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挖掘

    汤寅颖

    诗歌是一项优美的语言,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之一。诗歌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有着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现着作者的精神思想。将诗歌纳入到教育中,可以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多种艺术思想,对传统文化有初步的理解。语文教师应该在诗歌教育中重视对内容的挖掘,运用高质量的教学语言开展诗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诗歌内容的艺术性,对诗歌内容以及精神进行探索,逐渐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通过朗读形式变化,展示诗歌美丽

    诗歌与其他文章类型有着诸多区别,它更加重视对意境的展示,也重视对韵律和汉字的合理使用。为此,语文教师实施诗歌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语言节奏的特点,运用朗读形式的变化来展示诗歌的美丽,以此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诵读和情感阅读能让初中生感受到不同的诗歌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特点,深度感受诗歌的情感。为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艺术语言的运用,让学生用情感去朗读诗歌。

    例如,在开展《再别康桥》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诵读的节奏。然后语文教师让学生诵读一遍诗歌内容,指出学生在韵律上的不足。如在“轻轻的”和“我走了”之间要有情感停顿,展现出诗歌的情感节奏。然后指导学生去分析诗歌的情感,运用停顿以及准确发音的方式展现不同的情感,感受到不同的诗歌美感。这不单是一项心理活动,也能通过发音停顿以及准确发音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诗歌情感,增加学生对韵律美感的体会。语文教师通过开展这样的诗歌教学,能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了解诗歌节奏,感受文字的魅力。这样能引导学生对诗歌韵律和语言进行思考,去感知作者在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特征以及情感内容。

    二、讲解诗歌结构,感受魅力

    语文教师实施诗歌教学时,不单是让初中生掌握诗歌基本内容,也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为此,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诗歌结构以及文字等内容,运用语言艺术去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国内外诗歌开展不同方式的教学,增加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讲解《金色花》等国外诗歌的时候,教师应该重视对诗歌情感的讲解,掌握诗歌在句式上的结构。这样能增加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魅力。

    教师在讲解《使至塞上》等古代诗歌的时候,教师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结构以及情感等内容,也需要让学生重视对文字的运用。基于诗歌类型以及内容,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思考问题,“你们是否能通过课文注释以及课程讲解,对文章标题进行内涵的理解?”“标题中的‘使具有什么样的含义?怎样立足标题对古诗内容进行分析?”“这首古代诗歌所要表述的情感是什么?你有着怎样的理解?”通过运用启发式的语言让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主动性探索。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诗歌内容思考,立足“使”等关键词去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在诗歌中传递的情感,促使学生以较好的心态参与到知识探索中。所以,教師通过对语言艺术的正确运用,可以让学生对汉字具体用法进行思考以增加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内涵

    本文认为教师对学生开展诗歌教学时,需要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对生实施情感以及审美情趣的教育。教师在实施诗歌教学时,要用语言艺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内涵,让学生对诗歌内涵进行思考,提升个人的学科素养。具体说,教师需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学生实施美感的培养。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多层面的思考,让学生得到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涵养的培养。诗歌语言是优美的,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思考,去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实现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进而让学生实现学科涵养的培养,也能让学生实现个人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全面成长奠定基础。

    第二,语文教师要运用语言艺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意境。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实现想象空间的拓展,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而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想象力得到培养,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以此实现诗歌教学的目标。

    第三,重视引导学生对诗歌知识进行累积。诗歌中蕴含多种艺术文化,也展示不同的精神思想和品质。教师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去感受诗歌的内涵,逐渐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给学生打造比较广阔的文学空间。为此教师通过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从而累积学科知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

    语文教师需要运用教学语言有效展示诗歌的美丽,向学生讲解诗歌结构以及文字等内容,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同时,教师要用语言艺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内涵,逐渐提升初中生的个人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