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的龙窑

    邓思源

    摘 要:龙窑是石湾陶业繁盛时期的产物,五百年以来一直在使用中,直到现在烧窑还是用最古老的方法--柴烧。在筑造、烧窑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这个过程的物质属性,更应该注重它的非物质属性。

    关健词:石湾龙窑;筑造烧制

    1 前言

    中国是陶瓷大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证实,我国的陶瓷史已经上溯到一万年前,经过不断的实践演变,陶瓷器的烧成方法和使用的燃料多种多样,从柴烧到煤烧、油烧、电烧等等。那么相对的窑炉种类也是层出不穷,有穴窑、馒头窑、龙窑、隧道窑、梭式窑等等。从烧成燃料方面来看,现今在石湾最常用的是电窑、梭式窑。

    石湾历史上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松柴,解放后,气窑和电窑以及重油窑才相继出现。现在,因为电窑、气窑的烧成技术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成品率高,不会大量砍伐林木,比较环保,所以迅速普及。但是石湾还有一条以柴为主要燃料的古老龙窑,这条窑不单单是文化和技术的遗迹,还在平常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石湾尚存最古老的龙窑是南风古灶,相传它是在明正德年间霍韬家族建造,它建筑在石湾山岗的斜坡上,犹如一条火龙自空而下,因而得名,现经过修复还可以使用。石湾龙窑的优点是升温快,降温也快,可以速烧,尤其是使用松柴的发挥成分多,灰分熔点高,着火温度低,燃烧速度快,而且火焰较长,便于快速烧成。所以石湾窑变釉的优秀作品出现在龙窑,并且龙窑有着一窑有一宝,真正实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效果。

    南风古灶便是龙窑的杰出代表,是石湾陶业繁盛时期的产物,五百年以来一直在使用中,直到现在烧窑还是用最古老的方法——柴烧。柴烧,烧出了“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如今陶艺界将柴烧当作一种质感的处理,个人风格的表现,但在审美的价值上还存在诸多偏颇歧见。但仅仅满足于当前现状是不够的,在柴烧的领域里,还有极大的空间可以拓展,例如,柴烧结合其他材料同样可以进行产品创新,进行再创作,同时也证明柴烧的巨大潜力,还有很大的空间去设计,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揭开。

    2 龙窑的主要构造

    龙窑在筑造的时候选择山坡的倾斜地并且用石头砌筑基础,倾斜度大约在20度左右,而且窑头和窑尾的倾斜度还不一致。然后用绳子把竹竿等捆绑起来作为支架,从两侧使用窑砖开始搭建半圆形的窑室,这种窑砖是用山土为材料,在长方体的模型中紧压制作,然后晒烧成的。石湾龙窑的一般结构:窑长一百至二百尺、窑高八至十二尺、窑宽六至八尺;倾斜度15 ~ 20度;烟囱二十至三十尺;窑面为半圆拱形,每隔三尺或二尺五寸横开五孔,每孔口径三至三点五寸,为投火眼;窑前有三个门口,宽四尺七寸,用以烧火;窑的两旁每节亦各有一门,为装窑出窑之用。

    3 龙窑的烧成

    3.1装窑

    在陶瓷制品成型,上釉及干燥后,把陶瓷制品运入烧成室。首先把小件的制品放置在大件的制品中,以便更好地利用空间,制品互相重叠放置的时候,接触的就涂上木灰,或者用泥土和灰做成小珠放置在制品之间,防止制品在烧成过程中互相粘连,然后装入匣钵,把匣钵重叠放置在窑床上。

    这样装窑之后,入口用窑砖封堵,再用黏土把缝隙密封起来。

    3.2燒窑

    烧窑材料是用松柴,一百斤松柴约烧器物一百三十斤,初生火时,经1 ~ 2 h后,渐渐多加柴枝,经8小时左右,火力渐高,至10 h后,窑上端的胎胚已基本烧好,开始在窑面上的火眼投入小柴枝,投烧时分由三人掌管五个“火眼”,依照师傅指示加柴,快慢有序,全窑烧完要16 ~ 18 h。龙窑的上、中、下部分就是高、中、低三种温度的火力,上端及火眼处火温在1200 ~ 1300℃,为最高温,窑的中段,火温在1200℃左右,下端的火温1200℃以下,装窑和烧成是根据具体实践经验拟知的温度,并根据泥胚、釉的要求而装置和烧窑。

    3.3出窑

    烧窑活动结束后,要把焚柴口全部用黏土严严实实的密封起来,经过大约一个昼夜的冷却就可以开窑。从装窑到最后看到烧成品约要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当然现在的个人窑场,因为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材料,烧成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

    4 结语

    龙窑的烧成虽然比较耗费时间,而且又比较繁琐复杂,但它是石湾陶瓷烧制的传统工艺,烧成的制品釉色独具一格,效果引人入胜。在烧窑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这个过程的物质属性外,更应该注重它的非物质属性。这在非常重视历史文化以及手工业保护的今天,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崇高的地位。