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渔”

    徐金斐

    优秀的作文要求内容充实新颖、感情真诚深刻、语言生动优美,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平淡无奇,因此,培养学生写作技巧至关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此语出自《老子》,讲的是给人送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送的鱼只能满足暂时的需要,学会了捕鱼方法一生不愁没鱼吃。鱼是目的,捕鱼是方法,方法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尤为重要,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从课文到作文,奠定寫作基础

    初中课文里有引人遐想的散文,有催人泪下的小说,有境界恬静的诗歌,有澎湃激昂的杂文。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其创造美的渴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范文指导学生写作。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之美,体会文本中的修辞之美。这篇优美的散文运用了20多处修辞,文本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们期盼春天到来的心情生动地描写出来,东风“来了”、脚步“近了”,传递出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拟人修辞在文章中运用得非常巧妙,诸如“太阳涨红了脸”“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等。“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排比”“拟人”“连环”等修辞手法,“风”本是自然无形、无味、无色之物,那么作者是怎么描述风的呢?通过阅读作品,可以看到作者先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和运用形象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的角度突出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接着从嗅觉的角度写风里吹来泥土的气息,青草气味和各种花香;最后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清风流水声、鸟鸣和牧童的短笛声。修辞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散文的文采,还体现出文本的文学美。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的修辞方法,对自然景物、事物等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修辞运用能力。又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鲁迅的描写手法,作者用一句“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就将藤野先生的人物特征表现出来,让学生有如见其人的感觉。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中对人物外貌形象的描写,让学生对班上的其他任意同学进行描写,并给大家展示,让其他学生猜想一下是谁。这样既能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形象地将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描绘出来。再如《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紫藤萝凋零到再次绽放的描写,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现在的家庭状况,弟弟生病,作者心情低落,看到院子中茂盛的紫藤萝瀑布触景生情,思绪也随之起伏。紫藤萝的变迁,从稀疏的花串到被拆掉的花架,作者以为再也见不到紫藤萝了,然而,现在院子中的紫藤萝却繁花似锦,犹如花的瀑布一样。作者睹物思情,开始释怀,感悟出人生哲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中对紫藤萝的描写,实际表现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紫藤萝只是作者抒发情感的“意象”,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值得学习和揣摩。

    二、从阅读到作文,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作文水平差的学生来说,缺乏的是可炊之米,阅读的储蓄比生活更重要。“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没有精神的储蓄,何来精神的展示。只有生活的储蓄,没有阅读促使精神的发展,没有从阅读中感受的诸多体验,要把生活体验用语言文字展示出来是很困难的。阅读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阅读给学生展开了广阔的“智力背景”,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这不仅能给学生一个优秀范本,而且能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再次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语言的优美,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并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对文本的见解,抒发情感。有的学生梳理阅读内容,将红楼梦的人物关系,时间顺序,事件发展等制作成PPT,并将文本中的关键事件和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这样既能体现名著的层次性,也能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有新的发现和感悟,从而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积累素材。有的学生将红楼梦的各个章节制作成漫画,诸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黛玉葬花”等情节,与同学、教师交流,倾听他人的评价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技能,提高写作能力。丰富多样的阅读写作实际上体现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互相交流,共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对学生的写作发展进步意义重大。又如《红楼梦》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作者通过大观园题对额体现宝玉的才华。本章节的内容都以大观园为背景,大观园是元妃省亲的面子工程,作者以“拟题匾对”为主题,通过宝玉、贾政等人巡看大观园的情节,将大观园的建筑布局、方位、规模等进行细致描绘,旨在突出大观园的山水特色和建筑特点。教师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大观园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以“大观园题对额”为题,对文本进行改写或续写,突出园林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写出自己对大观园的看法,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提高写作技巧。

    结语: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锤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写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