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许丽玲

    

    〔摘要〕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践研究,对高中体育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需求做了梳理与分析。实践证明,体育生作为高中学校的一个特殊的升学族群,普遍存在学业与体能优势失衡这一现象。与此同时,专业化发展对他们的意志力品质、团队协作能力乃至应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00后高中体育生的心理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因而培养高中体育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高中体育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需要立足当前高中体育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求,着重加强体验式生命教育、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生涯规划教育以及赛前心理辅导,将有助于协助高中体育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乃至人生理想。本文主要就高中体育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辅导内容与工作形式做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心理素质;体育生;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1-0063-03

    一、几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案例一:

    小丽是一名体育生,选择当体育生是因为成绩不理想,且初中的时候练过体育,有些兴趣。但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让她有些吃不消,小丽担心自己不能坚持下来。小丽对文化课的学习缺少信心,但除了走体育生的道路,似乎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了,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案例二:

    小华是一名排球生,由于排球生参加省赛获奖有助于申请运动员证,平日里,小华与队友们都十分珍视参赛的机会。在一次备战训练中,一名参赛的队友受伤了。教练向场下的队员发出邀请,小华第一个冲上场加入训练并获得参赛资格。不料,小华却因此遭到队友们的排斥,在平日的训练中得不到支持和协作。为此小华甚是苦恼,热爱排球却又害怕参加排球训练。

    案例三:

    据体育老师反映,小双和其他体育生不同,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体育老师表示,体育生一向都是大大咧咧的,每个人都给人很阳光很乐观的感觉,但小双与众不同,似乎有着很大的苦恼。在与小双沟通过后,体育老师建议小双寻求心理教师的援助。

    案例四:

    小晴从小接触排球,对排球十分热爱,作为排球特长生被学校录取,团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并获得佳绩。但由于身高不具优势,小晴担心自己无法走排球生的道路,打算报田径,但田径并不是自己的强项。与此同时,日常的排球赛训练和田径训练让她身心俱疲。在生涯抉择上,小晴很是困惑。

    案例五:

    小强个性温和,待人彬彬有礼。选择做体育生之后,他遇到了苦恼。那就是,同学们经常开玩笑似的说他是最温柔的体育生。小强不解,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体育生就应该是粗狂甚至是无礼之人呢?

    清华大学的李稻葵教授总结过,强而有力的信心和号召力、懂得竞争亦懂得团队协作是运动员出身的人所具备的三个特殊的心理素质。研究也发现,体育生以及有运动习惯的学生,自杀现象比较低,因为体育运动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抗挫力。的确,运动有益人的身心健康。对于体育生,我们可能更经常关注的是他们的专业化发展,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持乐观态度。但作为高中生,他们与普通学生一样,都处于心理上的“伪熟期”。

    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看问题比较片面,情绪起伏大,易冲动;高中生的耐挫力日益增强,但在面对困难时常常毅力不足,容易灰心、退缩甚至放弃;大多数高中生离开父母开始寄宿生活,十分关心自己与同龄人的交往问题。他们的自尊心逐渐成熟,开始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与此同时,他们同样也面临着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涯发展任务,即获得自我同一性,他们需要充分了解自我,并开展个人生涯规划。我国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指出,高中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从上述五则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体育生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获得关注,高中体育生的心理素质同样需要加强培养。

    二、高中体育生的典型心理特点

    高中体育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升學族群,存在着以下的典型心理特点:

    (一)学业信心的缺失

    尽管体育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也更容易在学校运动会上拥有精彩表现或代表学校参赛而获得掌声和肯定。但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处于弱势的他们学习和考试压力比较大,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自我中心倾向

    耐力、意志力和抗挫能力是体育生成长的核心素养,体育运动也需要他们学会服从教练和团队活动的要求并遵循严格的团队规范,但现在很多孩子都在蜜罐中长大,受到家庭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理解和考虑他人的同理心。在与教练和队友的相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并影响训练的心态。

    (三)标签负担

    提起体育生,不少人常常将他们的体型与性格联系在一起,于是就存在“体育生易冲动、粗鲁、乐观、心很大、成绩不好”等刻板印象。在与体育生的相处过程中,这些角色期待或角色误解无疑给体育生贴上了标签,会使得人们忽略了体育生作为高中生一员可能也会面临的心理与生理上的成长苦恼,缺少对他们的心理问题的及时关注,甚至正是这些偏见给体育生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四)生涯困惑

    高中生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很多,很丰富,但也很容易产生摇摆并陷入迷茫。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体育生也和其他同学一样,面临着选科上的困惑。尤其是各科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体育生,在选科抉择上的压力并不小。

    三、培养高中体育生心理素质的辅导内容与工作形式

    高中是人生的关键阶段,高中三年也是充实自我、奠定人生发展基石的关键时期。加强高中体育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除了通过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个别心理咨询给予体育生必要的引导、关怀与支持之外,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也是一项非常理想的途径。通过团体活动,学生们可以实现成长经验与感受的分享,在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中增进自我的深层次认识,同时可以反思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有助于提升人际交往技能。

    加强高中体育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体验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珍惜、欣赏、尊重和守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并活出生命的价值与光彩。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体育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对于成长的渴望,能帮助他们学会享受智力劳动的快乐,引导学生为幸福人生而学习,帮助体育生在面对困难时,更有勇气和适应力,努力创造快乐的人生。

    (二)引导体育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体育生承担着文化课与专业训练的双重压力。他们需要在课余时间接受大量的高强度训练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训练活动经常挤占了日常的部分课时,因而对体育生的文化课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兼顾二者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加强体育生的学习心理辅导,首先要帮助体育生摆脱“体育生即为学困生”的固有偏见,引导他们审视自我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分析并找到学科上的薄弱点与优势,明确努力的目标;帮助他们学会管理时间,学会平衡各科的学习;帮助他们培养学习的微习惯,将学习任务融入每日的体能训练目标中,并坚持下去。

    通过举办“学会学习”心理沙龙活动,协助体育生探寻有效的学习动力与有效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学习反思,从而解决“为什么学、怎么学以及学得如何”等问题。

    (三)引导体育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生需要学会与教练相处,能够接受指导、建议甚至是批评。他们与队伍需要保持团结协作的关系,才能够互相监督,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也才可以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体育生历来给人粗枝大叶、心思不够细腻、易冲动的感觉,因此我们需要协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亦能关照到其他人,让良好的人际关系助力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在每次的训练活动前,由教练安排十分钟做团队建设,可以通过破冰游戏进行热身,从而增进团体动力,优化训练活动的效果。

    也可以通过举办午餐会,组织高年级体育生与低年级体育生共进午餐,就体育生高中学习、生活与生涯发展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增加朋辈互助,充分激发榜样力量,启发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四)加强体育生的生涯规划辅导

    体育生长期接受高强度的专业训练,着实辛苦,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耐力,需要肯吃苦的精神。因此帮助学生找到内在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明确的目标往往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源泉。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对体育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加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增加对外界环境的了解,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他们把目前的学习目标和自己心中的渴望连接在一起时,学习就会充满动力。引导体育生们明确学会选择,有正确的定位,我们要帮助体育生发现并澄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发展和完善自我同一性。帮助体育生了解生涯发展的相关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发展生涯抉择能力,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偏好,将自己的选择落实到行动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需要具有“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的大课观,生涯教育需要全面滲透、全员参与。体育学科老师在教学中应渗透生涯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培养与该学科相关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对未来生涯发展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我生涯发展与成熟,引导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与准备。

    (五)加强赛前心理辅导

    据体育老师反映,尽管赛前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热身赛,但仍有不少体育生存在临场发挥失常的现象,而心理素质则是影响比赛表现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克服赛场的陌生感以及提升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我们建议通过冥想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放松,针对每一个赛事环节或常见的突发状况进行想象,充分体验紧张与放松,通过肌肉放松法和呼吸放松法逐渐减少对比赛的紧张和焦虑。

    四、结语

    在体育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不断提升其体能素质与竞技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如此,我们高中体育生才能够真正地、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将真正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之菲.开启未来之路(中小学生涯教育实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张金荣,邬恒.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机制[J].体育时空,2013(6):156.

    [3]曾宪斌.高中体育生学习动机、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厦门,361101)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