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陆慜俐

    古诗词历来是人类精神的伊甸园,是文学创作的源头。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初中部分的古诗词,笔者利用色彩心理学作为抓手,帮助学生和诗人之间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古诗词的世界里自由徜徉。

    色彩心理学是牛顿提出的一个心理学的重要分支,色彩心理从人类的视觉开始,再从感情到记忆、思想、意志等,其中反应和变化的过程是较为复杂的。色彩心理学是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古诗词作品里或明或暗的色彩,有的是对现实景物的描写,有的是诗人真情实感的流露和寄托。对于作品中较为隐晦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色彩心理学来指引学生去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帮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一、色彩支点,品味诗歌情感

    由于古诗词所创作的年代,和现在相隔较为久远,学生很难透彻地把握诗句中的情感。那么,教师可以从诗词中寻觅一个体悟情感的支点,引导学生从诗词中获取最为直接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诗词中的情感和情操,激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不乏带有颜色的诗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支点,结合色彩心理学,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情感。

    例如,《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场面的诗歌,这首诗歌用了较为奇异的画面展现了边塞的景色和变幻的战争风云,其中斑驳的色彩让人记忆犹新。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抓住丰富的色彩作为理解诗歌的一个突破口,黑云、金鳞、夜紫、黄金等词语,都可以作为理解诗歌的抓手。黑色是给人一种压抑的感受,那么黑压压的云渲染了当时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以及当时危急的场景;金鳞中的金色自古以来代表着荣光、辉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耀,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是一种净化灵魂的色彩,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是谁穿着金色鱼鳞一般的铠甲去征战,学生就不难想到是守边的战士们,他们为抗击来犯的敌军严阵以待,为了国家的安危浴血奋战,也展现了守军雄壮威武的英姿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这首诗歌运用不同的色彩,营造了悲凉、雄壮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二、暖色悲情,感受诗歌韵味

    古诗词有着浓厚的韵味,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感受,才能引领学生去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感受诗歌的韵味。例如,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要把握这句诗的意境,需要让学生结合色彩来先谈谈整体感受。春天的花是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色彩会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但诗人却看到艳丽的花儿落泪,教师可就机引导学生思考缘由。学生探究之时,教师顺势补充这首诗歌的社会背景,即正逢安史之乱,杜甫在沦陷区目睹了长安萧条零落的景象,感慨万分,就写下了这首名作。同一景色带来了强烈的心理落差,正是用了以乐景衬悲情的手法。

    有的同学在读了这首诗歌之后这样说道:“我在读这首诗歌时,一开始很矛盾,鸟语花香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春天的色彩是绚丽多姿的,让人赏心悦目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流泪”“惊心”,足见作者当时悲伤的程度之深,在了解到诗歌的写作背景后,对于这种色彩的描绘就不难理解了。”色彩心理学认为,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引导他们学会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深层次意义,让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味。

    三、联想、想象,揣摩诗歌意境

    中学生读诗歌时常常只是停留在理解字面的浅层意思,不能联想体会景物描写中所包含的深层思想情感,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文本的深层次内涵。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精准地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领会诗词优美的意境。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联想就不会有诗歌;没有想象,思想就不能在诗歌中飞翔。阅读诗歌需要我们不仅把握其形,更须把握其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描绘八月边塞壮丽景色的诗歌,其中充满了奇异的想象,意境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斑驳,具有雄浑磅礴的气势,也极具感染力。其中“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咏雪名句,学生一开始会误解是冬天梨花开放,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联想梨花是什么颜色, 这里用梨花来形容什么?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怎样的效果?这一系列的问题从色彩入手,引发学生去深入联想、想象,这样就不难理解写梨花是为了表现当时的雪之大,气候之恶劣,环境之艰苦。其中的“红旗”也颇有意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白雪皑皑的广阔场景中,红旗在雪景中给冷色调的画面增添了一点暖意。因此要把握诗词的意境,对詩歌展开合理的想象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好色彩心理学,引导学生合理联想、想象,会使得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变得驾轻就熟。

    情和景是构成诗歌的重要元素,而景往往是由多种色彩描绘的,所以教师要充分结合色彩心理学,结合诗歌背景展开联想、想象,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知力,从诗词中探寻有力的色彩支点,引导学生探究内省,从而让古典诗词更好地润泽学生的心田。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