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工作社会化研究

    华林 段华梅 邱雨晖

    摘? 要: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社会化编研,有利于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编研工作,依据社会利用需求,向社会各界提供不同形式的档案文献编研信息。论文针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现状,揭示编研工作社会化意义,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编研工作社会化建议。开展社会化编研工作,对适应社会公众的利用需求,整合社会编研智力、资源、资金等社会力量开展编研工作,丰富档案编研成果,更好地宣传南侨机工抗战精神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社会化;编研工作

    Abstract: The socialized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of Archives and documents of Nanqiao machinist is conducive to th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work with the help of social forces, and provides different forms of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information to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ocial utilization.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Archives of the Nanqiao machinist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work,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work.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social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integrate social intelligence, resources, funds and other social forces to carry out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enrich the results of fil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and better publicize the spirit of Anti Japanese War of Nanqiao machinists.

    Keywords: Nanqiao mechanic Archives; Socialization;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1 編研工作社会化问题提出

    2018年3月,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要求,“扎实推进《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工程,广泛宣传档案编研和开发利用成果。依托档案馆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随着党和国家对抗战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视与推进,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出现了一批档案原件汇编以及利用档案文献研究形成的成果,在宣传南侨机工抗战事迹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时,也存在编研主体分散、编研材料局限等问题。

    其一,编研主体分散问题。从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主体看,档案馆、纪念馆、电视台、相关学者等大多从不同视角开展编研工作。如2005年,中国台湾“国史馆”依托本馆编研力量,编辑出版的《战后遣返华侨史料汇编》;2016年,夏玉清教授利用收集的南侨机工档案史料,编写出版《南洋华侨机工:1939~1946》等。其二,编研材料局限问题。各个编研主体所使用的主要是本单位收藏的,或是收集到的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在档案使用类型、数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等问题。如2002年,陈达碰、陈勇以采集到的南洋华侨机工或后人口述档案资料,编写《再会吧,南洋:海南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回忆》;2005年,云南省档案馆利用馆藏“西南运输处”“云南侨务处档案”等档案原件,编辑出版《南侨机工档案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馆藏部分》。其三,编研方式滞后。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多以传统方式进行编研,其成果主要以出版方式提供给公众。如1994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林少川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2010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编辑出版《新加坡的南侨机工:一批热血华侨回中国抗日的不平凡故事》等。

    上述问题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首先,编研主体的单一造成编研力量的分散,不利于整合社会各界的编研力量。其次,档案文献散存状况不利于整合集中资源,为编制精品提供资源支持。最后,编研方式的滞后影响了编研效率与效果,不利于采用新技术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形式、多类型的编研产品。鉴于此,如何整合社会编研力量,推进编研工作的发展,也就成为了创新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编研工作社会化现实意义

    2.1 了解社会需求,开展编研工作

    其一,了解内容需求,开展编研工作。档案文献编研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因此,编研成果的最终受众是决定档案编研产品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素。[2]为此,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工作首先在选题上就要开展市场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其二,了解形式需求,开展编研工作。数字时代,公众对以书刊出版的传统档案编研成果关注度逐渐降低,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通过微信公众号、音频、视频等数字化方式展示的档案编研产品,逐步代替了纸质成果,易于为广大利用者接受和使用,[3]在数字化环境下,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也要适应社会公众对成果利用的形式需求,“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对文字、图片、影像等档案信息资料进行处理,形成集文、图、声、像于一体的立体化的编研成果”,[4]开发多形式、多类型的编研产品,以满足不同社会受众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利用需求。

    2.2 集中社会资源,开展编研工作

    其一,整合编研力量,开展编研工作。编研力量社会化就是要以综合档案馆为中心,整合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文化部门、档案服务机构等单位共同参与档案编研工作。[5]构建开放性编研机制,开展社会化编研工作,在智力方面,可整合档案馆、研究会、纪念馆、南侨机工后人或相关学者等编研力量;在技术方面,可整合档案编研人员、计算机技术专家、新媒体人才等编研力量,全面开展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性的编研成果。其二,整合档案资源,开展编研工作。档案资源是开展档案文献编研工作的基础,就档案馆而言,只有不斷丰富馆藏,才能编纂出有价值的编研成果。[6]传统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主要材料来源于本单位馆藏,或是个人收集到的南侨机工档案文献,这种编研模式带来的问题有:一是编研成果局限,主要类型有档案原件汇编、档案编研著作或是纪录片等;二是编研内容呈现局限,其成果主要以文字、照片等形式呈现,影响了编研成果内容表现的丰富性。开展社会化编研工作,可整合社会编研力量,利用数字技术、新媒体编研软件,开展多样化编研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类型多样、形式新颖、信息丰富的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产品。

    3 编研工作社会化问题分析

    3.1 编研体制问题

    从我国档案编研体制看,中央级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基于其管理全国档案馆的地位,第一历史档案馆基于其海峡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传承,北京、上海两大都市档案馆基于大都市重大文化活动丰富的优势,更容易开展与外界的合作编研,社会化程度更高,而其他档案馆尚未形成经常性、规律性的合作开发机制。[7]长期以来,多数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从计划选题到最终完成多囿于档案部门自身,主要依靠档案馆内工作人员完成,社会各界以及公众的力量尚未对档案编研工作产生建设性影响。[8]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主体主要是收藏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研究会、报社、电视台,以及南侨机工后人、相关学者等,编研工作主要依靠收藏单位或个人力量完成,其编研体制既不利于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打造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精品,也不利于整合相关技术,为社会公众编制提供编制类型多样、形式新颖的编研产品。为此,改革传统编研模式,构建开放性编研机制,整合社会编研力量,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提供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也就具有了更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3.2 方法转变问题

    传统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档案文献收藏机构编研工作,其编研主体是收藏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档案馆、图书馆、纪念馆和电视台等,编研工作主要以本单位档案编研部门为主开展;编研方式以传统选题、查档、筛选和编研等为主,电子编研为辅。二是档案文献收藏个人编研工作,如1994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林少川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2016年3月,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夏玉清的《南洋华侨机工:1939~1946》等。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档案编研方式发生了改变,首先是档案编研平台走向网络化,其次是编研材料数字化,最后是广泛运用网络、数字技术开展编研工作。[9]在此背景下,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工作社会化就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编研工作,可更有效地吸收社会编研力量,协同开展编研工作;二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散存档案资源的整合集中,提高档案材料检索、筛选和编制的效率;三是可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用户进行互动,改进编研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产品。

    3.3 资源整合问题

    就已出版的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成果而言,所使用的档案材料或是来源于本单位馆藏,或是个人收集到的南侨机工纸质文档、口述资料、遗存实物和音像档案等。如中国台湾“国史馆”2005年编辑出版的《战后遣返华侨史料汇编》,刊载了大量的该馆保存的陈嘉庚、南侨总会与国民政府及新加坡领事馆的交涉电文、报告,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行政院、云南省华侨理事会关于遣返机工的电文、申请、会议记录等。[10]1994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林少川所著《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书,使用材料主要是作者收集到的南侨机工图片、档案摘录、口述资料等。其中,“南侨机工采访录”是作者在云贵川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采访形成的南侨机工口述档案资料撰写而成。这种编研方式导致的问题有:一是受馆藏档案文献类型限制,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成果在内容呈现方面较为单一;二是相关单位或个人在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收集上,还存在类型不多、数量有限等问题,未能形成资源优势,从而制约了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的创新发展。因此,如何整合散存在相关机构或个人手中的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为编研工作提供齐全完整的数字资源支持,也就成为开展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社会化编研工作亟待解决的紧要问题。

    4 编研社会化实现对策

    4.1 构建社会化编研保障机制

    其一,构建开放性编研工作机制。鉴于传统编研工作在编研力量与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为更好地开展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社会化编研工作,首先建议档案馆、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或电视台等相关机构,树立创新编研理念,摈弃传统封闭式编研模式,积极寻求本单位其他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信息、智力、资金支持,多部门分工合作,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构建社会化编研体制。同时,建议加强与宣传、文化、高校、科研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合作开展档案编研,逐步形成开放式、社会化的编研体系,[11]推进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社会化编研工作的发展。其二,构建整合性资源建设机制。2016年4月,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开放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服务平台的方针。[12]建议建立南侨机工档案文献资源共建联盟,构建整合性资源共建机制,发挥组织协调相关机构或个人作用,构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相关机构馆藏档案文献的跨库查询和共享利用。

    4.2 开展多模式合作编研工作

    4.2.1 借助社会智力力量,开展社会化编研工作。开放性与社会化的编研管理体系在依托和立足馆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更需要补充丰富的外部社会文化资源,而加强与政府机构、其他档案部门,以及高校、档案学会等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可扩大编研视野,协同合作,共同打造档案编研精品。[13]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社会化编研工作而言,无论是档案馆、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电视台,或是南侨机工后人、相关学者,其编研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借助相关机构、学者等社會智力的支持,共同开展编研工作。如云南省档案馆在编辑出版《南侨机工档案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馆藏部分》工作中,就联合陈嘉庚纪念馆、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等,邀请欧阳建、陈联合、陈素珍等专家参与编研工作。

    4.2.2 借助社会技术力量,开展社会化编研工作。数字化背景下,档案文献编研工作的变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泛利用数字化技术,依托于网络化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研究、编辑、传播和反馈的全过程编研,极大地提高了编研工作的效率;二是档案编研成果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直播网站等不同的平台,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像、图文组合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多媒体手段加以呈现。[14]从相关档案馆或个人等编研技术力量看,在数字编研、新媒体技术等应用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因此,与计算机公司、传媒集团等合作,借助社会技术力量开展社会化编研工作,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丰富的形式新颖、多媒体集成的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产品。

    4.2.3 借助国外编研力量,开展社会化编研工作。在国外,保存南侨机工档案文献较多的新加坡国家档案馆,馆藏有征集到的一批南返后居住在新加坡的南侨机工口述档案。此外,新加坡口述历史馆珍藏有以视频等方式采集到的部分南返华侨机工口述记录等。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依托馆藏资源,编辑出版了部分南侨机工口述档案编研成果,如2010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出版《新加坡的南侨机工:一批热血华侨回中国抗日的不平凡故事》,该书是以新加坡南侨机工口述档案资料汇编而成,是研究新加坡南侨机工抗战历史的珍贵口述档案史料。此外,2011年,新加坡玲子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了邹璐编纂的《感动的旅程:重走南侨机工滇缅路》。和国外研究机构与学者开展编研合作,有利于借助其编研力量、档案资源等开展联合编研工作,以满足社会各界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成果的多样化利用需求。

    4.3 编研成果推送与需求互动

    其一,多渠道推送档案编研成果。为扩大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成果的利用与影响,除纸质书刊出版公布外,可采用数字化出版方式,将具有信息集成性的多样化编研成果呈现给读者。其方式有:一是电子产品出版,二是网络出版。其二,搭建与公众需求互动平台。相关南侨机工编研主体可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与社会公众开展互动,在主题筛选、编研内容、编制方式和成果形式等方面听取公众意见。如可通过档案利用情况统计分析、加强社会调研、网上问卷调查、在线交流平台、意见箱等方式建立用户信息反馈机制,形成与利用者互动网络,使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编研成果更为适合社会各界的利用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2018年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 2018-03-22)[2020-06-05]. http://www.saac.gov.cn/ daj/tzgg/201803/e55d5f99b45148d6bd57577d2f1b00e8.shtml

    [2]王良镭.档案编研工作在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档案,2020(02): 68-69.

    [3]高菲.试论数字化时代的档案编研工作[J].兰台世界,2019(S1): 126.

    [4]王颖.“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探究[J].档案管理,2018(06): 89-90.

    [5][7][11][13]彭插三.档案编研信息化及管理体系构建[J].档案学研究,2017(S2): 27-32.

    [6]管先海,李兴利,整理.档案编研工作的春天[J].档案管理,2015(03): 56-57.

    [8][9]董思琦,李颖.数据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策略研究[J].山西档案,2020(01): 112-117.

    [10]夏玉清.南洋华侨机工:1939~1946[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03): 40-41.

    [12]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2016-04-07) [ 2020-06-05]. http://www.saac.gov.cn/ daj/xxgk/201604/ 4596bddd364641129d7c878a80d0f800.shtml.

    [14]肖辛格.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路径[J].统计与管理,2019(01): 64-68.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来稿日期: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