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传承庆阳民歌的途径探索

    夏潇 刘巧惠

    摘要:文章将庆阳民歌与小学音乐教材进行整合,通过编写庆阳民歌校本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等方式,营造浓郁的校园氛围,以在校园有效传承庆阳民歌。

    关键词:小学音乐;庆阳民歌;传承途径

    庆阳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艺术的写照生活、自然的表达朴素情感、激情澎湃的传达美好爱情。民歌小调长于叙事,兼顾抒情,大多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有场景,甚至有时间、地点;民歌信天游每段两句,常用比兴修辞手法,上句联想渲染,下句点出实意,抒情色彩浓厚,高亢而宛转,粗中见细,情感缠绵,语言灵活多变,韵脚转化自如,风格浪漫自由。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朴素审美情趣的庆阳民歌,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遗产的一部分,在中国民歌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庆阳民歌兴盛于公元17—20世纪初的清、民两代。近年来,由于时代的发展,庆阳民歌逐渐衰微。在校园传承庆阳民歌,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一、将庆阳民歌与小学音乐教材相整合

    在完成小学音乐教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歌曲的种类、演唱的风格,精选素材,加入庆阳民歌,把庆阳民歌与音乐教材进行有效整合。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1 ~ 6年级下册教材中,均设有民歌教唱单元“五十六朵花”,共安排了19首民间歌曲,在教唱这些歌曲时可以选取与演唱内容、形式相近的庆阳民歌进行整合。例如,在教唱乌孜别克族民歌《举杯祝福》的同时,教唱庆阳民歌《祝酒歌》,两者都是表达在节庆时节,人们举杯畅饮,表达祝福的歌;在教唱《对鲜花》这首歌时,引入庆阳民歌《十对花》,两首歌曲都是借助当地每月有特点的花卉,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表情达意。这种把庆阳民歌与音乐教材整合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庆阳民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鉴赏庆阳民歌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接受庆阳民歌教育。

    二、编写庆阳民歌校本教材

    庆阳民歌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从多个层面反映人民生活、自然风光、历史故事、忠贞爱情,感情朴实、语言生动、曲调流畅。我们收集大量的庆阳民歌,按照诉苦歌、劳动歌、生活歌、婚姻歌、爱情歌、历史传说歌、革命歌等内容,分类编写校本教材。学生利用校本教材,通过朗读歌词可以学唱歌曲,浅显易懂的文字,优美生动的曲调,丰富多彩的内容,逐渐让学生喜欢上庆阳民歌,传承庆阳民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

    三、邀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在庆阳民间,至今仍活躍着一些上了年纪的民间歌手,他们从上辈人那里继承下来了许多民歌,传唱着原汁原味的庆阳民歌。另外,在庆阳还有一批专业的音乐人士,他们研究庆阳民歌、传唱庆阳民歌、弘扬庆阳民歌。将这些民间歌手和民歌传唱手邀请到学校教唱民歌,与学生共同传唱民歌,不但使学生更直接、准确地掌握庆阳民歌的演唱形式、演唱技巧,学习地地道道的庆阳民歌,而且还能调动学生传唱庆阳民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组织学生民间采风

    庆阳民歌散存在民间。现阶段,民歌虽然已经衰微,缺少民歌大师,但是并没有完全绝迹,老夫老妇或多或少都能哼唱几首民间小调。学校组织民间采风文化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访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于乡间耆老,调查采访,收集民歌,学唱民歌。

    五、开展校园民歌竞赛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举办歌咏比赛、校园艺术节,充分利用这些活动,精选庆阳民歌中的《军民大生产》《拥军花鼓》《人民解放定成功》等内容健康向上、音韵铿锵有力的歌曲,开展庆阳民歌歌咏比赛。培养了一批校园民歌歌手。通过歌手的带动标杆作用,形成了“班班唱民歌,天天唱民歌”的校园文化氛围。

    六、鼓励学生参与民间文化活动

    庆阳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这些民间文化活动中,总少不了庆阳民歌的身影,特别是正月的社火,更是民歌的集中展示。学校要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积极参加民间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民歌,体会民歌的社会价值,感受民歌的魅力。

    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天地,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标语和校园广播来宣传庆阳民歌。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多听、多看才能熟悉。利用校园广播在早操、早餐、课间等时间,开辟音乐专栏,对庆阳民歌进行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庆阳民歌的体裁、演唱方式等;在音乐教室、教学楼走廊悬挂音乐标语、民间歌舞演出剧照、民族音乐家的画像、民族乐器挂图等,让学生在不经意间了解庆阳民歌,进而喜欢上庆阳民歌。

    音乐家柯达伊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不把国家的音乐文化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那么这个国家的音乐文化就像是断了根的浮萍,没有根基。作为学生教育主阵地之一的学校,将庆阳民歌发展并传承下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周凯模.本土音乐教育与全球文化生态平衡[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1).

    [2]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J].中国音乐,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