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重点和路径研究

    李军

    

    [摘要]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南宁市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南边陲,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进入蓄势筑基期、高质量供需结构正在形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等,但也存在经济发展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营商环境亟待改善、“南宁渠道”的优势不够明显、补齐民生短板任务还比较艰巨等问题,为实现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力推进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突出创新引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塑造开放型经济高质量优势;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持续聚焦富民,以民生福祉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共赢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 高质量发展 质量变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19)03-0054-07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19.03.01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供求关系上,社会对供给的要求,已经从提高数量保障能力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保障能力为主,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南宁市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南边陲,深入研究南宁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的重点和路径,对于促进南宁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增强城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述评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非公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

    学者普遍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由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效率改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两种因素的作用力度不同,使得经济增长或是以数量扩张为主,或是以质量提高为主,从而相应地形成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形态。质量低的经济增长率即使以很高的速度增长,其能满足的社会需要也不如高质量下的中速增长(王积业,2000) [1 ]。即使水平相近的经济增长率也会给人民的福利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过去的经济政策往往偏重于考虑增加实物资本的投资规模,而忽略了这仅仅是构成高质量增长的众多重要因素中的一项(温诺·托马斯等,2001) [2 ]。非公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影响,其影响机理可概括为数量扩张机制和质量改善机制(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刘阳等) [3 ]。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数量扩张与质量改善并未实现同步,中西部地区非公经济发展滞后,现阶段仍需着力提升非公有经济发展规模。非公有经济应该在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

    (二)企业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李佐军(2018) [4 ]认为创新型经济主体和具有竞争力经济主体比重较高,则经济发展质量也会较高。刘海英,张纯洪(2006) [5 ]认为,“用市场换技术”效果很差,必须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应该尽量降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坚决取缔那些粗放型的以掠夺性开发为主的经济增长点。吴福象(2017) [6 ]认为创新驱动必须与专利权保护相结合,必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只要传统产业能够实现转型升级,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就仍是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力。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指出,产业结构优化要选择好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在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中,有学者认为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岳军认为,为形成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必须在宏观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市场规划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杨丹辉(2018) [7 ]认为西部地区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绕不开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动力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学者们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对经济质量进行了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考角度和研究基础,但现有研究未给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均不够全面,因此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进行全面分析。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一论断指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一是发展方式,二是经济结构,三是增长动力。发展方式涉及资源要素的组织模式和配置方式、经济产出效率、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等方面;经济结构主要涉及产业结构、供需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增长动力主要涉及“三驾马车”、创新驱动、传统动能优化提升、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涵盖多个层面,但其核心要义,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经济发展量与质的提升和结构优化 [8 ]。

    三、南宁市经济发展质量的现状

    (一)新增长周期处于酝酿转化之中,高质量发展进入蓄势筑基期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南宁市经济呈现新特征。

    1.经济增速回落。劳动力红利、土地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目前已进入阿瑟·刘易斯“谷—谷”划分方法中的筑底阶段,有望进入“L”型增长的后半场,随着增速的逐步收窄,南宁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主要不是体现在速度上,而是体现在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

    2.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推动南宁制造向南宁创造转变,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推动南宁产品向南宁品牌转变,以品牌升级撬动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南宁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也要看到,要素供给的消长和动力机制的变革同时并存。

    3.非公经济贡献增大。南宁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经济总量占比显著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0.1%、54.03%、85.85%。

    4.宏观调控更有空间。经济增速回落,政府有更宽松的环境条件用更多的精力去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稳健增长与更好质效、更强竞争力的有机结合。

    (二)“三驾马车”推动发展,高质量供需结构正在形成

    1.消费结构逐渐转变,投资拉动经济不断增长。2017年南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转变。2017年,汽车、体育娱乐、建筑及装潢材料、化妆品、金银珠宝、中西药品类等行业的零售额增长均超过两位数。南宁市区居民用于生存型消费的支出在减少,中高档乐器、健身器材等享受型消费达到一定比例,居民对消费品的品质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倒逼经济高质量供给。

    2018年,南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的稳定增长,增速达到11.8%。三产投资仍是支撑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018年拉动投资增长了9.6%;民间投资占南宁投资的比重也由一季度的44.6%提升到第四季度的50.1%,拉动南宁投资增长了5.4个百分点。

    2.拓展“南宁渠道”功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定履行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展“南宁渠道”功能。2018年,南宁累计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38.8亿元人民币,排名全区第二。其中,出口355.1亿元,同比增长28.8%;进口383.7元,同比增长15.9%。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539.4亿元,增长33.7%,占广西全年总值的58.9%,居全区首位。此外,在以下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成功举办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稳步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二是互联互通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积极配合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中欧班列(南宁—河内)集装箱班列成功开通。三是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执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作业模式。出台口岸收费情况报告、巡查、公示等制度,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加速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的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南宁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产业转型升级深度推进,结构持续优化。虽然经过多年持续转型,南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当前南宁市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2018年,南宁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0.5:30.4:59.1,实现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通过着力抓好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升级增效。

    2.推动工业提质发展,塑造高质量发展动能。在“工业强市”战略引导下,各类要素向工业经济聚力发力。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集群,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发展以高端铝材、石墨烯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2017年1.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三大工业重点产业完成产值1414.6億元、同比增长6.4%,占南宁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1%、高于2017年同期4.41个百分点。重点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形成工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富士康产值首破450亿元,博世科、格思克、拓航科技产值增速超过100%。

    3.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深化,企业引进和培育逐渐加强,南宁·中关村科技园的辐射作用和溢出效应进一步发挥。2018年,基地合作高校32所,新增入驻重点企业24家、总数达57家,新增入孵创新团队41个、总数达93个。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遴选129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取得新突破,与东北大学签约共建广西先进铝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宁基地正式落户。发明、专利双双取得较大进展,2018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78件,比上年增长17.13%。

    4.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18年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725.27亿元,比上年增长4.5%。品质持续提升,新建标准化养殖基地75个,累计建设富硒农产品基地49个,完成畜禽生态养殖认证169家,25个品牌入选首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优势持续深化,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区”建设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园”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全市累计启动创建各级示范区总数866个,自治区级示范区总数达30个、居全区之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212家,其中国家级14家,自治区级36家,均居全广西第一;新增农民合作社645家,家庭农场176家。

    5.周边地区竞相实施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成为南宁制胜未来的战略依托。当前,南宁GDP突破4000亿元,与周边其他省会城市在增速上几个百分点的差别已不是关键所在,增速背后的结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才是更值得关注的指标。近年来,长沙转型引人瞩目,跨入万亿元省会城市行列,成为中部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秀;昆明和贵阳则在传统的市场化优势基础上构筑了新经济的新优势,四城市GDP增速见图1。面对新的区域竞合态势,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南宁制胜未来的根本所在,只要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自然会赶上;反之,即使实现了一时增速的领先,长期来看还是要掉队。

    四、南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受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长期积累的产业发展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新动能尚未足以支撑经济平稳发展等因素影响,目前南宁市经济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经济发展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仍然较弱。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8.4个百分点。

    2.服务业发展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尽管2018年增速同比仅回落0.6个百分点,但服务业增速存在整体回落趋势,其中与上一年度相比回落幅度较大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非营利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分别回落3.4、2.8、1.7、1.2个百分点。

    3.投资增长后劲支撑不足。2018年项目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分别比上一年度回落3.2和5.9个百分点。

    (二)营商环境亟待改善

    根据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等2019年5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在全国100个城市中,南宁市营商环境指数48.95,排名第47位。南宁市营商环境有待改善,在前几年就已经提出了预警。2017年度企业对南宁投资环境总体满意度从前四年的连续全区第一下降到第五,投资软硬环境满意度也分别呈现下降趋势。近期的调研结果同时显示,南宁市行政审批的总体满意度还不高,“最多跑一次”的实现率偏低;行政审批环节和流程、审批时间和效率的满意度低于70%,群众对行政审批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中介服务质量、提升审批透明度方面有较大的期盼等。一些单位主要生产要素供给效率低、主动服务企业和项目意识不够强等仍是南宁市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南宁渠道”的优势不够明显

    当前通过“南宁渠道”与东盟国家在市场的拓展、市场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南宁渠道”的带动优势还较多地停留在概念上,在降低企业成本、开拓东盟市场、加强企业对接等实际推动作用方面还有待加强,商务局、外侨办、侨联、贸促会等多个部门在帮助落户南宁的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发挥合力作用方面还不够。

    (四)补齐民生短板任务还比较艰巨

    教育发展均衡程度不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医疗卫生设施设备较差、人才紧缺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在提高医师专业技术水平、规范医疗卫生服务标准、扩大医保范围及统筹层次等方面下功夫;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保基金平衡压力日益突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已成为阻碍百姓改善住房条件的主要问题之一;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五、南宁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的重点及路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按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推动南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力推进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空间,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

    1.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中央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历史性节点推出的新一轮改革部署。要率先发力、前瞻布局,塑造南宁在新一轮发展中的体制引领优势。

    2.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以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的目标和市领导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批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紧紧瞄準企业和群众的“最痛之点”“最盼之处”,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积极对标先进地区,大胆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文件及配套方案,努力营造国内一流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3.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综合运用环保、质量、安全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坚决推进一批“僵尸企业”、落后产能、非法产能出清;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社会化机构,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去库存方面重点化解部分中小城市仍然偏高的库存,去杠杆方面重点降低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降成本方面重点要继续清理涉企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

    4.畅通政企联系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重商亲商安商的工作机制。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指标体系,对企业需要政府解决的事项实行“店小二”式的全程代办、“经理人”式的全程跟进、“监护人”式的全程保护,同时推动南宁市各部门信息和资源共享,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

    (二)突出创新引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1.突出创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和溢出效应,特别是加快建设南宁·中关村科技园,进一步加大京桂产业协作力度,加强对领军人才、高端企业的引进,筛选好新一批企业入驻,加强先进技术的交流合作,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2.增强工业支撑力。集中优势资源,加快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食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抓好重点企业生产,持续提高大企业的贡献率。抓好工业项目建设,抓好服务企业,抓好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恢复生产,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服务企业大行动。

    3.强化服务业优势。抓好政策落实、招商引资等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精准施策,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多渠道培育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加快金融业发展,积极发挥财政金融的协同作用,激励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向南宁市倾斜。

    4.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企业创新和质量监管。通过企业制度的完善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以现有的政府融资平台为基础,构建质量增信融资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增强企业质量意识。

    (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塑造开放型经济高质量优势

    1.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实践探索不间断。持续深化南宁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开发建设,逐步扩大云平台功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探索推进县(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抓好“证照分离”等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统筹推进投融资、财税、国资国企、农村综合等重点领域改革。

    2.加快推进全方位开放。立足独特区位优势,内聚外合、纵横联动,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上下功夫,发挥好“南宁渠道”功能,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建设,推进空港经济区建设和加快申报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推进高新区等加工贸易发展示范和重点园区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1.加快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断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全力守护“南宁蓝”。

    2.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对标中央、自治区、南宁市有关文件要求,着力加快县域发展,扎实推进县域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3.推进农业特色发展。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加快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

    4.加快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全完善后续运维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改厨改厕、农村垃圾治理、道路通行等提升工程和乡土特色示范村等建设。

    (五)持续聚焦富民,以民生福祉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打好脱贫攻坚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打好產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粤桂扶贫协作等“五场硬仗”,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道路、环境、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基层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健康南宁建设,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

    3.实现共建共享。要充分发挥社会调节在防范两极分化、实现共享社会财富中的作用,找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之间的平衡点。

    4.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增加品质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层次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模式,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打造有影响力的消费平台,以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变革。

    (六)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共赢发展

    深化与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合作,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此外,还要加大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长三角、泛珠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城市合作,充分利用渝桂新南向通道、兰洽会、广博会等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平台,提升区域合作招商,高质量助力经济发展。如,利用兰洽会平台,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兰州市建立经济交流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融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带动西北、西南地区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积业.关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宏观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0(01):11-17.

    [2]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是发展制造业[EB/0L].(2016-12-15)[2018-2-26].http://www.iqds.whu.edu.cn/info/1176/14469.htm.

    [3]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布局优化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3(03):100-104.

    [4]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EB/OL].(2018-06-08)[2019-3-17].http://www.drc.gov.cn/xsyzcfx/20180608/4-4-2896322.htm.

    [5]刘海英,张纯洪.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张的非一致性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6(02):13-22.

    [6]吴福象.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01):46-55.

    [7]杨丹辉.绿色发展: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胜负手”[J].区域经济评论,2018(01):9-11.

    [8]夏锦文,吴先满,吕永刚,李慧.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内涵、态势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8(05):1-5.

    责任编辑: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