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培养我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

    摘 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技术革命,更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革新之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不断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农村建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提高农民素质,以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紧抓机遇,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收入。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问题;建议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365

    自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工作,而且几乎在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会从不同的领域对新型职业农民做进一步的工作部署,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 我省农村工作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改革与发展,我省农村工作取得了重大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农村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增大,我省农村工作又迎来了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农村生活环境较差,农民社会地位较低,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大量持续转移,导致我省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萎缩,结构严重失衡,“谁来种地”“靠谁建设现代农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

    2)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渠道少,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适应,在农业生产和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3)长期以“增产为核心”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影响了我省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职业农民养殖、种植积极性低。

    2 为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切实提高我省农民收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社会地位,提升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三农”工作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不断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以新型职业农民为核心的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激发农民主体自觉性和能动性,将是凝智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生力量,让农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提升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修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农村环卫设施、农村医疗、教育设施等,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要完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把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使农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社会地位,从而提升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我省新农村建设中,壮大职业农民队伍。

    2)深入了解农民实际需求,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拓宽农民培训渠道,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重点培育四类新型职业农民,围绕县域主导和特色产业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围绕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工需求,培育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提高名特优新品和高质量农产品生产水平;围绕土地托管、农机作业、植保收获等社会化服务,培育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围绕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创业创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对象的遴选上,重点遴选四类人才: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主要包括种植和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二是现代青年农场主:年龄在18岁-45岁之间,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在同行业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的新型经营主体、退伍军人和返乡创业大学生(产业规模要求可适当放宽)等。三是农业职业经理人:年龄在25-55周岁,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具有农业行业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四是专业型职业农民:包括长期稳定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乡村旅游员、农村传统手工业人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同时开展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采取送知识下乡、专家进地等接地气,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实现就地就近培养,不離乡、不离土,方便、快捷地让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同时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相衔接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拓宽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和合作社带头人等的培训渠道,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一批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3)加大对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新型职业农民优先保证涉农优惠扶持政策,优先申报安排项目扶持,优先享受先进科技推广等各项配套服务。采取转让、租赁、互换、联营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在涉农项目编制、申报上优先给予新型职业农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支持。涉农单位优先选派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实行“一对一”对口帮扶,帮助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支持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原产地认证及食品安全认证、商品注册,打造特色品牌。同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高效的贯通全国、全省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例如,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型农贸交易市场等为农产品流通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积极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提高我省农产品知名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着力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点,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宣传,引导职业农民转变种植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大对职业农民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职业农民扩大种植规模,走专业化、合作化、集约化道路;鼓励职业农民依托当地优势自然资源,积极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年13期.

    [2]李惠.职业农民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03期.

    作者简介

    陈亚娟,女,汉族,吉林通榆人,本科,高级讲师,现从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