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佟荣颐

    摘 要:初一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本文就以本校初一学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背景入手,具体阐述其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模式和评价,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一学生; 班级

    中图分类号:G445?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014-002

    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以班级课程形式纳入课表,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遵循《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内容,较为系统地制定适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其有助于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背景

    (一) 时代需求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是体现把人格健全发展作为课程建设重要目标的直接途径。为保证其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课程成为迫切需要。

    (二)理论依据

    1.依据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不应只研究人的认知或行为,更应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态度、信念、动机、情绪情感、体验与感受、价值观等。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开设课程研究就是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2.依据施瓦布的“实践与折中模式”课程理论。施瓦布强调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是“实践兴趣”,强调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学生则有权对于什么样的学习和体验是有价值的,以及如何完成这种学习和体验等问题提出疑问要求解答。这一课程理论充分重视教育情境的独特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选取和设计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活动体验。

    (三)研究条件

    1.学校领导重视。学校创建尚德教育课堂,是生命教育特色学校,“遵循自然,顺从本心”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申报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在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成为一个重要部分,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性。

    2.人员力量。学校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提升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与华师大、苏大高校合作进行课程培训,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和设计上得到华师大和苏大高校教师的迷津指点。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

    初一学生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心理保健的常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为达到此目标,课程内容设计如下:适应篇,共涉及4课时,目的是让学生面对从小学到初中带来的心理变化,学会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篇,共涉及4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适合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情意篇,共涉及4课。目的是培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能力,学会情绪管理,提高抗挫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青春篇,共涉及2课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遇到的生理心理上的问题。人际篇,共涉及3课时。目的学会与同伴、父母的交往,掌握人际之间交往技能。生命篇,共涉及3课时。目的让学生了解毒品、艾滋病、网瘾的危害,珍爱生命。

    三、课程实施模式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编写和实施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重点和灵魂,每一节课安排5个环节,以第5课《目标是成功的基石》为例:

    1.了解自我:学生通过自我测试的形式了解自我的学习动力和目标情况;通过测试结果分析,激发学生进行课程探索。

    2.动手动脑:设计活动情景,通过活动体验形式,引导学生探寻发生在自身的那些小而真实的经历,调动学生兴趣,用行动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3.心灵驿站:故事《目标是成功的开始》,从故事中感受力量,引导学生利用角色换位的方式,感受这些小而真实的经历背后的支撑力量。

    4.心海指南:从心理学角度提升认识,与学生一同探寻生活中保持这些力量的积极行为,在活动中掌握确立目标的正确方法。

    5.心灵感悟:记下自己学习的感悟,留下自己心灵成长的足迹。

    四、课程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总是在不断评价反馈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改进和提升课程品质。心理健康课的评价主要由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两部分。

    (一)教学过程评价

    在心理健康课的过程评价中主要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我们分别从课堂中学生认知观念变化、行为参与度和情感体验是否充分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分别从课题定位、内容科学、过程设计和教师素养四个方面评价。

    (二)学生作品评价

    学生的课堂感悟。这映射其心灵的成长。有的同学在感悟本上写道:“心理课上让我学会了倾听他人,客观地接受他人的评价,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互相依偎的锦绣才会灿烂……”

    学生访谈。课后教师进行随访,观察学生内心是否得到成长,学生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班主任访谈。与班主任交流,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改善。

    五、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近几年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

    1.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对自我的探究兴趣,促进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潜质,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能够遵从本心,发挥自我的特长。

    2.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很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从查阅资料,到培训学习,课题研究,逐渐从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几年的尝试,我们认识到初一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覆盖要广泛,要与时俱进;学生活动设计要创新,有的活动体验形式单一,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我们会不断深化,由初一年级的心理课,到初二、初三年级的班队会课,形成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内容,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