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塑造健康行为的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胡滨

    摘 ?要:对高中学生进行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塑造健康行为的重要基础,是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应围绕健康概念和要求来安排相关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重视环境健康、安全防护以及与体育有关的健康知识的教学,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促进和发展学生运用健康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健康第一;健康行为;健康知识与技能;知信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7-0028-04

    一、健康与健康行为

    健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个人来说,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社会来说,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对于国家来说,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而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给时任教育部长的马叙伦同志写信,提出为了尽快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此后,在1951年1月转发华东局的电报中,毛泽东主席再次批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1]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这些批示充分表明了健康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国家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

    健康是由生物学、遗传学、行为、物质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下呈现的结果。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随着疫苗和抗生素的出现,天花、霍乱等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们的健康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行为、工作环境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统计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已达到533/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8%[2]。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成为当今社会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最有力手段,也是一项投入最少、效益最高的活动。

    对此,《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于生命、指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学科……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同时《课标》还将健康行为规定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二、健康行为与健康知识

    (一)什么是健康行为

    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其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表现出更多的促进健康的行为,同时减少危害健康的行为。在健康教育学研究领域,健康行为被定义为人们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4]。这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是人们在不断努力逐渐接近的一种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的一生中,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行为是指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3]。在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健康行为有时也被理解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或健康促进的行为。综合来看,发展学生的健康行为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表现出促进健康的行为。

    (二)高中阶段健康知识和技能主要内容的特点

    《课标》指出:健康行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3]。健康知识是发展健康行为的重要基础,也是健康教育模块的重要教学内容。那么在高中阶段应教授哪些健康知识和技能,这些健康知识和技能又有哪些特点呢?在高中阶段,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模块来实施,通过分析课标中对健康教育模块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可以看出高中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内容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健康的概念来安排相关知识和技能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而且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5]。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健康教育的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疾病的预防,还要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角度分别安排相关知识的学习内容。

    这一部分的内容首先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健康的概念和增加健康的原则与方法,然后分别针对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在疾病预防知识的教学中,既要关注传染病的防控,也要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对于防控传染病的知识,虽然在初中已经有所介绍,但考虑到高中、大学阶段艾滋病发病率不断增长的背景,以及当前结核病防治中面临的挑战,要重视艾滋病、结核病防控知识的教学;对于非传染性疾病,要结合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塑造来进行教学。此外,有关疾病防控的知识还要与相关学科,如生物学科相关知识的教学相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对于促进身体健康的知识,除了从整体上强调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塑造,还要重视保护视力的知识、营养知识和科学锻炼知识的介绍。近视是青少年一种常见的眼疾,会给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要通过健康教育强化学生健康用眼的意识,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的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用眼习惯。营养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而且与体力活动有一定的关联,掌握科学的营养饮食知识,会对高中学生的终身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健康教育中的科学锻炼的知识还要与科学发展体能的内容相协调。对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内容,除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介绍,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周围的人和事,合理应对压力,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谐相处。

    2.重视环境因素

    人的健康不仅与知识、技能和行为表现有关,而且与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人的行为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实际上,有观点认为,行为主体(个人)及其所表现的行为,与所处的环境,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并因特定行为和行为发生的特定环境而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在高中健康教育模块中,把环境与健康的相关知识作为重要的内容,一方面是强调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在有害环境中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强调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爱护环境。

    3.重视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交通事故和溺水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死亡的重要因素;高中教育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因此在社会交往中的自我保护和防范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知识;此外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也要重视运动伤病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总之,高中健康教育中的安全知识可分为安全避险的知识、社会交往中的自我保护和运动安全等三个方面的內容,其中社会交往中的自我保护可以与社会适应的内容融合安排进行讲授。

    4.重视与体育有关的健康知识

    体育与健康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重视与体育有关的健康知识的教授。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知识,还是在营养知识、安全知识,以及环境与健康等内容的安排中都凸显了与体育有关的知识内容。

    5.重视健康知识的运用和能力提高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不仅是要使高中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高中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技能,通过对健康知识的准确获取、思考理解、主动运用来做出合理的健康决策,表现出促进健康的相关行为,从而维持和提升健康。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模块特别重视健康知识的运用和能力提高,强调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知识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健康的概念和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消除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三)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

    以上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知识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知识是改变行为的基础,那么这些知识如何才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呢?在健康教育的研究中,知信行模式阐明了知识和学习在行为改变中的重要作用。

    知信行模式将人们的行为分为三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具体可表示为:知→信→行。[6]在这个模式中,行为改变是目标,具体包括形成促进健康的行为、消除危害健康的行为等行为改变过程;而为达到行为改变的目标,则必须要有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要有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该模式在艾滋病预防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健康教育的实践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有关艾滋病疫情、严重性、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宣传教育,在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和知识之后,经过思考和分析,就会加强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感,并形成信念,在强烈的信念支配下,绝大多数人能摒弃各种不良的行为,从而达到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但是,将知识转化为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从表面看是三个阶段,但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知识到行为的顺利转化(图1)。特别是对于改变不良的行为或生活方式,有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譬如对于改变静态生活方式,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行为,就可能会出现犹豫不决或难以坚持的情况。因此,在运用知信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全面掌握知、信、行三个阶段转变的特点,避免或消除不利影响,形成有利环境和条件,达到塑造健康行为的目的。

    一般来说,人们的决策都是应该明智和理性的。在通过学习知识、获取相关信息并了解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威胁时,就会改变行为以降低健康风险。但事实上,在生活中,知识和行为相违背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例如,有的青少年心存侥幸心理,即使知晓其危害,但却存在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或者自己运气好等心理,希望能逃过危害健康行为所可能造成的后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要解决知识传播过程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不同的健康问题,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变行为习惯。

    三、普通高中健康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高中阶段,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主要是依靠健康教育模块来实施,对于健康教育模块,《课标》对健康教育给出了4条教学提示,分别从综合运用多种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叙述已有生活经验等方面提出了开展健康教育的教学要求。同时在实施建议中重申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广大体育教师开展高中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落实这些教学要求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健康知识教学和发展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

    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健康行为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运动能力、体育品德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健康教育中学习掌握的体育锻炼知识、安全运动的知识都会对发展运动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在健康教育中所学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和人际交往的技能对于发展体育品德也会起到促进效果。

    同样,对于健康行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健康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在体能必修模块以及其他必修选项模块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健康行为能力,仍然要注重发展健康行为。在体能模块中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方法来发展坚持体育锻炼的健康行为。在必修选学的运动项目模块,如足球模块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学习足球运动安全防护知识、培养合作意识等来发展健康行为的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内容与素养之间的关系,要善于以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来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内容

    根据《课标》的规定,健康教育模块共有18学时,在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中罗列了9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举例性的内容要求,知识点相对较多。对此,体育教师在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要明确课程目标,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安排与选择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时要以发展能力、塑造健康行为为重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讲授必要的知识内容,把有限的课时用于高中学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切忌包罗万象、泛泛而谈。此外,还要注意将相关内容与其他模块或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有关体育锻炼的内容可以与体能锻炼模块相结合,有关食品选购等方面的内容、癌症预防的内容可以与生物学科相结合,有关心肺复苏的内容可以与游泳模块中的溺水救护的内容相结合,以及结合必修选项模块来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适应的能力。

    (三)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高中学生在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塑造健康行为时,需要经历获取信息、理解、分析归纳、实践运用等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健康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影响学生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健康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进行讲授以外,还可以采取阅读、讨论、头脑风暴、示范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

    讲授是学校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式。在讲授时应尽量做到题材新颖、描述生动、比喻恰当,还可结合相关图片、视频的展示来讲授相关内容。讲授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内容的科学性和导向性,充分激发学生对践行健康行为的态度和信念,但不宜采用过分夸大疾病或危害健康行为的危险性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警惕性。

    讨论是让学生围绕教师预设的话题发表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分小组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进行。讨论的话题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讲,例如在面对重要考试时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合理饮食等。在进行讨论时还可以结合头脑风暴的方式来进行,不预设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积极迅速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更加关注健康的要求,树立健康的信念,同时通过营造积极参与的热烈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健康教育中的一些操作性技能,如心肺复苏的方法等内容,应通过具体的示范演示,让学生观看并进行模仿练习,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来加深对相关技能和要求的理解。这一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技能。

    (四)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高中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将知识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运用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转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将塑造健康行为与学生迎接高考所需要的营养摄入、情绪调节、提高身体素质等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加强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根据现实生活中涉及健康行为的事例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关情节中的角色,使学生在该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扮演者和观看的学生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直接参与到类似的事件中,一方面能发展学生运用健康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激发兴趣,促进他们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为塑造健康行为奠定基础。

    利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收集和利用真实的事件或案例来开展健康教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健康知识与技能来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分析、讨论、评价具体的案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决策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对于推动健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五)调动多方参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塑造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学生在健康教育模块中获得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常常需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中去实践、运用和巩固。如果有了各方的支持和配合,将更有利于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塑造,使健康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教师可通过健康教育家庭作业或者告知书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课后认真践行有关健康行为的要求,并使家长充分了解有关健康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健康行为表现,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上)[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7.04.

    [2]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编著.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4]傅华.健康教育学“十三五”本科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07.第八轮,第3版.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及释义,2015年版[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6.03.

    [6]余金明.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