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男高音声部:从电影配乐聚焦新电影、新思维、新融合

    肖玛 秦杰

    20世纪初,美声歌唱(Bel Canto)传入中国,其声部大致划分为男高音(Tenor)、男中音(Baritone)、男低音(Bass)、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Mezzo-Soprano)、女低音(Alto)六个种类。但是,起源于欧洲的传统美声歌唱艺术在声部划分上却包含高男高音(Countertenor)共七个声部。高男高音是男性的歌唱声部,最初是处于合唱声部中的中声(Alto)区域,自上个世纪中叶,这一词已经逐渐用在包括歌剧、室内乐以及新创声乐作品当中,泛指高于男高音音域范围的一种男性声部。

    英语中“Countertenor”一词源自于中世纪晚期及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中的拉丁语“Contratenor”,该词在这一时期特指复调音乐中的声部与音区。“Countertenor”一词约在16世纪早期也常被简化成“Contra”或“Counter”。当时的作曲家也将“Counter-tenor”一词用来特指复调音乐中的一个声部。18世纪至19世纪的高男高音声部因沿袭了美声歌唱的声乐技术而得以保留成为一个独立的歌唱声部。20世纪,以英国歌唱家阿尔弗莱德·戴勒(Alfred·Deller)为代表的高男高音,将此声部在巴洛克时期盛行的演绎方式重新搬上了舞台,引起欧洲乐坛“古乐”复苏的热潮。高男高音声部相较男声正常音区高八度演唱,该声部往往存在两个换声点,因此过渡声区也是高男高音训练的重点,高男高音在演唱時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

    在欧洲“古乐”复苏运动的不断推动下,近代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高男高音声部演唱人才。例如美国高男高音歌唱家罗塞尔·欧博林(Russell Oberlin)、德里克·里·拉金(Derek Lee Ragin),德国高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斯·肖尔(Andreas Scholl),法国高男高音歌唱家菲利普·雅罗斯基(Philippe Jaroussky)等。[1]高男高音声部是传统美声歌唱中不可或缺的声种,自西方传入中国已近十五余载。作为中国首位高男高音声部研习者,笔者一直致力于传统高男高音声部作品的演唱,并将高男高音声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近年来众多作曲家也为笔者创作了30余部中国原创歌剧、音乐剧、室内乐作品等。

    随着高男高音声部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笔者在2016年到2018年有幸应邀参与了三部新电影作品的音乐制作,先后录制了电影《蜻蜓之眼》中片尾曲《眨眼之间》及《唐人街探案2》《一出好戏》中的配乐,创新性地将高男高音声部演唱与电影情节相结合,推动剧情发展,对故事的戏剧效果起到了渲染作用。这是一种新思维下的融合与创新。

    一、《蜻蜓之眼》——实验电影音乐的尝试

    笔者受中国导演徐冰,现代派诗人、制片人、编剧翟永明所邀,为徐冰导演电影《蜻蜓之眼》作片尾曲《眨眼之间》之演唱。

    谈到《蜻蜓之眼》,“新技术时代”一词就不得不被提及。[2]该剧无摄影器材、无摄像师,剧本诞生于影片素材之后,一举打破常规剧集摄影模式,影片素材全部来自于近2万个监控视频,主创团队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监控视频根据剧本进行剪辑,制作出了一部时长80余分钟的剧情影片。该片以监控摄像头为第三视角,寓言式地讲述了一个复杂纠结的爱情故事,反映出生存在当下社会的人们对现实环境的焦虑与无所适从,揭示了人性的真实。

    由翟永明作词,日本作曲家半野喜弘(はんのよしひろ)作曲、配器的《眨眼之间》是电影《蜻蜓之眼》的片尾曲。翟永明是我国当代优秀女诗人,创作了大量现代诗歌。作曲家半野喜弘的创作涵盖多部电影音乐、管弦乐、电子新音乐等音乐形式。

    翟永明女士以《蜻蜓之眼》故事为灵感,创作了现代诗歌《眨眼之间》并以此作为片尾曲歌词。《眨眼之间》的第一版是以中文诗歌英译,由作曲家半野喜弘选择部分英文译文作为歌词而进行创作。笔者应导演与编剧的要求,以作曲家初稿演唱为基础,将诗歌《眨眼之间》的中文全诗填入旋律中,进行了中文版的录制,在演唱中根据诗歌的实际内涵有机地将流行演唱技巧与高男高音声部的演唱特点相结合。关于《眨眼之间》的演唱创作,笔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笔者在征得作曲家同意的情况下,对原曲音乐从音高、节奏方面进行部分调整,以便更贴切原文诗歌内容;第二,笔者在录音演唱中,将高男高音声部所使用的特殊头声技巧、区别于其他声部的不同混声比例以及根据作品调整Vibrato的演唱技术所带来的多变音色与诗文的韵律、语言重音相结合。以下是诗歌《眨眼之间》的原文:

    眨眼之间,光被推动;

    暗黑空间,似是而非;

    你说,错错错。

    你说,错错错。

    啊

    眨眼之间,五官全开;

    半黑半白,水乳形骸;

    你说,莫莫莫。

    笔者在歌词“似是而非”“错错错”等几处的演唱都保持声音高位置的状态,将头声与胸声无缝衔接,混声比例的调整使演唱时音色呈现出“虚实相间、空灵飘渺”的感觉,而另一处歌词“错错错”在A段中反复出现,笔者将此处的演唱处理为“一扬一挫”,用声音表达词义的内涵。“错错错”“莫莫莫”两词在笔者与词作者沟通后,了解到其是源于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中的经典句子,借以暗喻电影中主人公对爱情的无奈。笔者在演唱处理时,在一个句子里做到声音色彩的转变,彰显人性对压抑挣脱的爆发。因此,运用高男高音的演唱技巧丰富了音乐内容,使色彩虚无变化,贴近电影故事内容。

    二、《唐人街探案2》——特色场景配乐

    受旅美青年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胡小鸥之邀,笔者参与2018年春节贺岁档上映的电影《唐人街探案2》的配乐工作。笔者在剧中演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特》选段《今夜无人入睡》。

    《图兰朵特》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根据童话剧改编所作的歌剧,是贾科莫·普契尼最伟大、最具表现力的歌剧之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传奇的中国公主与王子的爱情故事。由笔者所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播放于全片第95分钟至97分钟处片段。该片段为汽车追逐场景,男主角刘昊然所驾驶汽车受到多部汽车撞击后发生旋转,镜头放慢,配乐播放。

    《今夜无人入睡》是剧中第三幕塔坦王子卡拉夫的咏叹调。卡拉夫猜中了图兰朵公主的谜语,而后归家时看着满天星光思念公主而所发出咏叹。该咏叹调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笔者使用高男高音声部进行录制,在演唱音域与声音张力上,都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笔者在录制该片段的配乐时,按照导演要求,选用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的副歌部分。为配合该片段的故事情节,选用原本歌剧歌词和新编的中文歌词录制了两版(最后根据剧情需要,选择其一)。该咏叹调激动人心,此时镜头将汽车旋转这一快速运动进行放慢处理,将人物在该场景中无助、恐惧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该咏叹调与电影这一旋转慢镜头巧妙融合,形成了强烈的风格对比,使该片段变成了一个笑料十足、离奇荒诞的特色片段。

    三、《一出好戏》——声音角色塑造

    由上海瀚纳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歌手黄渤执导的处女作电影《一出好戏》,于2018年10月在中国各大影院公映。同样是受到作曲家胡小鸥的邀请,笔者参与了该电影作品的音乐制作与配乐工作。

    在该部电影中,胡小鸥先生选择了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咏叹调《女人善变》。《弄臣》是威尔第根据维克多·雨果的讽刺戏剧《国王爱风流》进行改编而成的三幕歌剧,创作于1851年,该歌剧于185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首演。该咏叹调出自该歌剧的第三幕,是剧中公爵这一角色的咏叹调。《女人善变》一经首演就引起巨大轰动,后也作为男高音音乐会的常演曲目。

    基于《唐人街探案2》中《今夜无人入睡》的合作基础,笔者与胡小鸥先生和导演组的合作也更加默契。咏叹调《女人善变》出现于电影《一出好戏》正片75分40秒到76分50秒片段处。该片段是王宝强饰演的“小王”和于和伟饰演的“张总”带领两队人斗殴夺取利益的场景。和《唐人街探案2》相似之处在于轻快、活泼的歌剧旋律与斗殴的场景产生了强烈的风格差异,因此也成为了一个爆笑的特色镜头。

    另外,《一出好戏》中的这一版《女人善变》也有几个创新之处。首先,咏叹调《女人善变》本身是一个男高音声部咏叹调,创新地演绎了这一咏叹调。其次,该咏叹调在录制时与《今夜无人入睡》不同的是,笔者是面对电影这一斗殴片段边播放边录制的,并且是按照作曲家胡小鸥给笔者的节奏速度进行演唱的。因此在观看该电影片段时,不难发现,片中演员某些形体动作与笔者所演唱的音乐节奏相当吻合。

    再次,该版的《女人善变》也做了较大的音乐调整。歌词上,由于电影情节需要人物节奏与配乐节奏一致化,因此,應胡小鸥的要求,笔者将“muta d'accento”一词多次重复演唱;旋律上,笔者创新性地在乐段结束后加入即兴的华彩乐段,改变了整个乐曲的音乐结构。

    结语

    高男高音声部从2004年第一次亮相在中国声乐界以来,作为中国首位高男高音歌唱家,笔者一直在为高男高音声部在中国的发展做努力。这三部电影、三次高男高音声部在电影配乐中的大胆尝试,无不是在为高男高音声部在中国发展添砖加瓦。

    笔者作为中国首位高男高音歌唱家,同样一直致力于将高男高音声部演唱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2013年与中国著名作曲家高为杰先生从浩如烟海的存世元曲中选择了徐再思《折桂令》、贯云石《红绣鞋》、马致远《落梅风》三首重新作曲,为笔者量身定制了中国艺术歌曲套曲《元曲小唱》,这套艺术歌曲也在2015年成功申报为首批国际艺术基金项目。

    2015年,笔者在著名作曲家叶小纲的中国原创歌剧《永乐》中饰演郑和一角,这是首次使用高男高音演绎中国歌剧、塑造中国人物、讲述中国故事;笔者在已故作曲家金湘先生的歌剧遗作《日出》中饰演胡四一角,也是一次在中国歌剧中的大胆尝试。

    不得不说上述三部电影中加入了高男高音声部的演唱元素,既成就了电影中某些经典桥段,也打开了高男高音在中国落地发展的另一扇门,让高男高音声部进入了更多观众的视线。

    参考文献:

    [1]沈承宙,徐秀莹. 中国“高男高音”歌唱艺术的新领域——以肖玛的歌唱艺术为例[ 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01):83-86.

    [2]张理想.古典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探究[ J ].戏剧之家,2017(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