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法在聋校班主任感恩教育中的运用

    韩瑛 焦金波

    摘要:聋校班主任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培养聋生的健全人格,推动聋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聋校班主任按照价值澄清法设计感恩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聋校;班主任;感恩教育;价值澄清法

    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以知恩、感恩、报恩为主题的人文情怀教育。聋校班主任按照价值澄清法设计感恩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聋校班主任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1.感恩教育可以培养聋生健全的人格

    对于社会给予聋生的帮助,聋校班主任通常只是要求聋生进行简单道谢,很少借此机会深入引导聋生思考如何感恩社会,回报爱心。久而久之,聋生道谢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而并非出于真心,甚至认为理所当然。这样一旦聋生的需求被忽视,就会产生抱怨和不满情绪。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一味苛求社会而扭曲自身人格。从实际来看,多数聋生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从小娇生惯养,导致缺乏集体意识,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聋生家长多数对孩子抱有愧疚,正是这种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使聋生往往过度依赖于家长而心安理得,而且容易出现苛求父母的情况。感恩教育,通过感恩父母、班主任、同学,以及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使聋生心存感激,乐观豁达,富有同情心,强化责任意识,善于为别人着想,形成健全人格,为聋生成长、成才打下牢固基础。

    2.感恩教育可以推动聋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聋校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从各个环节全方位给予大力支持。没有感恩教育,聋生对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无动于衷,坦然接受,必然凉了社会各界的心,挫伤他们继续资助聋校发展的积极性。开展感恩教育,是对社会各界帮助的尊重,更是持续获得他们支持的前提条件,可以为聋校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3.感恩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关乎社会和谐目标能否实现。感恩教育可以使个体之间增强交流,拉近思想、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相对健康学生而言,聋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与他人沟通存在障碍,欠缺沟通技巧,导致人际关系较为生疏,甚至紧张。感恩教育,使聋生感知父母艰辛,增进家庭亲情,解决家庭矛盾;理解班主任教学工作,感激教导,融洽师生关系;体谅同学,正确处理矛盾,密切同窗之情,促进校园和谐。感恩教育,有利于诸多层面人际关系的和谐,为社会和谐打下坚实基础。

    二、价值澄清法在感恩教育中的运用

    价值澄清法最早由美国的瑞斯和西蒙提出。该理论认为,个人的价值观与其经验背景、思考方式等有关,甚至是由个人偏好的事物所产生的。它强调如何获得观念比获得怎样的观念更重要,不能教给学生一套绝对的价值,可以教给他们用来获得自己的价值的方法;强调让学生自由判断、选择形成自己价值观。价值澄清法具有现实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特点,在实践中效果良好。

    在感恩教育中,聋校班主任要根据价值澄清法的要求进行设计,营造自由、轻松、开放的育人气氛,重点训练聋生辨别获得价值的能力,推动聋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準备阶段

    班主任从以聋生生活为中心,以认可现实、鼓励深入思考、培养个人能力四要素出发,搜集生活中常见的、较为典型的道德情境资料。在此基础上,举办“感恩”主题班会。首先,朗诵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其次,播放视频“时间都去哪儿了?”,此视频呈现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关系的变化:小时候依赖父母,青少年时对父母的不屑与伤害,自己成家后体悟父母的不易;最后,齐唱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将气氛推向高潮。

    2.实施阶段

    (1)引导聋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

    此阶段从最熟悉的母亲和班主任的生活、工作内容及作息制度入手,引起聋生对他们辛劳的关注;了解母亲节、教师节的来历和意义,指出设置节日是社会的褒奖,最后让聋生表达对两者的基本价值情感。

    (2)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自由选择。

    此阶段设置调查聋生日常消费情况及是否合理,在家期间是否参与家务劳动及原因,如何看待父母做家务劳动及辛勤付出等问题,充分调动聋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班主任鼓励聋生结合自身日常生活进行思考,尽可能多地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让聋生意识到各种看法之间的差异。班主任对所有答案暂不做出评判,让聋生自由选择并陈述看法和意见,充分地展示其真实内心思想。

    (3)想象后果与角色体验。

    设想没有特定角色可能会产生的社会后果。主要设置个体生命从何而来、没有父母个人生活发生的变化、家庭中谁最关心自己等问题,凸显父母的重要性;还可以围绕没有班主任的班级、没有消防员的社会、没有军人的国家等模拟生活场景。引导聋生对每种情形的后果和现实加以比较,从认知、情感、行为上进行价值观澄清,让聋生自由地做出选择,并阐明选择理由,以强化认知。

    开展角色体验,进行换位思考。一是模拟家庭生活。按照现代家庭成员构成,分别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开展家庭日常活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二是模拟班级管理。分别扮演班主任和聋生,围绕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与环节,模拟班级管理,体会班主任的劳累。通过情境模拟,从他人立场上去感受或认识有关问题,对不同人物角色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让聋生领会每种工作的重要价值。

    (4)珍惜和珍视做出的选择。

    引导聋生结合自己对后果的设想,再思考、评判是否满意自己当下实际生活中的行为,以此对所做的正确选择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珍惜和珍视自己的选择,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5)公开自己认可的选择。

    此环节通过设置与追问聋生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感恩想法告知同学、感恩对象,能否敢于在公开场合践行感恩,能否为感恩行动感到羞涩,能否担心被误解或者被嘲笑等问题,推动聋生公开认可的选择,即感恩、报恩。

    (6)根据所做的选择去行动。

    通过设置与追问聋生是否思考过感恩、报恩的意义和影响,是否愿意将感恩意识变为感恩、报恩的实际行动,如何去感恩、报恩等问题,推动聋生将已经内化于心的感恩意识外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感恩、报恩的实际行动。

    (7)重复做出选择,并内化为个人的生活方式。

    此环节追问聋生最终的感恩、报恩行动的时长,是否愿意让更多人也拥有感恩意识和行动而努力,是否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恩行动等问题,以此来调查聋生价值选择的实施状况,了解聋生价值选择是否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

    在生活实践中,给聋生布置一项人生作业:在家,给父母洗脚、按摩;在校,定期给父母写信。班主任收到父母对孩子积极改变的反馈后,要及时在班会上进行表扬,以推动聋生积极改变的持续性。

    此阶段主要是鼓励聋生把最终选择在生活中表现出来,逐渐变为自己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下去,以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

    3.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按照价值澄清法理论进行上述感恩教育设计,可以使聋生经历一场深刻的灵魂拷问的心路历程,完成从知恩到感恩、报恩的重要转变,价值识别得到提升,心灵得到净化。由此带动学校校风、学风和班风的改变,推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情关系变得亲近密切,班级、学校、家庭更加和谐。由此可见,价值澄清法在聋校班主任感恩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聋校班主任工作中价值澄清法的学理与实施策略研究(JCJYB18161369)。

    参考文献:

    [1]陈平.价值澄清学说及其兴衰原因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3]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