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路径探究

    程佳

    [摘 要] 当前高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工匠精神养成的协同培育策略,可以为形塑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飞跃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高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种价值信仰与人生追求,工匠精神对于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当代中国来说,不仅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还能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乃至于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1]。文章主要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指向审视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应然向度,辨析养成教育失谐现象及影响要素,旨在探究工匠精神养成的协同培育策略,从而为形塑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飞跃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以工匠精神为基的学生价值认知

    强化高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以学生形塑正确认知为基础。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强化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及践履工匠精神的必要举措。

    高职生需要对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发展指向有科学认知。作为一种职业态度的工匠精神,要求高职生不断强化自我服务、奉献、责任意识,从而在形塑敬业爱业的价值情感中确立高度的职业认同;作为一种职业精神的工匠精神,要求高职生在工作态度、个性修养以及工作方式等维度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践履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理想与人生追求的工匠精神,要求高职生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确立自我的职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对国家和民族的信仰累积生命的厚重,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继而确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不断超越自我中,实现人生的飞跃。

    二、强化以工匠精神为基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

    (一)强化高职院校硬件设施与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协同开展,离不开学校硬件设施与师资队伍的强力支撑,因此,需要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硬件设施水平以及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为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形塑与践履提供坚实保障。

    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硬件设施水平。对此,需要强化高职院校的资金支持力度,尤其是高职生均拨款制度、顶岗实习专项财政补贴政策的贯彻实施,从而在财力、物力上为高职院校硬件设施建设提供保障;需要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调研工作,精准把握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改善、更新校园实习操作设施,实现高职生人才培养基础设施与行业需求的高度衔接,持续提升高职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操作技能。

    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对此,需要严格遵照国家关于高职院校师生比的相关规定,从数量上配备足额的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工匠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2]。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要求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从教学内容上来看,需要遵照高职生人才培养专业学习与产业发展、专业教学与行业标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维度统一的标准,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的高度衔接;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依托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强化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融摄工匠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认知与鉴赏水平,驱使其在规范自身行为中实现专业上的突破,从而在追求卓越中精益求精。因此,急需依托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载体[3],全方位营造高职生践履工匠精神的氛围。

    第一,形塑融摄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与工匠精神内涵相衔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良传统,以培育、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依托校园建筑雕塑、条幅标语、社团文化等予以宣传,引导学生在感悟良好校风、学风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其中,参照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进一步改善校园物质环境,依托校园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学生学习条件的改善,使得高职生在宜人环境中陶冶情操、欣赏美、鉴赏美、感悟美,这是高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重要举措。

    第二,开展基于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专门的工匠文化教育活动,深度挖掘学校的工匠文化资源,引导高职生科学认知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通过丰富工匠文化节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体系,在校园内形塑一种重视创新、崇尚技术的良好氛围;通过邀请企业一线员工,或者社会知名的“大国工匠”与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深化高职生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知,确立践履工匠精神的价值情感,形塑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理想与人生追求。

    (三)实现高职生专业培养与工匠精神养成的衔接

    高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离不开专业培养这一重要载体,因此,急需依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养成的高度衔接[4],培育一批立志成为“大国工匠”的高職生。

    在办学思想、培养理念中融摄工匠精神,实现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的高度衔接。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主要承载作用,通过对专业知识、技术体系蕴含工匠精神的深度挖掘,探寻、发扬契合高职生工匠精神养成的精神特质与文化品格,彰显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平凡美;充分发挥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巩固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认知技术的重要价值,形塑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确立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养,真实感悟、实践体验工匠精神,从而确立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

    作为高职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对此,需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工匠精神的衔接,从职业态度、道德品质、职业理想以及人生追求维度,引导高职生形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需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协力,提升高职生工匠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即需要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学工育人作用,从高职生日常学习生活点滴着手,引导高职生正确认知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实现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与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组织七个维度育人机制的衔接,从而将高职生工匠精神协同育人落实到学校的各个方面。

    三、营造以现实土壤为基的社会文化氛围

    强化高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离不开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由此,急需从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工作,建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抵制社会不良思潮侵蚀等维度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坚守社会核心价值、凝聚社会共识,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为工匠精神的培育、践履营造良好氛围。从本质上来说,培育工匠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工匠精神在职业态度、道德品质、职业理想乃至于人生追求等维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相通的,因此,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积极向上社会环境的形塑,助推高职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飞跃,乃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

    [2]金泽龙.工匠教师的职业示范角色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社会学习论为视角[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4).

    [3]艾素平,朱勋春,高再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7(32).

    [4]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