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内涵发展建设研究

    刘卫华 李嘉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7-140-02

    摘 要 当前,在民办高校的转型改革中,诸多转型举措表现在对原有办学模式的小修小补,如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搭建教学实践或实习基地等,对转型政策或制度形成形式呼应。本文围绕“向应用型转变”目标,从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内部治理及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组织变革,探究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逐步向内涵发展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内涵建设 路径

    民办高校经过近五年的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民办高校要想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自身内涵建设,打造符合民办高校发展特点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大学精神等,努力在众多高校之中实施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从国内外经验看,凡是办学质量高、内涵建设好、有特色的民办高校,都是主动积极地开展变革调整,靠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从外延发展过渡内涵发展是民办高校的未来走向,必须找准内涵建设、特色化发展的关键点,积极解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

    一、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内涵发展困境

    (一)现实的人才培养目标高不成低不就

    民办高校是应用技术大学,与普通本科院校侧重理论研究不同,也与高职专科侧重操作技能不一样,它是侧重应用技术。高教学家潘懋元指出“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解决一线问题的能力要比高职强,但不需要也没法在工艺课上超过高职。”诸多民办高校在实际人才培养上界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中间路线,办学理念模糊、目标失当、缺乏特色。一方面,因为比职业院校的培养定位高,体现为对普通高校的模仿;另一方面,因为比普通高校的定位低而陷入职业院校技能训练模式。如何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找准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民办高校存在两难的处境,实际办学的转型思路不清晰。

    (二)存在逐利的办学动机,缺乏先进的高校治理模式和卓越的管理队伍

    对民办高校而言,由于政府资助匮乏,融资存在政策壁垒导致民办高校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忽略了教育的公益性,一些民办高校盈余后不加大办学投入,追求低成本运作导致办学质量危机。其次,淡漠社会和学生效益。民办高校投资主体来源复杂(很多是企业集团),创办者背景多样,办学动机和价值诉求多元,常常把经济效益居于首位,忽视教育质量,低价聘请管理干部,领导架构学术及专业水平不高,主导学科专业建设的二级学院自主权受限,办学主体颠倒,造成管理人员“泛权”,非专业人员领导专业人员的现象,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如采取管理体制家族化、家族式管理的治理模式,容易造成管理队伍水平不高、管理人員专业化水平低、管理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大学要求等都将形成制约内涵发展的桎梏。

    (三)校园文化营造缺失,大学的人文精神缺乏底蕴和特色

    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理念口号式和概念化严重,操作性差,民办高校难以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自己准确定位并制定合适的战略目标和战术行动,这种办学定位失当导致大学精神缺乏特色,大学文化淡漠。有的民办高校追求经济利益,过多的计算费用投入和成本耗费,在高校环境建设上体现出乡村小学的简陋风格,忽略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四)人才培养难以严教严管,单纯“文凭工厂”功能明显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普遍出现教学管理欠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不完善,教风和学风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源、经费与教学质量的矛盾。由于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低于普通本科,为提高学生毕业率和授位率,确保就业和招生工作,满足教育经费“以生养学”的宗旨,被迫降低教学质量标准,有的学生未达到毕业要求,学生素质和能力无法得到保障,但基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民办高校一般都降低标准,确保毕业和授位率,高校教育成为出厂毕业证或学位证的“学店”和“文凭工厂”。

    (五)缺乏一批专家型学科带头人以及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民办高校学历和学术造诣参差不齐,师资队伍的学历主要是学士、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极少,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低,拔尖学术人才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始终是制约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瓶颈。无论是教师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按师生比远远高出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二是缺乏高水平的教师,缺乏在教学、科研上能够担当重任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三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专业(学科)结构、学院结构不合理,与专业的契合度也不高。各专业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四是尚未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梯队、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科研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也有待增强,民办高校现有的科研成果不仅数量少,而且层次和水平都不高。

    二、民办高校内涵建设的对策

    (一)坚定时代特征的办学理念

    民办高校在转型背景下,首先要厘清的是定位于建职教体系还是隶属高教系统内的改革;是为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本科,还是定位于单一体制的高等教育系统内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民办高校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型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在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练、升华、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广泛共识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新道路。民办高校可以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等为重点,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建成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校。

    (二)构建专业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

    民办本科高校以应用型院校为定位强调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上,应当构建在学科理论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或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减少或缩小难于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合作的专业(学科);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这样的人才培养平台和载体,同时强调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堂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封闭在高校内部独自完成,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可以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和企业的培养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需要校企合作提供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实习机会的提供,有经验的兼职教师的授课,以及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及企业研究的环境,还包括在校内专业学习中对相关课程的改造及重构等。三部委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行业校企的合作平台,希望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为民办高校的内涵建设提供动力和活力。

    (三)优化民办高校内部治理

    高校办学存在多方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管理者、投资者、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等,辦学的过程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发展过程,因此笔者认为以“协调理念”为指引,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是内涵发展的主要保障。

    民办高校要以协调处理各方关系为基础,优化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学校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发挥党委政治保障作用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提升科学化决策水平。一是优化领导决策机制,按照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厘清董事会和校长的决策范围、职责权限和职能分工,明确董事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决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增强学校决策的规范性、科学性、民主性,促进学校决策更加科学和高效;二是强化学术导向机制,根据有关规定组建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制定章程、细则,明确界定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实行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度分离、互补配合,协调学术委员会及其与校长办公会之间的权责关系,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从而有效保证学术委员会在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

    (四)加强科学研究及学科专业建设

    对民办本科高校而言,因为科研力量弱,被归入教学型高校,其实不然,民办高校之所以内涵建设缺失,其主要表现就是科研水平太低,难以体现办学质量水平,难以与社会对接。目前,不少高校在实践中认识到如果教师只从事教学,而没有科研作为服务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撑,那么学校就难以吸引企业的注意力,难以吸引政府的注意力,也就难以吸引到资源,难以维持校地和校企的合作;只有科研能力变强了,企业和政府认识到学校服务能力时,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才会顺利开展。教师也只有参与企业研发和承接政府委托项目,才能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进而改善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努力形成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相称的研究氛围。

    民办本科高校是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产教融合,服务就业,打造专业特色为办学宗旨,按照“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用。民办高校要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内涵发展是必经之路成为当今教育新常态民办高校办学的核心与主旋律,各民办本科高校应审时度势,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打造内生发展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学的根本职能和核心价值。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内涵建设缺失及完善路径研究”(2017- GX- 391)

    参考文献:

    [1]郭建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01.

    [2]徐绪卿.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发展的着力点[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3]盛振文.以内涵发展强力推进特色名校建设[J].现代教育,2014(1).

    [4]董洪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凭栏处)[N].人民日报,2013-03-28.

    [5]程永波,李雪飞.高校内涵发展的目标选择与实现途径[J].江苏高教,2014(6).

    [6]彭贤智,于雁.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3).

    [7]别敦荣.论高校内涵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6(5).

    [8]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2.

    [9]王蔷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与思路转变[J].民办高等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