望,需要我们去看见,去接纳,去陪同一起经历。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200124)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