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理念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浅析

    刘刚 王爽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活动的中介和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者,不仅仅追求利益,更是承担着推进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因此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加强普惠金融的业务服务,完善普惠金融业务体系的创新。本文通过对普惠金融的现状分析,充分了解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同时结合商业银行针对普惠金融实行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在开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进而探索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实践。

    关键词: 普惠金融;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F830.33? ?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普惠金融”一词源于2005年5月国际劳工组织的“建设包容性金融部门”(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全球会议,并被联合国用于宣传“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后,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普惠金融发展及创新和丰富金融市场层次、产品”;2015年、2016年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12月31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确立了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发展目标,并将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普惠金融为过去被排斥于传统或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客户提供有效性金融服务,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使所有人可以拥有公平、公正、公开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让各个阶层的人得到与其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小额信贷项目、备案小额金融机构、持照小额金融机构、小额金融银行、商业银行。如今,中国普惠金融已经融入了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众多创新元素,丰富了金融创新手段。

    二、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

    (一) 小额信贷阶段

    小额信贷是以个人或企业为核心的综合性消费贷款,通常需要担保。从小额贷款的技术及应用来看,小額贷款可以看做是微小贷款的延伸。我国的小额信贷主要是服务于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小额信贷公司合理有效地集合了一些民间资金,规范了民间借贷市场,在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微型金融阶段

    微型金融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是专门针对贫困人口、农民和小微型企业等中低收入群体而建立的体系,其中包括了小额信贷、储蓄、汇款、微型保险以及信用担保等。微型金融的理念是通过完善金融设施、发展微型金融机构等,以可以承担的生产成本,向贫困偏远地区和医疗保险群体提供包括贷款、储蓄、保险等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在价值观上是一致的。

    (三) 普惠金融阶段

    普惠金融的发展是经由小额信贷及微型金融发展而来的。相对于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而言,普惠金融的信用体系、法律体系和风控手段都有明显的提高,受众人群的覆盖面更广,金融产品更加全面,政府的扶持力度相对更大,政策更加优惠。2020年1月2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的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中,央行明确了今年的七大工作重点。其中,提到重点要更进一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增加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金融支持。央行还明确表示,有必要完善中小企业贷款考核激励机制,实行信贷尽职调查免责制度,营造敢于放贷可以放贷的政策环境。

    三、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模式分析

    (一) 扩展“三农”金融服务领域

    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各商业银行充分发挥优势,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的解决了部分农民以及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使资本市场的资金加快流动。在推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如中国农业银行的“四融平台”、“三农+小微”双轮驱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4321”合作模式;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富登“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村镇银行”战略。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设计研发了“金穗e融”服务系统,又被称为“四融”三农服务平台。所谓“四融”平台,即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四个平台。四个平台分别着眼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三农”发展、农民致富、农民“买卖”之忧等方面,为农民参与市场活动提供了便利。2017年,中国农业银行将三农金融事业部成熟的体制机制推广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组建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形成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模式。

    (二) 设立特色支行

    自2013年以来,银监会积极鼓励中小型商业银行设立特色支行。特色支行的设立许可要求低,审批流程快。设立特色支行,可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在地理上更为分散,并为金融服务不足的社区和小微企业提供专业、便捷的定制化金融服务。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是特色支行的两种主要类型,银行网点逐渐向特色化、简便化、社区化、智能化发展。近几年,商业银行踊跃设立了许多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特色支行在选址上一般避开金融机构大量聚集的城市区域,更加积极地选择向县域、城镇和乡村延伸。

    (三) 轻型化数字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理念不断融合,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是大势所趋。2018年12月20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报告中提出未来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空间巨大,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小微企业融资将成为业务重心。近几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很多商业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使线上申请、审批和放贷更加便利。在业务覆盖区域上,由于数字化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增加了金融服务群体的范围,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以微众银行为例,该行相继推出了“微业贷”、“微粒贷”、“微车贷”等普惠金融产品。在2019年为23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提供了信贷服务,同时在授信的个人客户中,超过70%的个人客户单笔借款成本不足100元。

    四、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 金融资源分布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农业银行、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地区已广泛覆盖的机构仍不断在农村地区增设网点。尽管如此,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仅仅只有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而且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转,对于农民的贷款申请发放比较谨慎,耗费时间较长,审核手续较复杂,而且一部分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是很高,无法理解手续复杂的审批过程,从而降低了大量的农民申请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意识和积极性。所以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向城市及发达地区提供金融资源,但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则缺乏金融服务,资源的分布不合理。

    (二)普惠金融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信用体系并没有十分完善,由于客户个人的信用意识不到位而使个人信用信息无法评估。而且针对农村个人和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系统在我国还尚不成熟,许多小微企业和农民尚未纳入信用信息收集范围。我国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还不完善,普惠金融的供求双方权责不明晰,易发生纠纷事件。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和行业规范来为普惠金融体系提供支持,而只是为关键的普惠金融支持目标提供指导。然而,没有完善的法律指导,就会发生监管不当,最终导致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的实施缺乏动力和约束力。

    (三)创新效率不足

    就市场竞争机制和人才技术方面而言,农村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劣势。所以尽管农村金融体系服务机构的种类有所增加,但是在实施技术创新方面难度较大。大多数金融机构使用的技术仍是传统的信息技术,没有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业获得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挑战。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使金融业态不断发生着变革,金融科技对于降低运行成本,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普遍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处理有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的问题。

    五、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的对策及建议

    (一) 提供精准化服务

    商业银行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设计合理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和担保方式应当依据消费者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和自身情况,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商应根据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加强自主创新,并结合金融科技为消费者提供精准化服务。此外,商业银行应该在向普惠金融消费者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的同时,应该在金融服务成本和所获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二)适合市场需求的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创新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服务理念,应从单纯的金融服务理念转变为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综合服务的理念。不可以忽视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盲目追求大企业的融资业务,应顺应潮流,改变传统的过时的服务理念,创新小微服务业的新发展理念,提供有效的服务。为小微型企业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借助区块链技术、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等手段,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服务资源系统,提高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三)加强机构合作和协同创新

    受机构规模、管理体制以及资金存量的限制,小型金融机构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困境。大型的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显然具有明显优势,如组织结构更为全面、市场占有率高且稳定、资金实力雄厚等,但相比而言小型金融机构更为灵活。近年来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趋势,依靠单一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要,不同类型的机构各专所长,合作服务客户就显得更为必要。

    (四)风险控制模式的创新

    普惠金融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新型风险的产生,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风险控制手段也需要不断进行加强。各种金融机构应积极主动将区块链技术等新兴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到普惠金融业务中。国家政府应出台相应扶持普惠金融的政策,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科研力度,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的运用程度。同时建立全面的风险监控系统,加强数据的整合应用,有助于各金融机构充分掌握客户的信息。不断提高风控能力、以平常心对待、有序的进行风险排查以及合理运用风控工具,才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基金项目:2019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C50);2019年吉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市联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