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发展

    黄景旺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并且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传统养老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今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财政资金与个人资金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得“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发展将更贴近现代与未来老年人生活中的养老新需求,智能养老也将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将以“互联网+”养老模式的背景为出发点,分析传统养老模式的不足与运用“互联网+”新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养老;模式

    一、引言

    面对银发潮的到来,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满足不了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为传统养老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服务方式,为破解传统养老模式瓶颈制约,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同时,我国养老服务行业一方面存在养老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却呈现出养老需求并未得到满足的悖论,互联网+通过软件的集成化实现了养老资源的针对性管理,通过连接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实现了双方零障碍沟通,达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使互联网+红利惠及普通老人。此外,“互联网+”养老模式,既可以让儿女减轻担忧、为事业和家庭打拼,又可以担当助推养老服务的重任,既适应当前社会,又适用于未来发展。

    二、“互联网+”养老模式发展的背景

    (一)人口老龄、高龄化形势严峻。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以上老年人1.43亿,约占总人口的10.5%。预计到205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35%,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更意味着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健康照护、生活照料、基础设施需求的日益增加。而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面对老人居住分散、情况各异、需求层次多元的情况,却呈现出服务水平低下、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如何破解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端,让老人适老享老,对于构建全面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养老模式无法满足现今老人的养老需求。我国老年人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1、居家养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GDP不断增长,加上我国在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前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我国现今家庭结构的变化,年轻人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工作上,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老人的生活,因而居家养老的方式出现弱化。在这种状况下,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日常保健、心理诉求等问题日渐突出。2、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模式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当前,社区养老在发展中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有限,以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情感沟通为主;资金来源上过度依赖社会力量和慈善捐助,自身缺乏应有的积累,服务对象的覆盖面不广,很多有需求的老人得不到相应的服务。3、机构养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老年人对养老床位的需求高,然而现今的养老机构面临着照护人员的严重缺乏,加之养老机构的服务方式、管理水平难以认定,机构内部的硬件、软件配套设施不齐全,使得老人和子女对于机构给老年人提供的照顾存在着诸多顾虑。因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利器,将传统养老模式置于“互联网+”的视角下,对于破解养老难题,无疑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互联网+”养老模式发展的可行性

    (一)技术可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养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以大数据为支撑,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与现行的养老机制融合,对传统行业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实现老年人360度全方位养老。同时,互联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即可以让更多有共同爱好的老年人从线上到线下走到一起,也可以让一些社会组织找到具体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进而实现养老模式的新突破。

    (二)资金支持可行——国家财政资金与个人资金。2014年,养老投入资金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数额达25亿。2015年,养老问题又一次成为两会最热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出把养老事业纳入国家重要战略,制定规划目标;逐步提高养老保险额度,积极推进智能化养老,用现代化措施提升养老服务业水平。。创新型个人资产养老,以个人将房产抵押给银行,银行每个月付给老人一定金额的养老金,直至老人去世,房子相当于由银行完全购买。这样的模式也为老人提供了养老资金,保障老人安享晚年。

    (三)政策扶持可行——相关法律法规。1、人民代表大会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2011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强调了养老以及养老保险的地位。2、国务院针对养老问题的相关行政法规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其中强调了养老服务的内容与方式,主要内容有: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2)国务院2015年正式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养老”已经得到了政府肯定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3、民政部门的相关措施。民政部门对养老问题相当关注,并全力提供支持。如“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4、社会经济效益可行。养老需求多元与供给方式简单的结构矛盾,养老花费成本高与质量低的现实矛盾,这两对矛盾一直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通过“互联网+养老模式”将养老服务用互联网作为纽带贯穿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将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技术辅助纳入到互联网养老模式的体系中来,将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减少社会成本,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四、“互联网+”养老模式发展的具体应用

    本文将“互联网+养老模式”分为了以下三大块:

    (一)“互联网+”应用于居家养老。老人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渗透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对居家老人的安全管控、健康管理、紧急救助、特色专属服务等,包括精神养老服务、爱心志愿都能结合起来,使得优质养老资源得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新型老年生活方式。此外,互联网+运用于居家养老,不仅能为独居老人提供紧急救援呼叫、电话主动关爱等居家科技服务,而且还提供针对失智老年人的防走失定位居家科技服务。

    (二)“互联网+”应用于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是老年人除居家养老外能接受的另一种养老方式,但现有的社区养老因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导致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不能有效对接,从而发生服务资源浪费现象。而在“互联网+”的运用下,通过资源共享与信息及时传递系统,能使养老供需更匹配,解决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实现服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提升社区养老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互联网+运用于社区养老的模式一方面使老人在危急时刻得到及时的救治,为社区医院提供服务方向;另一方面,为子女节省的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三)“互联网+”应用于机构养老。老年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一方面是受限于传统的养老观念,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养老机构里提供的服务信息的不信任,因此利用互联网+,养老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创建老年人健康信息档案,把机构中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输入到相应的系统中建档,也可以为其他参与养老服务平台的企业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专业培训。此外,通过互联网平台,养老机构还可以引进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服务,降低运营成本,升级自身的服务品质。为此,借助互联网模式,养老机构可以获得输出服务和引进服务的机遇,实现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之间的互通,进而促进养老市场更加多元,更加繁荣。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人口老龄、高龄化趋势严峻等背景下,虽然互联网+养老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互联网作为当前应用广泛的技术手段,与养老相结合可以促进传统养老模式的升级,将更有利于满足现代及未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时能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保障,给老年人的家属带来信息获取的便利化,从而让老年人享受到便捷、实时和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海瑞.互联网+:养老模式再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5(11):119-122.

    [2]刘晓梅.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及路径选择[J].人口研究,2012,36(5):104-112.

    [3]孙文灿.互联网+养老未来空间无限[J].社会福利,2015(05).

    [4]邹俊.“互联网+”时代的居家养老[J].城市住宅,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