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学习为载体开展传统节日活动

    虞丽

    当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共识,幼儿园也在积极实施相关课程。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怎样实施活动才对幼儿的发展有价值呢?针对目前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脱离幼儿实际等问题,本刊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例,约请正在这方面积极探索的幼儿园展示如何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幼儿生活,以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开展适合幼儿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我们希望这个专辑能拓展一线教师的思路,引发他们关注这方面的教育,并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传统节日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古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现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已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同时提出“让幼儿高兴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从中感受节日的愉快”这一有效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不少幼儿园开展了传统节日走进课程的实践,有突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环境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活动形式上虽然热闹,但缺乏对节日元素内涵的挖掘;将传统节日活动局限于幼儿园,对社会和家庭资源挖掘不够,等等。我园在“培养具有中國心的世界小公民”的教育目标下,尝试以体验学习为载体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要组织开展有内涵的传统节日活动,教师先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但是,我们在最初的实践和调研中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文化内涵一知半解。因此,我们认识到,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为此,我园通过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的平台,提升其文化素养。例如,创设“国学与厨艺”等跨领域文化培训;通过教研对节日文化及实践方式进行深入的探讨;组建“传统文化项目组”,吸纳对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有见解、有特长的教师进行重点研究并起到引领辐射作用,等等。多形式的培训帮助教师熟悉和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内容体系、核心价值,而团队在活动前的共研引领以及在活动后的反思梳理,则帮助教师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传统文化内涵,从而帮助教师挖掘节日核心价值,提升实践能力,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通过教师团队的一次次打磨,从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与组织、家园协同等多个方面提升文化体验活动的品质,帮助幼儿通过丰富、有趣的文化体验活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中国民俗,喜爱中国文化。下面以端午节为例,分享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凸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设浸润式节日环境

    环境是无言的老师,良好的环境创设不仅能让幼儿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产生过节的愿望,也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在环境的浸润中学习,提升对节日的认知。在创设环境前,我园的课程主管、教研组长与项目组成员共同研讨端午节活动环境中的关键元素、材料提供、呈现方式以及各年龄段(不同园区)的侧重点,确定门厅、走廊等公共环境的创设方案,通过教研,结合各班实际确定各个班级环境创设的侧重点。与此同时,考虑公共环境与班级环境的衔接等,做到循序渐进、有层次性地进行节日环境创设。

    1.凸显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首先要确定在环境中呈现哪些节日元素,这些元素既要凸显端午节的文化特点,又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食粽子、采草药、薰苍术、佩香囊、品五黄、放纸鸢等,教师可以从中遴选能凸显端午节特色的元素,将龙舟、粽子、香囊等作为环境创设中的关键元素,再围绕这些关键元素,结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以幼儿喜爱的、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环境创设。小年龄幼儿初次接触端午节,他们对食物和动物比较感兴趣,也便于直接感知,所以针对小年龄幼儿的节日环境创设就可以以富有童趣的龙舟形象和各种各样的粽子为重点。而大年龄幼儿经历过端午节的活动,对端午节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就要思考怎样通过环境进一步引发他们对端午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内涵的认识和探究的愿望。比如,香囊是端午节的特色元素,其蕴含的中医药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以针对大年龄幼儿的环境创设就可以以香囊及香囊中的中草药为重点。又如,端午节的由来等文化认知元素也可成为针对大年龄幼儿的环境创设的重点。

    环境的创设是一个整体,不仅在内容上要凸显龙舟、粽子、香囊等端午元素,在色彩搭配、配饰选择、物品陈列等方面也要体现浓浓的中国味道。在公共环境的创设中,我们选择中国人喜欢的红色与黄色作为主色调,龙舟的色彩、展台的背景色都以大面积的红色或黄色为主,给幼儿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我们以粽子、艾草、菖蒲的绿色及具有民俗特色的蓝色为辅,营造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这样,用蓝印花布铺设的展台、用蓝色绸缎模拟的河流便与粽子、龙舟相辅相成,让幼儿从色彩上也能体验到文化特色。班级环境的创设可以更聚焦、更具冲击力。例如,如果以粽子为侧重点,主题墙与粽子展台可统一以大块面绿色为主色调,从文字到实物均使用深绿和浅绿两种颜色组合呈现,以便在凸显班级环境创设侧重点的同时与公共环境有效衔接。配饰的选择和物品的陈列也是体现中国元素的重要途径。例如,选用竹编制品,用竹篮、竹篓盛放粽子和香囊中的中草药,将蓝印花布和竹编屏风组合起来作为展台背景。物品有的悬挂或粘贴在屏风上,有的装在竹篓中,有的呈现在铺设蓝印花布的展台上。这样有意识地在细节中体现中国元素,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和体验。

    2.引导不同年龄段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并与环境积极互动

    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将成人所了解的传统文化用幼儿能接受的方式予以呈现。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就需要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首先,让幼儿有参与感,共同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比如,我们请小年龄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口味的粽子,在班级布置粽子展台,丰富活动室环境,还一起参与公共环境的创设,给巨型龙舟贴上闪亮的鳞片;我们请大年龄幼儿用橡皮泥、乐高积木、KT板自制各种形态的龙舟,共同在大厅创设赛龙舟的情景,让他们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其次,提供一些材料,为幼儿创设与环境互动的机会。比如,对小年龄幼儿,我们不仅提供各种口味的粽子并配以相应的图片文字介绍,还在每种口味的粽子前面放一个小筷筒,让他们进行“我最喜欢的口味”的投票活动,喜欢哪种口味就将筷子投入相应的筷筒中,幼儿通过这样的互动对粽子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对大年龄幼儿,我们同样创设开放的、有利于他们互动的环境,如将香囊中的中草药呈现在竹筛中,让他们摸摸闻闻,加深其认知,激发其探索兴趣。

    为了让幼儿对环境保持兴趣和新鲜感,环境(包括班级环境和公共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是循序渐进的。除了日常的环境浸润,我们会在端午节当天创设特别的环境。比如,在大厅的一侧创设“五黄”展台,展示端午节的“五黄”食物,在另一侧创设由家长志愿者参与的包粽子展区,让幼儿在来园环节互动体验,看看粽子是怎么制作的,以烘托节日气氛。教师可以在幼儿入园后带领他们集中欣赏,并向他们作简单的介绍,以充分发挥公共环境的价值。在班级,教师也会根据活动的进程和幼儿的兴趣有侧重点、有层次地与幼儿一起逐步丰富节日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比如,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当幼儿对粽子的制作感兴趣时,教师不仅可以结合幼儿兴趣创设“最受欢迎的粽子排行榜”,也可以从易到难逐步呈现包粽子的不同方法,如三角粽、四角粽、笔粽等。教师通过步骤图示、实物材料、视频音频等多种途径展示制作步骤,让幼儿在环境的浸润中不断产生探索的愿望。这样,幼儿不仅能自主学习包粽子的方法,更能在一次次新的刺激与互动中感受到中国人的智慧。

    二、把握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提供多维度的文化体验

    参与各类文化体验活动是幼儿认识节日文化的主要途径,如何设计幼儿喜闻乐见又能体验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是教师思考的关键点。我们通过团队共研,先提升教师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让教师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民俗、相关文学作品等,共同研讨哪些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分別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引导幼儿体验。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端午节文化的内涵及活动的落脚点,把握不同年龄段的侧重点及难点,对端午节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我们的做法是先梳理节日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再通过核心价值寻找、设计对应的民俗体验活动,而非先确定活动再思考价值。将文化价值确立在前更有助于教师明晰活动目标,把握活动内涵。

    1.还原传统民俗,让传统文化具象化

    文化是抽象的,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要求我们将文化具象化,这样幼儿才能真切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比如,端午节中有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等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先要明确目标,即让幼儿通过各种文化体验活动感受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崇敬以及长辈对小辈的关爱等,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与实施节日活动,从而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

    我们对照端午节的核心元素,设计了体现长辈关爱小辈及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画王字”“编五彩绳”“编蛋网与挂蛋”“画蛋”等活动,体现迎祥纳福及中草药文化的“做香囊”“挂香囊”等活动,体现尊重、纪念先人的“包粽子”“端午诗会”等活动,体现中国特色“龙”元素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制作龙舟”“龙舟比赛”等活动。我们通过不同领域的文化体验活动,将节日文化的内涵具象化,让幼儿在操作中认识、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团队共研明确文化体验活动的内容后,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如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兴趣、教师特长以及家长资源等,有侧重地开展班级特色活动。除了开展有关认知与了解端午节元素的活动,教师还根据班级幼儿特点和实际情况,围绕端午节开展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的特色活动。例如,某个班级的幼儿对龙舟比赛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就重点围绕龙舟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将“龙舟元素”做深做透,让文化体验活动在班级中向纵深发展。比如,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开展“龙舟小调查”,了解龙舟的由来与演变,开设“龙舟小讲堂”,分享自己对龙舟的探索和发现;用美术、建构等多种方式有创意地画龙舟、制作龙舟,开展创意龙舟赛,比比谁的龙舟更美观,谁的龙舟能真的在水里游起来;欣赏赛龙舟的音乐,尝试跟随紧凑而富有特色的民俗音乐来赛一次“龙舟”,等等。

    2.利用一日活动,提供多种体验机会

    各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无法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认识所有的端午民俗,这就需要通过分室活动的形式进行补充。在端午节主题活动的末期(一般在端午节当天),我们会组织丰富的分室活动,在各个班级创设“画王字”“编五彩绳”“编蛋网与挂蛋”“画蛋”“做香囊”“挂香囊”“包粽子”“端午诗会”“龙舟游戏”等不同的端午节体验活动。全园幼儿通过走班的形式,在游戏与操作中体验端午节各种民俗。分室活动前,各班教师要制作相应的游戏活动内容展板布置在活动室门口,通过实物、图片或步骤图帮助幼儿回顾端午节的民俗和代表性元素,提升认知。同时,组织班级幼儿在全园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每个班级的分室活动内容,知道有哪些端午游戏可以玩,自己计划玩哪些游戏,让幼儿对整个活动有初步的认识和规划。分室活动当天,幼儿三三两两自由组合或通过大带小形式,自由走班体验端午节民俗。根据实际情况,每个游戏场所都有3~5位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协助、指导幼儿,以保障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参与分室活动的幼儿往往是多个年级的,人数较多,因此游戏设计与材料提供都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比如,编蛋网,小年龄幼儿精细动作较弱,教师就为他们提供扭扭棒、粗毛线等容易操作的材料,通过打结简化编织方法,事先制作一些半成品降低难度等;对大年龄幼儿,教师则提供细一些的彩绳,让他们通过解读步骤图、观察实物等方法自主学习编织。分室活动为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分享互助创造了条件。

    班级活动与分室活动相辅相成,将端午节文化的核心价值具象化。班级活动能满足幼儿特定需求,让幼儿对端午节文化有纵深了解;分室活动则能让幼儿对端午节文化有横向的全面了解,同时也帮助幼儿回顾和总结整个端午节主题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真切地感受端午节文化。

    除了集体教学活动和分室活动,教师在一日活动各环节都会渗透端午节的元素,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比如,在生活环节,端午节当天午餐时为幼儿准备黄鱼、黄瓜、黄鳝等,结合餐前教育,与幼儿分享端午节“五黄”的习俗,点心时则提供一个小粽子让幼儿品尝,给幼儿过一个“舌尖上的端午节”。在午休时,配上传统音乐组织一场小小的端午诗会,让幼儿感受中国诗词的美。在运动游戏中,幼儿用带轮子的平板和长棍组合起来做小小的龙舟和船桨,开展龙舟比赛,或根据自己能力将多块平板连接在一起,开展多人赛,体验赛龙舟中团结协作的文化内涵。个别化学习和游戏活动也是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的契机,教师根据幼儿需求对特定活动进行延伸。例如,有的幼儿对香囊的图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便在艺术区角呈现美丽的香囊图案及其吉祥寓意,供幼儿欣赏,幼儿也可以将自己的美好祝愿设计在香囊上。有的幼儿对香囊的特殊气味和用途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继续探索的愿望和需求,教师便创设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展示中药材的区域,呈现一些有特别功效(如驱蚊、提神、助眠)的中药材,鼓励幼儿认识中药材,并根据中药材的用途为家人和朋友特制香囊。此外,在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或园所大活动时,全体教职工和幼儿都身着中国传统服饰,不仅让幼儿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更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体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契机。总之,教师要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体验、认识传统文化的窗口,让幼儿在一日生活各环节都能感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三、提升家园联动质量,丰富传统文化教育

    在节日文化体验活动中,家长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资源的挖掘以及家园联动,能够提升文化體验活动的质量。家园联动是节日活动的重要一环,家长资源的遴选、家长参与活动的形式、对家长的培训等都需要通过教研团队充分探讨。保障家长参与活动的质量是家园联动的关键。

    1.挖掘资源,注重培训,让文化体验活动开展得更充分

    在端午节活动中,我们寻找擅长包粽子的家长来担任家长老师,邀请家长担任分室活动志愿者。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共同讨论,挖掘、筛选符合课程需要的家长资源。例如,幼儿园教师会包粽子的不多,会包各种各样粽子的更少,为了丰富幼儿对粽子的认知和体验,我们同一园区的所有班级一起寻找擅长包各种形状粽子的家长来担任“家长老师”,创设包粽子展台,为园区的所有幼儿展示粽子的不同包法。各班联合起来挖掘家长资源,不仅能找到专业的家长,而且能实现资源共享,让每个班级的幼儿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家长资源。又如,由于分室活动多,教师无法在每个游戏区域支持与指导幼儿,同时缺乏人手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便邀请家长志愿者加入,以保障分室活动质量和幼儿安全。

    有了擅长包粽子的家长并不代表就能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幼儿,所以我们会对家长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与幼儿对话交流的内容、与幼儿互动的方式等。比如,我们告诉家长活动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粽子有不同的寓意,“笔粽”象征“必中”,古代人考试之前都会吃一个笔粽,“枕头粽”因为小巧可爱又称为“美人粽”,就连包粽子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粽子不需要棉线等任何辅助物,只用粽叶就可以包得严丝合缝不漏一粒米,这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通过培训,“家长老师”知道了在幼儿观摩时要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介绍,还要较好地与幼儿互动,从而实现活动目标。在分室活动前,对家长志愿者的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家长志愿者大多能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但有时也会影响幼儿活动的开展。比如,在编五彩绳的活动中,有的志愿者看到幼儿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包办代替,有的志愿者看到幼儿在探索不同的编织方式就立刻否定,这些无疑都不利于幼儿的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活动开始前,教研组长会给志愿者开一次培训会,讲解活动目标和一些与幼儿互动的基本原则,比如,安全第一,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等等,并对每一位志愿者进行具体分工。与此同时,每位志愿者都要与当日自己所负责的游戏所在活动室的班主任结对,由班主任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具体落实,确保每一位志愿者都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志愿者们通过参与系列活动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教师和幼儿园的工作,对节日课程实施及其背后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而更积极地支持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此外,在志愿者工作结束后,教师会在班级或园级家委会、家长会层面感谢志愿者们的支持,而志愿者们也会在班级群和朋友圈中及时分享活动内容和体会,从而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认同幼儿园的传统文化课程,吸引更多的家长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节日文化体验活动中。

    2.家园合力,拓展幼儿经验,延伸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的文化体验活动毕竟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为了更好地延伸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幼儿的文化体验,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利用身边资源拓展幼儿经验,比如带幼儿参与社区的包粽子比赛,在家中品尝各种口味的粽子。每年的端午节,上海苏州河上都会举行龙舟比赛,家长可以带幼儿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番。家长也可以带幼儿去城隍庙逛一逛端午民俗会,看看哪些民俗是在幼儿园里没有看到过的……教师将这些信息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可供幼儿拓展经验的途径,将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延伸。

    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园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时,通过提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把握核心文化价值,创设浸润式的文化环境,设计丰富具象的文化活动,努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幼儿心田,让幼儿在多维度的体验中感受节日内涵,喜爱传统文化,喜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