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获得经验的生长

    徐志国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幼儿需要怎样的环境?环境与幼儿经验获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经验;有意义的环境应该聚焦幼儿日常生活,记录幼儿发展轨迹,承载幼儿不断生成的需要,与幼儿经验的生长互融互嵌。

    一、开放的环境是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前提

    我们认为,开放的环境是幼儿自主游戏、主动发展的前提。开放的环境不应该都是预先准备好的,有时是幼儿在与之互动中创设而成的;开放的环境是属于每个幼儿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自我满足式”的利用;开放的环境是有无限可能的,是可以激发幼儿的内心冲动,让幼儿去自我建构、满足自己的需要的。

    比如,沙和水特有的流动、随物赋形等特点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究和想象创造的机会,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沙水游戏更是建构沙水经验、创新玩法、展开同伴交往的契机。为了让幼儿充分感知沙水,幼儿园创设了细沙区、干沙区、黄沙区、沙水区等不同规模、不同材质的沙水游戏场(见图1)。幼儿要利用沙水进行创造性游戏,离不开低结构材料。经过讨论,师幼一起收集、清理、分类、摆放各种工具和材料,包括铲子、耙子、水壶、筛子、天平等工具,以及用于建构和连接的竹片、小木块、管道等材料(见图2)。这些工具和材料存放在沙水游戏场,便于幼儿随时取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感知着沙的质地、重量、干沙和湿沙的区别以及水的特性和力量。他们充分利用低结构材料创新玩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游戏水平(见图3)。

    案例1:水池中加入沙

    一天,一个孩子说:“水真好玩,要是能加点沙就更好了。”教师问为什么,这个孩子回答:“因为这样就可以玩堆沙堡的游戏了,我之前去过海边,那里就有沙有水。”看来,幼儿有玩沙、玩水的经验,想要将这种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可是,也有孩子反对:“水池是玩水的,要是加点沙不就变成沙池了?”就这样,孩子们针对是否要在水池中加入沙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了解幼儿当下的需求,教师问:“加入沙可以玩些什么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加点沙,就可以玩做饭的游戏了。”“加点沙,可以做蛋糕。”“可以玩火山爆发的游戏。”“可以玩挖宝藏的游戏。”看来,幼儿对沙与水有着强烈的兴趣,对于沙水混合建构塑形有一定的经验,并希望把这些经验运用到角色游戏中。在所有幼儿都想在水池中加入沙以后,有的幼儿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加多少沙才行呢?”还有的幼儿提出:“沙池离我們很远,我们怎么把沙运过来呢?”就这样,孩子们自发地分成三个小组探寻问题的答案,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见图4)。

    当我们把空间、材料还给幼儿,把时间交给幼儿,蹲下身来静心陪伴幼儿时,我们便能通过观察与反思不断了解和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教师支持幼儿在水池中加入适量的沙,引导幼儿将丰富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幼儿在挖、筛、捏塑湿沙和舀水的过程中,小肌肉动作得到了发展;在沙水混合探索中,幼儿的观察、比较、测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见图5)。沙水游戏最终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快乐,更多的是基于问题和挑战不断探索和创造,进而获得的由内而外的愉悦感。

    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且有准备的环境,就给幼儿的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留下了空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环境的价值在于聚焦和反映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经验和需要,进而支持他们主动卷入环境创设中,这样既能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又能支持幼儿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经验。

    二、基于“理解”的环境是幼儿自主游戏推进的保障

    环境的创设应该跟上幼儿游戏发展的脚步,随着幼儿在游戏中兴趣的变化、经验的提升以及不断生成的需要而变化。这里的核心在于教师要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第一层次,观察和倾听幼儿在游戏现场的“行为信息”;第二层次,解读和判断幼儿行为信息背后的“意图和需要”;第三层次,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支持。这样的环境因幼儿的经验和需要而变化,能够给幼儿不断带来新的挑战,进而推动他们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案例2:我没有挖到宝贝

    两个女孩在沙水池中发现了“宝贝”。“我找到了一个小海螺!”“看,贝壳!”她们的叫喊声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关注,大家纷纷在沙中寻找“宝贝”。所有幼儿都喜欢“寻宝游戏”吗?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并支持幼儿推进游戏,教师持续几天进行观察。在确定大多数幼儿对“寻宝游戏”感兴趣时,教师随机抽取20名大班幼儿进行对话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他们。教师问:“今天你们有收获吗?你们找到了哪些宝贝?”其中有收获的只有8人,他们说挖到了贝壳、小海螺、小石头、海洋球等“宝贝”。教师追问:“想要找到更多宝贝,可以怎么做?”幼儿回答:“可以和好朋友合作找。”“再分头到刚才找到宝贝的地方找。”“根据寻宝地图寻宝。”最后经过讨论,大家倾向于挑战自己,利用地图玩寻宝游戏。

    了解幼儿的游戏兴趣后,教师首先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实景地图照片供幼儿观察,感知真实环境和照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幼儿共同绘制了地图,并画上若干红圈表示藏宝所在的地点(见图6)。在这个阶段,教师更加关注幼儿在使用地图方面的已有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刚开始,孩子们各自拿着地图在沙水池的各个角落自主寻找宝藏。轩轩找到了9个“宝贝”,他说:“我找得最多。我先看了一下地图上面的红圈圈,有的地图上红圈圈多,有的红圈圈少。我先数一数地图上有几个红圈圈,然后对照地图找到自己的位置。我看到地图上有轮胎、有木板,就从木板开始往左边走,找到了红色轮胎,里面有宝贝;再往前走,看到攀爬架这里也有宝贝;返回的时候,发现缸里面也有宝贝!”萌萌和豆豆没有找到宝贝,很失落:“我们没有找到宝藏,因为我们看不懂地图!”教师发现尽管有的幼儿会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合作寻找标记物,但大部分幼儿不会看地图,可是他们又十分期待能够对照地图找到宝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在寻宝现场引导幼儿分享交流,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以便幼儿明晰问题,共享经验。接着,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照来确定空间方位,标注找到的目标,掌握看图寻宝的方法,丰富游戏经验。教师还在区域里放置了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地方的地图,帮助幼儿积累看地图的经验(见图7)。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共享经验。比如,天天和小米两人对照地图,先数了数有几个目标,然后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将地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靠近攀爬架的目标由小米负责寻找,右边大伞附近的目标由天天负责寻找。又如,旻旻和阳阳先是对照地图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找到目标物后立刻用黑色水笔标出具体的位置。后来,为了提高效率,他们还绘制了线路图,标注好数序1、2、3、4……然后依次寻找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和机会,持续退后观察幼儿与他人以及环境互动,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要。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带着地图寻找宝藏的乐趣和成功感,丰富了游戏经验,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

    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问自己:是否理解幼儿的需要?幼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环境能否为幼儿的游戏服务?为此,教师需要借助观察以及对话交流等手段,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求,进而使环境更加贴近幼儿当下的生活和游戏。这样,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潜能,促使他们真正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进而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

    三、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经验发展的过程

    环境创设的过程不仅反映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变化,也见证着幼儿经验发展的轨迹。教师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追寻幼儿行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思维、情感和經验,引导幼儿呈现经历、分享经验、讨论问题、拓展经验。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儿的游戏是怎样发展的,也可以看到环境变化折射出的幼儿经验发展的“痕迹”。

    案例3:我们来设计寻宝地图

    幼儿运用教师提供的实景照片以及绘制地图已经玩了一段时间的“寻宝游戏”。有一天,阳阳说:“老师,这个地图太简单了,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宝贝。”教师追问:“那还可以怎么玩呢?”阳阳立马说:“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一张地图啊。”这个想法得到了其他孩子的响应,大家拿着记录纸和笔开始设计地图。教师充分放手,鼓励幼儿自主设计,呈现自己的经验。果然,每个幼儿设计的地图都不一样,有的画了平面地图,有的设计了迷宫,有的呈现了自己想象的画面,等等。对此,大家展开了讨论:“寻宝地图到底应该怎么设计才合理呢?”根据幼儿的经验与需要,教师进行了多次对话交流:如何设置路线、障碍,不轻易被人发现;如何根据地图去现场设计“藏宝”地点,等等。

    在经历自主设计、问题讨论以及分享交流后,幼儿第二次设计出来的地图更有意思了(见图8)。浩浩沿用了前期看图寻宝的经验:“从这里开始慢慢往前走,有一块木板,下面就有一个宝藏。”阳阳有清晰的数学思维:“先数到水池旁边的第6根柱子,然后沿着这根柱子往前走,就能看到我的宝藏了。”熊熊利用沙水的特性来埋宝藏:“我把它藏在木板下面的水里,有人在水里跑来跑去,水会变黄,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的。”小米运用自己的经验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地图:“我设计了三条路,有两条是迷惑人的,只有一条是正确的。”每个人的设计都是与众不同的,幼儿在倾听同伴的介绍时也在不断学习、调整自己的设计。

    设计好地图以后,幼儿很想知道自己的宝藏会不会轻易被同伴发现。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带着地图进入游戏现场检验效果,在尝试让同伴寻找宝藏的过程中,他们结合实际的路线设计、障碍设置以及“宝贝”隐藏,不断修正自己的地图,并在多次试验中总结游戏经验。

    幼儿在经历多次操作、验证、修改和完善后,增进了对地图的认识,丰富了相关游戏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分享交流、寻找策略、解决问题。

    幼儿的一段游戏经历也是环境不断被改造和利用的过程,更是幼儿经验不断得到丰富的过程。环境一方面在回应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差异,另一方面又在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支持幼儿不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

    真正为幼儿发展服务的环境,其创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环境创设要和幼儿的经验建立联系,聚焦幼儿的日常生活,聚焦他们当下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根据他们不断生成的新问题和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这个过程不仅是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幼儿经验生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