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导写支架,写出有特点的人

    熊燕宁

    

    [摘 要]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会经历从写话到习作的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感到非常的迷茫,因此表现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创作能力比较弱。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中“身边有特点的人”为例,探讨构建导写支架的方法,以及导写支架在习作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关指导性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写支架;写好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90-02

    导写支架这一定义其实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情景。在生活中,当人们仅凭借自我的能力无法完成一个目标时,比如装灯泡,这时我们就会借助一个梯子,梯子发挥的就是“支架”的作用。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最开始,学生只需要写出几句话或者是一个段落就可以了,但是慢慢地学生需要完成300到400字左右的一篇作文,有的学生就很难接受如此大难度的跳跃。这时我们不妨也给学生提供一个“支架”,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导写支架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表达,促进学生写作,帮助学生度过这一个比较困难的中间时期。

    一、确定导写要点,构建导写支架的线索

    导写要点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构建导写支架的线索。确定导写要点的前提是充分分析并了解到作文题目中的要求。只有确立出符合题意的导写要点,才能保证我们根据导写支架写出来的作文没有跑题,保证是合格的。

    这节课的作文题目是,“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似乎每个人都有着某种特点,有的人热心助人,有的人天真活泼,有的人倔强,有的人温柔体贴,有的人勇敢正直。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自己身边认识的人,把自己熟悉的人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也了解到这个人的特点。”首先第一步来分析题目中的要求。这个题目主要有两个要求。第一,要求同学们去写自己熟悉的人。第二,我们要表現出人物的特点。因此可以归纳为人物和特点。学生需要解决我要写谁?要写他的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确定导写要点。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人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老师都是熟悉的人,她们都可以成为本次写作的导写人物。确定一个导写要点之后,我们还要确定第二个导写要点,就是人物的特点。对于妈妈,她的特点就是温柔体贴;对于爸爸,他的特点可能是严厉严肃;而对于奶奶,她的特点可能是慈祥和蔼;对于爷爷,他的特点可能是幽默风趣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观察还要学会思考。只有学生观察到人物的特点之后,才能确定相关的写作素材。而学生的思考就在于怎样将人物和作文联系在一起,怎样通过作文去表现人物的特点,第一个环节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去突出写作的趣味。教师不妨先开展一个“热身”活动,让学生们去猜一猜有特点的人物。比如,教师说出,“历史上最聪明的人”,学生们可以很快地想到诸葛亮。这个活动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人物和特点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在帮助学生去确定写作的主体。

    二、绘制导写图表,构建出导写支架

    确定导写要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要点去构建出导写支架,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思维图的形式呈现。这一步骤是在给文章“定形”。这时,文章的一个大致模样就可以很好地凸显出来了。

    在上一个步骤中,我们已经确定了这次写作要写的人物和要表现出的人物特点。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具体的事情去完成这项工作。比方说,这次作文题目我要塑造的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同学的形象。那么我就要联想出他乐于助人的事例,然后从这些事例中挑选出最合适的、最能够表现出人物特点的事例,确定文章的整体布局,然后把这个事情描写清楚。为此,我选择了这样一个事例:“有一次,我和我的同桌一起放学回家。我们看到一个年迈的老奶奶在收拾街道上的垃圾。她把地上的废纸屑和塑料瓶子都捡了起来。这时,同桌叫我一起去帮助这位奶奶。他告诉我,如果我们帮助这位奶奶,这个奶奶就可以早一点下班,可以像我们一样回家吃到热腾腾的晚饭。”因此,文章的第一段就写有关乐于助人的名言,表现乐于助人这个良好品质的重要性。文章的第二段用来刻画这个老奶奶年迈的形象。文章的第三段重点描写我和同桌一起帮助老奶奶清扫街道。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把这位同学告诉我的话在文章中体现出来,做到首尾呼应。以上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导写支架,为了增强导写支架的直观性,我们可以把它改编为图表的形式。

    因此,无论是在课上和课下,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要多交流多沟通。在课堂上通过互动的方式,解决学生们在导写支架的构件中出现的问题。而在课下,多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具体地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三、填补支架空缺,完成习作内容

    我们把支架空缺填补完整之后,就可以组成一篇很好的作文。这时不妨应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给文章进行润色,提高文章的档次,增加文章的亮点。

    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节中,作者为了表现出胡萝卜先生胡子的用途,他分别举了好几个事例。小男孩儿拿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去放风筝,鸟太太拿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晾小鸟的尿布,鼹鼠老师拿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让小鼹鼠顺利地通过了马路,鸭子先生拿胡萝卜的长胡子去当捆书的绳子等等。作者采用的是多个事例的写作方式,我们将其稍微延伸一下可以得出,不妨尝试从多角度去描写同一件事情,这样更加能够表现出主人公的特点。其次,有些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喜欢使用一些比喻拟人或者是排比的写作手法,让文章看起来更加的生动和有趣。比如,《我是一只小虫子》就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读者有着非常好的启迪作用。填补导写支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给文章起一个好的题目。在题目中,可以稍稍地透露出写作的人物以及写作人物的特点。比如《家有暖爸》这个题目就向读者透露出他要描写的是他的父亲,想要表现出的是他父亲善解人意,温暖的特点。在文章一开始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具有较为强烈的吸引力。在支架空缺填补完成之后,教师不妨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评价。通过互换作文,学习其他同学的写作方式,借鉴其他同学一些好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因此,在填补完支架空缺之后,要想进一步完善写作的内容,就必须不断地修改和斟酌语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习作。

    总之,导写支架可以发挥一个桥梁的作用,让学生们很好地度过从写话到写作这一个过渡时期。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不要让学生半途而废,是每一个教师工作的重心。教师用心就可以呵护花朵的成长,最终收获丰硕的果实。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